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网箱养鲤中适宜投饲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993两年用粗蛋白含量22-42%的4种配合饲料、7种投饲率(3、4、5、6、7、8、9%)进行网箱养鲤时,5、6、7、8、9月的适宜投饲率分别为5-6%、7%、7.5%、6%和5%。在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0-40%范围内,蛋白含量增减5%,投饲率应相应减增1%。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幼虾)的饲料蛋白质需求为30%~40%,脂肪需求为6%,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的适宜范围为20%~30%,适宜的蛋白质能量比为10千卡消化能门克蛋白质,对15种维生素和8种微量元素都是必须的。钙、磷比应控制在及~1.5:1。纤维素含量幼虾要求在州左右,另外,饲料中还需含有0.5%~l.5%的胆固醇。下表列出两个饲料配方供参考。罗氏沼虾(幼虾)的营养需求与参考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甘氨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氧化和抗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30.35±8.37)g的大黄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网箱)5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甘氨酸(0、0.6%、1.2%、2.4%、4.8%和6.0%),配制出甘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1.58%、2.15%、2.75%、3.96%、6.33%和7.51%)的6种实验饲料.经过30 d养殖后,对大黄鱼进行拖网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实验结束后,饲料处理未对大黄鱼的存活和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的含量在甘氨酸含量为3.96%时达到最小值,但与2.75%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出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3.57%.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呈现最小值(P<0.05).在拖网应激前,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高.在拖网应激后,该处理的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此时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虑大黄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本研究推荐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2.75%-3.57%.  相似文献   

4.
渔用颗粒饲料粉化率高的原因及降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饲料的粉化率是指制粒后的单位颗粒饲料在流动、搬运过程中经过震动、撞击、挤压、摩擦等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细粉末重量占其单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产中规定渔用颗粒饲料粉化率一般在2%~7%.比如规定鲤鱼鱼种料粉化率应小于2%.成鱼料粉化率应小于3%。颗粒饲料粉化率表示饲料颗粒本身质量的优劣.它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会在投喂前颗粒饲料的粉末含量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⑨菜籽饼:蛋白质比较完全,含量35%左右,蛋氨酸含量高于豆饼,但由于有强烈的芥子气味,适日性差。菜籽饼使用前也应进行去毒处理。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不超过10~20%。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在分类学上属蓝藻门,由于其藻体蛋白质含量高达70%,而成为许多国家竞相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优质食用植物蛋白资源。大面积培养螺旋藻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亦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在提倡食鱼健脑的同时,应注意保持一个度。日本政府很重视水产品的汞含量问题。因为国民平时每天对汞摄入量的87.6%来自鱼贝类。因此,现将日本对鱼贝类汞含量的研究调查文献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25~28.5℃条件下,于室外土池中培养小球藻18 d ,分别采集不同生长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小球藻样本,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研究了土池小球藻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球藻在指数生长期的粗脂肪含量(占鲜质量4.85%)明显高于其他生长期(占鲜质量1.44%~1.85%)。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最高值出现在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和延缓期次之,衰亡期最低。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延缓期和衰亡期的含量分别为总脂肪酸的23.37%、17.92%、17.53%和12.47%;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分别为总脂肪酸的17.92%、12.98%、13.02%和8.62%。因此,指数生长期末期或稳定期初期是室外土池培养小球藻的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野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黑龙江野生鲤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野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48.14%,粗蛋白含量为17.89%,粗脂肪含量为1.13%,灰分含量为1.23%,无氮浸出物为1.61%。黑龙江野鲤肌肉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17.85%,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48%。  相似文献   

