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制天然、有机、合成等4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接种双孢蘑菇品种As2796菌丝块,观察菌丝在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形态变化并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以探讨培养基质对双孢蘑菇品种As2796菌落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双孢蘑菇As2796菌落形态及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受培养基质影响,菌落形态表现为气生、半气生、贴生等类型;不同配方中葡萄糖的添加量对菌丝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 品种选择 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要求选择品种,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是由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杂交品种As2796。该品种菇质优、抗逆性强,适合于罐藏或鲜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进的9个双孢蘑菇菌株和当地主栽品种As2796的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形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双13、991和Ag2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出菇早,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分别达到52.5%、51.8%和48.6%,较对照As2796增产10.0%、8.4%、1.7%。初步认为3个菌株适合在高海拔地区夏季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新品种冀168栽培特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双孢蘑菇冀168、As2796和夏秀2000的栽培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冀168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耐高温特性,产量性状也明显高于对照品种As2796和夏秀2000,其生物学效率高达39.4%,且子实体形态特征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草炭+河泥覆土材料(A组)和纯草炭覆土材料(B组)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缓释剂对双孢蘑菇(As2796)进行覆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当比例的生物缓释剂对双孢蘑菇(As2796)的菌丝爬土和出菇快慢影响不显著,但是纯草炭覆土材料(B组)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物缓释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及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象为4个双孢蘑菇品种:As2796、9629、9505、152。通过对菌株在母种、原种、栽培种和大床料上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及相同条件下不同菌株的产量比较试验,初步得出结论,As2796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在两季的测产中,平均单产9.02 kg/㎡,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已作为桂北地区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双孢蘑菇基质降解能力退化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及分子机制,克隆了正常菌株As2796及其两个退化突变体菌株2796-3、2796-5,在mRNA差异显示(DDRT-PCR)分析中发现的5个差异基因及其上游约1200bp的调控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上游序列在三个菌株中并无实质性差异,推测该退化性状更可能是转录调控相关基因变异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召开第六届罐藏蘑菇制种工作会议,省地县有关单位的代表共九十一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总结了“六五”期间福建省蘑菇科研生产和菌种“两化”的经验教训,听取了七个试验点试验汇报,确定了1986年冬至1987年春产季蘑菇生产用种,通过了《福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生质体分离、菌丝尖端分离和组织分离3种方法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的退化菌株进行分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分离株的农艺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于As2796退化菌株的提纯复壮菌株.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均能获得提纯复壮的菌株,其中原生质体分离株P28的提纯复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双孢蘑菇“As2796”为供试菌株,比较温控拱棚栽培模式与传统地栽棚栽培模式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温控拱棚栽培模式栽培的双孢蘑菇品质、产量和效益均显著高于传统地栽棚栽培模式,值得在南方地区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1.
《浙江食用菌》2012,(1):34-35
双孢蘑菇新品种W192是应用双孢蘑菇同核不育株间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与目前当家品种As2796相比,具有耐肥、耐水、抗高温性能好、转潮快、子实体成活率高、丛生菇少、产量高等优点。现将该品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建造菇房菇房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场所,要选择交通  相似文献   

12.
用18个随机引物对3个双孢蘑菇生产菌株进行RAPD扩增,通过计算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构建供试双孢蘑菇菌株的系统树状图谱。结果表明,所用18个引物中有8个能对双孢蘑菇菌株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谱带。供试菌株2796与F56的相似程度较高,相似系数为0.8571,菌株2796、F56和菌株176的平均相似程度较低,平均相似系数只有0.4728。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适合我省栽培的蘑菇品种和最佳栽培基质配方,设计了棕色蘑菇1号、大棕蘑和双孢蘑菇2796,分别利用配方1和配方2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更适合3个品种的生长,棕色蘑菇1号与大棕蘑的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产量均比2796略低,生物转化率约为25%。棕蘑1号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了一种粗提双孢蘑菇mtDNA的方法,获得As2796亲代及子代系列菌株的mtDNA粗提物,用HaeⅢ、CfoI、MspⅠ、TaqⅠ等内切酶进行酶切,并对酶切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液体培养菌丝为农杆菌转化受体,经潮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共获得17个阳性转化子,对转化子进行外源插入基因的PCR扩增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液体培养菌丝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效率为8%~10%,相比菌褶作为转化受体效率低,但该方法周期短,且能满足实验室的日常转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分析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ACCC50031的出菇温度、抗病性、子实体农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棕色蘑菇正常出菇温度为2~26℃,对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6为12~26℃;接种疣孢霉病菌21d后,双孢蘑菇2796的发病率达36%,而棕色蘑菇无病菇出现。10种农药施用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蘑菇的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指标。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4%、3.28%和1.26%,均高于双孢蘑菇2796。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新洲区栽培双孢蘑菇已有超过10年,目前出现菌种退化和对现有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引进的双孢蘑菇2个新菌株W192和W2000,并以As2796为对照,配合覆土配方试验,在出菇产量及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和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利用菌株W192配合30%比例草炭土配方,双孢蘑菇产量为9.97 kg·m-2,收益为52.92元·m-2,适合本地现有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色双孢蘑菇W192、W2000、AS2796、棕色蘑菇MC441、棕蘑MRC948—2等5个菌株的性能比较试验,经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特征和产量、质量以及生物学效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W2000、W192这两个菌株增产效果明显,质量佳,可作为替代AS2796的优良菌株推广使用。棕色蘑菇MC441、MRC948—2,这两个茵株产量都较高,质量较好,值得进行中试验证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冬暖大棚菌瓜轮作三种三收模式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东 《蔬菜》2004,(10):38-38
利用冬暖大棚进行双孢菇—洋香瓜—草菇轮作,实现一年三种三收,避免了常规菜—菌轮作前后茬在产量上的相互影响,而且废弃的双孢菇培养料还田后,大大提高地力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现将该模式简要介绍如下:一、 品种选择双孢菇品种选用2796、As2796或F56。2796系列为半气生型,较耐肥水,单菇重、个头大,出菇期长,适合鲜销或保鲜,宜土法大棚栽培;F56为杂交种,匍匐型,单菇轻、个头小、出菇密集,适合加工出口罐头,宜工厂化或山洞栽培。香瓜选用“伊丽莎白”、“西薄洛托”、“状元”等品种。草菇可选用V35、V23(…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的固体菌种栽培时间周期长、效率低,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状,进行了双孢蘑菇As2796液体菌种接种固化培养的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生产双孢蘑菇菌种采用液体菌种来扩接固体麦粒栽培种,培养菌种的时间要比固体菌种接种快,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菌种退化和变异,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