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周宁当代茶旅楹联10幅,从历史、民俗、风光、人文、禅味等方面品读,旨在探究周宁茶旅文化,进而提升高山茶业品牌影响力,促进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茶学泰斗吴觉农先生,1897年生于浙江上虞县,原名“荣堂”,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为振兴祖国农业而奋斗.故更名“觉农”,他1916年农校毕业后,留校作了三年助教。1919年考取了由省教育厅招收的去日本研究茶叶专业的官费留学生。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茶业试验场学习。在此期间,他搜集和研究了不少有关各国茶叶生产,制造和贸易方面的资料,撰写了二篇长文:《茶树原产地考》及《中国茶业改革方案》,引起各方的重视。吴先生1922年回国后,曾集资在家乡上虞,创办茶场,终因资金不足与经验缺乏而未办成。吴先生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对振…  相似文献   

4.
刘润涛先生(1907-1960),中国农业/茶叶经济学家,193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是美国农经学家卜凯教授的学生。1930年,刘润涛留校任教,1934年二月他参加了金大农经系的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写出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安徽屯溪、祁门、湖北羊楼洞和江西宁州的四份茶业调查报告。到今天为止,这四份报告仍对二十世纪茶业经济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常常被研究茶史和茶业经济的学者们参考和引用。1949年,吴觉农先生邀请刘润涛到北京中国茶叶公司任副总经理,以后的十年里,他为中国茶业的规划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刘润涛在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西北。1960年因脑溢血在西安去世,年仅53岁。  相似文献   

5.
读者朋友们:《茶叶经济信息》自1984年创刊以来,历经二十二载风雨,由一纸变一刊,去幼小而终成大,其间凝结数代茶人、编辑之心血,幸得茶界人士多方之关心,始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之领导下,服务于中国茶界。春秋多情,岁月绵长,前途在望,本刊当续为中华茶业献计献策,为神州茶人铺筑平台,为华夏茶文化燃情凯歌。经济自为民本,然非茶叶之全部,茶界之大,茶人之情,茶事之盛,唯有世界方能概之,故本刊拟于今年八月份起更名为《茶世界》。中国经济之大,行业之多,茶业于其中自得一方水土,《茶世界》将承《茶叶经济信息》二十二载之血脉服务于茶界。茶叶虽…  相似文献   

6.
刘祖生  王家斌 《茶叶》2007,33(3):125-128
吴觉农先生是我国茶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茶界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为中国茶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觉农茶学思想是在继承传统茶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创新逐步形成的。本文着重概述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种茶、采茶、喝茶的历史悠久,于是催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种茶业、采茶业、销售业、消费等。茶,历来是中国人的最爱,中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足以说明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茶文化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可以说,茶代茶表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就中国的茶业与茶文化的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业由盛转衰。为了复兴华茶,以吴觉农为代表的一代茶人奋斗不懈,历经不同历史时期,在茶叶生产、对外贸易、茶学教育和茶叶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推动了中国茶业的现代化进程。回顾近代茶人的事迹,有利于进一步发扬茶人精神。  相似文献   

9.
临湘青砖茶     
彭高 《茶叶通讯》2007,34(3):45-46
临湘市气候土壤十分宜茶,产茶历史悠久,是个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创新的茶乡.由唐至今,从团饼茶到青砖茶,在茶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正>张天福先生仙逝了。他是"中国当代十大著名茶叶专家"中,享到"茶寿"的第一人。一位圆满的茶人。张天福一生几度在武夷山从事茶业生产、研究,为推进武夷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武夷茶人之后,我早就知晓其大名。上世纪80年代,我渐渐爱上了茶文化研究。为了搞清武夷茶业历史,1987年,我通过他人了解到张老的旧居地址——福州道山路隆普营。是年7月初,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去拜访他,很快就找到其府。那是一座很有年头的福州民居,虽算不上大雅之堂,也非平凡屋舍。  相似文献   