10.
欧鳗的最适水温为22—26℃,要求水质清新,饵料蛋白质含量42%以上。饲养中应注意控温、排污和合理投喂。文章还介绍了欧鳗的主要疾病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 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鞍带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方法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开展了相关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新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19.5%、粗脂肪含量7.69%、水分含量70.5%、粗灰分含量1.01%,氨基酸种类有18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3.43%。鞍带石斑鱼作为一种高蛋白、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鲜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68%、18.69%和18.20%;脂肪含量分别为0.796%、0.106%和1.203%;水分含量分别为79.81%、79.52%和78.40%;灰分含量分别为0.951%、1.188%和1.162%。三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57%、18.11%和17.4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4%、7.98%和7.76%;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98%、7.33%和6.95%。经比较分析,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4.
在盐度分别为0%,5‰,10‰和15%的水中,七种蛋白质含量为10-48%的人工饵料对平均体重为24mg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和饵料转换的影响。在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8~30%时,尼罗罗非鱼幼鱼始终生长较好。饵料蛋白质含量达30%,在10‰盐度中的幼鱼生长最好,蛋白质含量更高时,幼鱼在淡水中生长最好。饵料蛋白质含量达30%时,饵料转换率增加,超过30%则减少。饵料转换率在10‰盐度中比其他盐度的水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和鱼油为脂质源,添加不同含量钙磷配制成4个磷含量水平(1.3%、1.6%、1.9%和2.2%)×2个钙含量水平(2.5%和3.0%)的8种试验饵料。投喂黄颡鱼(平均体重为4.38±0.69)g,进行其对饵料中钙、磷需要量的研究。经64d投喂,结果表明:饵料中适宜的磷含量为1.67%~1.78%。当饵料磷含量为1.67时,生长率最大,为295%;当饵料磷含量为1.78%时,饵料系数最小,为1.95。饵料中添加适量的磷能促进钙的吸收,钙含量和钙磷比对生长和饵料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粗唇鮠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粗唇鮠肌肉水分含量为81.82%,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6.02%,肌肉粗脂肪含量为3.69%。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为14.13%。其中必须氨基酸含量为6.06%,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为42.89%。四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5.43%。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量超过WHO/FAO提出的标准;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分别为0.81和0.4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27。  相似文献   

17.
淡水石斑鱼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和分析了淡水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8.8%,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00%,粗蛋白为18.90%,粗脂肪为3.00%,粗灰分为1.7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5.74%(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为6.88%,占氨基酸总量的40.60%.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7.08%,占氨基酸总量的44.9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4.84;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22.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34.0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65.91%,其中DH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95%.矿物质含量丰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8.
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鱼油配制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长吻鱼危鱼种(平均体重10g)生长的影响。鱼油添加量按3%递增,范围为0~12%,饲料脂肪含量为5%~18%,蛋白质含量450%。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吻鱼危鱼种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在15%~18%时长吻鱼危生长率高,饵料系数低。说明了适当高的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长吻鱼危鱼种的生长,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给华鲮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依据,对在池塘人工养殖的华鲮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肉率为60.65%;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9.99%、5.10%、1.51%;肌肉中18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75.2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3.36%,占氨基酸总量的44.3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0。鲜昧氨基酸含量为30.07%,占氨基酸总量的37.40%。必需氨基酸指数(WH0/FAO标准为参照)为82.34。色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2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20.
芦苇粉对克氏原螯虾诱食效果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芦苇粉对克氏原螯虾诱食效果及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加入0、5%、10%、15%、20%、25%共6个含量水平的芦苇粉,观察不同配比的混合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诱食效果,并测定虾的存活数、体长、体质量和蜕壳数.结果表明:(1)在饲料中添加5%以上的芦苇粉对克氏原螯虾有明显的诱食效果(P<0.05).(2)芦苇粉含量对螯虾的平均存活数无显著影响(P>0.05).芦苇粉的添加量≤5%时,螯虾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添加量≥10%时,螯虾的平均体长、体质量及平均蜕壳数开始显著减小(P<0.05).据此认为,芦苇粉的最适添加量应在5% ~10%,此最佳添加比例可保证混合饲料在基本不影响螯虾生长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