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及同一时期叶面喷施不同含硒肥料对花生富集硒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花生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钦州市浦北县红衣花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针期1次喷施,饱果期1次喷施,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3次喷施)和5种含硒肥料处理,花生成熟后测定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后能显著地提高(P0.05)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既表现出增产效应也表现出减产效应。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花生籽粒硒含量为0.137~0.245 mg/kg,是对照的2.70~5.62倍,表现为:喷2次饱果期喷1次下针期喷1次喷3次对照。叶面喷施五种不同含硒肥料均能显著地(P0.05)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提高不明显,其花生籽粒硒肥料利用率为0.14%~3.81%。【结论】叶面喷施含硒肥对花生产量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富集硒能力,其中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效果最好。花生籽粒对五种含硒肥料的硒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8,(5)
1.喷液一是喷施花生素。据试验,喷施花生素可有效地促进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增加叶片的厚度,使叶色变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花生荚果增加。方法是:于花针期,亩用花生素粉剂6~8克,加入35毫升95%的酒精中溶解后再加水40公斤,选晴天的上午进行叶面喷雾。二是喷施钼酸铵。钼有助于花生根瘤形成,促进早分枝、多分枝、多结果。方法是:在花生始花期到下针结荚期,叶面喷施0.1%的钼酸铵水溶液2~3次,每次每亩喷50公斤左右。三是喷施磷肥。磷肥能促进植株多开花,增强结荚性能。方法是:取优  相似文献   

3.
<正> 1 叶面喷肥 1.1 喷施花生素。能使叶片中叶绿素含暈提高,花生荚果增加。方法是:在花针期,每亩用花生素粉剂6~8克,加入25毫升95%的酒精,溶解后对水40公斤喷施。 1.2 喷施钼酸铵。促进早分枝、多分枝、多结果。方法是:在花生始花期到下针结荚期,叶片喷施0.1%钼酸铵液2~3次,每亩喷液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设置硒浓度为25.5、51.0 g/hm2和76.5 g/hm2的亚硒酸钠处理,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叶面喷施一次,隔7天喷施第二次,研究不同硒浓度和喷施次数对花生植株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叶面喷施后7、14天和30天,花生植株不同部位硒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下降,距离茎尖越近,茎叶硒含量降幅越大。第二次叶面喷施后7天,叶片、茎、壳、籽粒和根部的硒含量明显高于第一次叶面喷施后7天和14天的硒含量。因此,叶面连续喷施硒能维持茎叶较高硒含量,促进更多的硒向花生籽粒转运而提高籽粒硒含量。本研究可为富硒花生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区、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研究"易丰收"拌种、幼苗期叶面喷施和开花下针期喷施处理对不同茬口地种植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易丰收"3种不同方式处理的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比对照增产4.9%~7.8%,且"易丰收"应用越早增产效果越好,拌种比幼苗期喷施增产效果好,幼苗期喷施效果又好于开花下针期效果;在生茬地应用的增产效果要好于重茬地。[结论]"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花生的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对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可进一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生苗期、开花下针至结荚期、荚果成熟至收获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病虫害种类,重点阐述了花生苗期、开花下针至结荚期、荚果成熟至收获期等主要生育时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花生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生开花下针期是植株迅速生长、发棵、增叶、大量开花、下针的时期,若此期管理不当,将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管理上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从中耕培土、追肥、灌溉、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花生开花下针期的主要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能否达到理想产量,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夏花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前期促长,中期控旺,后期防衰"。结合邓州市夏花生高产创建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夏花生中后期管理14项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一、中耕结合培土迎针在7月中旬盛花期,大批果针入土前,于花生行间深中耕1次,达到拥土迎果针的目的,以促进花生稳健生长。二、精追肥未施基肥、种肥或施肥不足的地块,可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进  相似文献   

10.
夏花生田间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夏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饱果成熟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夏花生大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开花期管理、下针期管理、结荚期管理、饱果期管理、适期收获及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花生生长后期管理的措施,以期为花生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生自50%的植株出现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饱果的时期为结荚期。中晚熟品种一般持续40~50天,早熟品种或重茬花生短一些。在结荚期内,大批果针入土结实,形成半数以上的产量,而营养生长也达到盛期。1根外追肥每667平方米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溶液。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带走氮3.63 kg,磷0.47kg,钾1.45 kg,钙0.90 kg,镁1.00 kg,铁1.38 kg,铜0.02 kg,锌0.26 kg,硼0.05 kg。开花下针期是花生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开花下针期后,花生除钙、镁外的营养元素主要从叶片和茎向荚果逐渐转移,根系分配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花生开花下针期与结荚期是关键生长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如遭受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更容易导致花生大幅度减产。花生田间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型低毒杀虫剂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新型低毒杀虫剂和小杆线虫制剂对花生地下害虫蛴螬和金针虫进行了大田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下针期施用15%毒死蜱颗粒剂对蛴螬的杀虫效果最佳,在花生开花下针期施用25%毒死蜱颗粒剂对花生果实免受蛴螬危害的效果最好。小杆线虫2号制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优于小杆线虫1号制剂,增产效果显著。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花生田金针虫的保果效果和杀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在淮北地区,秋季光照时数短,再加上马铃薯茬播种较晚,对花生产量有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单产,应采取以下措施:1.施肥分2次第1次在花生出苗,花生开花时,施肥要求每亩施尿素12.5千克或碳铵40~50千克.这样可以补充花生苗期根瘤菌的形成及营养需求,有利于分枝,开花,下针.第2次在花生下扎期.这时植株生长迅速,花生大量开花,花针大量形成,吸收营养、生长速度都是最多,最快时期,此时施肥效果最好.要求每亩施二铵15~2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 2.叶面追肥花生叶片较厚,后期易早衰、发黑发黄.补施叶面肥对于调节其生理活性,提高产量很有好处.要求喷施磷酸二氢钾0.2%、尿素0.1%~0.2%,壮多收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秋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旺,需肥量明显增加,根部根瘤的固氮能力也随之增强,通常基肥较足,生长健旺的,这时可不施氮肥和钾肥,但要注意增施磷肥和钙肥。试验证明:秋花生开花下针期“增磷、补钙”,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梯田旱地条件下,叶面喷施三十烷醇、硼酸、钼酸铵对花生荚果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三十烷醇、三十烷醇+硼酸、三十烷醇+钼酸铵处理对花生荚果产量、饱果性状、秕果性状等的影响。[结果]利用三十烷醇在花生开花期进行茎叶喷雾可以极显著地增加每株果数,进而极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在开花期茎叶喷施三十烷醇基础上,于下针期、结荚期对茎叶喷施硼酸可极显著提高百果重。[结论]该研究对提高梯田旱地花生产量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花生产量的高低与施肥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肥力较低的地块,科学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花生需肥特点花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在花生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幼苗期、饱果期、成熟期少,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多。花生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瘤固氮据试验测定,花生吸收  相似文献   

20.
<正>花生中后期(花期至荚果膨大期)进行叶面喷肥,能有效地提高花生植株的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含量,使植株个体发育良好,对促进花生荚多荚大粒饱、增产增收、改善荚果质量具有良好的作用。(1)尿素溶液。土质偏砂,地力薄,基肥不足,植株矮,长势弱,叶泛黄有脱肥现象的花生地,在花生开花期至结荚期,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