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玉米机械收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省玉米机械收获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形势、机械收获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促进吉林省玉米机械收获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新泰市主要大田粮食作物,近几年,玉米生产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大多数果穗收获后需要再处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该文论述了适合玉米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生育期、植株形态,并对玉米籽粒收获机械的作业功能、适应收获条件和机械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对玉米籽粒收获机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要点进行介绍,以期提高新泰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及效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种类及特点,分析了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为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适于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越来越高。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转变对玉米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山东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状况,探讨了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当前农机化作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是目前县乡两级农业、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当前人工收获玉米成本高出机械收获,再加上玉米收获技术逐步完善,政府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同时机械收获减轻了农民朋友的劳动强度,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县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滨海县的气候特点,简述了玉米收获趋势,并介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配套技术要点,以期促进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春萍 《现代农业》2012,(12):90-91
近年来,苏北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文章总结分析了苏北地区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以期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公主岭市开展机械收获玉米的重要性。指出公主岭市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公主岭市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将来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玉米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两次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品种特征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从收穗到收粒,对品种的要求目标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结合冀中南玉米机械化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冀中南地区收获方式的转变趋势及未来机械化收获条件下的玉米育种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13.
为引进和利用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瘤黑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F2群体对9份高抗材料进行了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测验证明了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及适合性。结果表明,筛选到抗病材料18份,其中: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9份,占鉴定材料的25.7%;抗病材料5份,占鉴定材料的14.3%;中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4%。筛选到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8.6%。自交系Z16HEB-397、Z16HEB-401、Z16HEB-407、Z17HEB-5和Z17HEB-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Spodoptera frugiperda, the pest fall armyworm(FAW), is widespread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To date, planting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crop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ol methods in its native countri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Bt-transgenic maize(Bt maize) and non-transgenic(conventional) maize and six other host plants in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s and field trials for oviposition preference by the Chinese populations of FAW. In laboratory trials, female moths preferred to oviposit on maize with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Bt maize. However, after conventional and transgenic maize were exposed to FAW larvae and damaged, oviposi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ransgenic maize than on the conventional one. Field trials showed that for plants less damaged at an early stage(seedling stage), oviposition of FAW on transgenic and conventional maiz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wheat, sorghum, foxtail millet, peanut and soybean while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genic or conventional maize. FAW adults mainly laid eggs on Bt maize, while the larval density and leaf damage rating or percentage of damaged p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n conventional maize. Larval density and its damage on conventional maiz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Bt maize and the other five hosts. Thus, maize is a highly preferred and suitable host for S. frugiperda feeding and ovipositing, and Bt maize can be used as trap crop to protect other crops.  相似文献   

15.
从大化县石山地区近年来玉米低产的现状出发,多方面分析了玉米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该县玉米生产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增产对策,为今后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新型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与淮北地区土壤特征和玉米栽培条件相适应的玉米专用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及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比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玉米株高、茎粗、产量、生物量和经济系数,各施肥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从农事操作来看,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更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我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提出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玉米通用表达载体,以期为利用转基因手段提高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现有的pGreen0229植物表达载体进行改造,构建含有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抗草胺膦筛选基因bar、可用于连接目的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PGM-35Sbar,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吉444玉米自交系。[结果]PGM-35Sbar玉米通用载体构建成功,转化玉米植株后,得到抗性植株14棵,经PCR检测其中有12棵为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为快速构建含有特定目的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玉米耐密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植耐密型玉米是近几年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耐密型玉米耐密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耐密型玉米耐密生理基础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为耐密型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