11.
<正>陆溁,字澄溪,江苏武进(今常州武进区人),生卒年代不祥,清末进士,江南实业学校毕业,留学日本,为"中国近代茶业先驱"~①。综观陆溁自1905年随郑世璜出国考察印度、锡兰茶业,到晚年加入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组,任茶叶审评教师的漫长岁月中,一生事茶时间超过40年。他对近代中国茶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茶业考察,二是组建茶业机构,三是培养茶业人才。一、重视茶业考察陆溁的茶业调查、考察活动始于1905年。当年,南洋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茶业经济的衰落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茶业强国,茶叶产量高,种类多,出口垄断国际市场。19世纪80~90年代,茶叶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首位。1886年后,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出口有所下降。进入20世纪,中国茶叶出口萎缩,各产茶省茶业一蹶不振,至1949年,中国茶业经济跌入低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茶业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茶叶出口贸易不断增加。1978年改革开放后,茶业经济大幅增长。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茶业流通领域的改革,茶业经济结构和茶类结构的调整,名优茶的大力发展,以及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扩大,我国茶业经…  相似文献   

13.
吴宁 《茶叶》2012,(3):187-191
刘润涛先生(1907—1960),中国农业/茶叶经济学家,193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是美国农经学家卜凯教授的学生。1930年,刘润涛留校任教,1934年二月他参加了金大农经系的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写出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安徽屯溪、祁门、湖北羊楼洞和江西宁州的四份茶业调查报告。到今天为止,这四份报告仍对二十世纪茶业经济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常常被研究茶史和茶业经济的学者们参考和引用。1949年,吴觉农先生邀请刘润涛到北京中国茶叶公司任副总经理,以后的十年里,他为中国茶业的规划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刘润涛在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西北。1960年因脑溢血在西安去世,年仅53岁。  相似文献   

14.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茶业重点产区之一。全区辖于德、福鼎、福安3个市、寿宁等6个县,123个乡镇。县(市)、乡(镇)均产茶。199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70万亩,其中可采56万亩,产茶3.35万吨,总产值8.7亿元,全社会茶叶经济效益总量达10.5亿元,年提供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茶叶对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如何使闽东茶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闽东茶叶发展出路,望能为21世纪福建茶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闽东茶叶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建国后的茶叶历史回顾建国后,闽东茶叶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五…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福建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茶业,作为福建农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传统出口商品,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跟上国民经济发展步伐,这是摆在每个茶业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茶业的机遇和面临的严竣问题,提出西双版纳茶业发展应加速低产茶园改造,推广无性系良种;保护茶园生态,应用生物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龙头产业,实施名牌战备等四项建议。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为我国茶叶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19世纪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茶叶市场,进入20世纪,肯尼亚、斯里兰卡后来居上。1999年全国茶叶产量达68万t,出口  相似文献   

17.
严利人 《福建茶叶》2010,32(11):52-56
由台商李瑞河创办的、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漳州天福茶学院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从《茶经》到茶学院,这是历史的跨越;从古代茶圣陆羽到现代世界茶王李瑞河,这是历史的选择;从茶习所、茶学系到茶业高校,这是历史的提升;从广东的黄埔军校到闽南漳浦的茶业黄埔,两岸携手育英才,这是历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我国茶业科技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用文  陈宗懋 《茶叶》1999,25(1):11-14
本文论述了我国茶叶生产现状,与世纪茶业水平的差距;世界茶业科技成就及其发展趋势;提出21世纪我国茶业科研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吴觉农先生是著名的茶叶专家,又是农业经济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今年九十高龄,毕生从事茶业,为革新和振兴中华茶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陆定一同志誉之为当代中国的茶圣。觉老早在青壮年时期就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有较深联系,忠诚与党合作共事,做党的铮友,为人民革命事业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我与觉老相识五十多年,是我的老师,并曾几度在他领导下工作。写此短文纪念觉老从事茶业七十年,并祝贺他九秩大寿,聊表崇敬之忱。  相似文献   

20.
彭星霖 《福建茶叶》2016,(6):350-351
茶,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种植、最早饮用的一种植物。随着饮茶活动的推广,茶业逐渐成为颇具文化特色的一门行业。伴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各个民族不断融合,中国茶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以小到大的变迁过程,其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秦汉时期的兴起,到唐宋大步发展,再到明清发展普及,期间还伴随着国际化的贸易发展。在喝茶越来越向所有人民普及的过程中,实质上也是中国茶业发展变化的历程,更是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通过分析中国茶业在各个朝代是如何发展的,从中找到影响茶业发展的密码、对中国茶业的发展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