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优质超级稻泰优99的选育及泸恢1345遗传潜势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优9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粟研究所利用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籼型不育系D62A与自育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345组配的优质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在2003—2005a重庆区试中,泰优99连续3a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9%以上,且米质达国标三级优米标准,于2006年6月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配合力分析表明,泸恢1345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及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D62A/泸恢1345单株穗数及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总配合力效应高。选育思路:在籼型高配合力恢复系遗传背景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遗传差异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为基础;在保证有效穗和每穗着粒数的前提下,以提高杂交稻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为突破口;在较高产量水平基础上,充分利用四川优质不育系资源协调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品种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水稻组合74个,进行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配合力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的糙米率与父本(恢复系)和双亲平均的谷粒糙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3和0.3068;与母本(不育系)谷粒糙米率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031.2)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性状的表现在组合间差异极显著;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个基因型方差的65.02%,特殊配合力方差占34.98%;一般配合力作用,父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63.70)大于母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55.34).  相似文献   

4.
选用6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6个恢复系作父本,配制两系杂交水稻组合36个,进行两系杂交水稻整精米率性状配合力遗传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整精米率与父本(恢复系)和母本(不育系)的谷粒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3 2和0.264 1。6×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F1谷粒组合间整精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65%,特殊配合力方差占35%,一般配合力作用中,父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63.70)大于母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55.34)。  相似文献   

5.
水稻杂种F1再生力特性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杂交水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进程,3次选用籼型三系不育系和恢复系各6个,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杂种F1再生力特性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再生力特性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达极显著水平,即受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控制,而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且具较高的狭义遗传力,但受环境及栽培技术的影响也较大。不育系和恢复系对Gca值的贡献率以其均方值大的一方为高。Sca值与表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ca值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凡Sca值较高者,至少有一个亲本的Gca值较高。说明只有选择Gca值较高的亲本为基础,才能选出Sca值也较高的杂交组合。本研究Gca值名列前茅且极显著超过同类亲本其它品种的不育系有辐76A、G46A、182A、Ⅱ.32A等;恢复系有130、明恢63、多系1号、泸恢926等,它们是配制强再生力组合较理想的亲本。  相似文献   

6.
恢复系225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大穗型高产品种“矮秀占”为母本,以多穗型优质抗病品种“丰富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配合力高、恢复性强、大穗、米质优、抗病的籼型水稻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空间诱变选育而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的亲和性、恢复能力和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粳型亲籼恢复系对籼稻有亲和能力,对籼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的较大的应用潜力。用粳型亲籼恢复系配组已表现较好的组合有龙特甫A/ZSP13-8、D62A/HSP517和安湘S/ZSP选1。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磷钾素利用的配合力和遗传贡献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索杂交水稻亲本及杂交后代对磷、钾元素的利用特性,选用3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和3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杂交组合的磷素及氮素利用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磷素及钾素利用的配合力和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磷、钾素利用同时受可遗传的基因加性效应和不可遗传的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803A/蜀恢527是磷、钾素利用得到较好结合的组合,适合在肥料缺乏的中低产田夺取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9.
籼型杂交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用24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4个不育系和20个恢复系),采用4×20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考查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均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恢复系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考查的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在杂交组合选配时,只有在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基础上,通过广泛测交,才能获得特殊配合力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胞质效应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胞质效应配合力,为杂交水稻不育细胞质的多样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优质高配合力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803B为核供体,选择5个高配合力恢复系,比较5种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结实率、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相关性状影响的配合力效应,并分析不同胞质对杂种F1代的遗传贡献率。【结果】细胞质效应在产量、有效穗数、穗长和千粒质量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同时,细胞质和恢复系互作对杂交水稻产量的遗传贡献率最大。A1、A2型细胞质和R1、R4恢复系是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亲本,其组合中出现具有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组合的几率也较大,JW803A/蜀恢527在所有杂交组合中产量最高。【结论】杂交水稻新质源JW型细胞质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进一步发掘和利用JW型细胞质源,对选育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及丰富杂交水稻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杂交水稻优质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针对此种状况,选育高配合力的强优优质恢复系,采用优优强合的技术路线,是提高杂交水稻高产与优质的有效途径。国内杂交籼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系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对此,袁  相似文献   

12.
两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于2003年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SE21为母本,自育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进行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父本明恢1259的选育过程为:1994年晚季利用大穗型的籼粳交恢复系K59与自选的抗性强的籼粳交恢复系K1729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3.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几个籼型杂交水稻光合特性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籼型杂交水稻5个不育系803A、JW803A、G46A、珍汕97A和Ⅱ-32A,5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明恢63和辐恢838,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组得到25个杂交组合,在穗分化期对其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性状起主导作用;光合色素含量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杂交水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性状受不育系影响较大,光合色素含量主要受父母本的互作效应同时也受环境因子影响.净光合速率中不育系JW803A和恢复系蜀恢527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组合JW803A/蜀恢527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是亲本一般配合力和F1特殊配合力结合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选用 6个不同来源的籼型核不育系与 7个优良恢复系按 6× 7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4 2个组合 ,估算了单株产量等 1 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①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其他性状 ,同时受恢复系、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 ;②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配合力及遗传力,为杂交水稻的亲本选育及强优组合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对自主选育的5个水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父本对穗长、有效穗、穗总粒、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的作用大于母本。主要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依次为株高>千粒重>结实率>单株粒重>穗实粒>穗总粒>穗长>有效穗。  相似文献   

17.
了解杂交水稻亲本配合力和遗传率,为杂交水稻的亲本选育及强优组合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4×7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有效穗、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父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不育系广仔占S、连籼1A和恢复系RH-1、RH-2和RH-6等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Ⅱ优33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明恢33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明恢339是用明恢86/93GK521杂交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备一般配合力好,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Ⅱ优339于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1)。1Ⅱ优339选育过程199  相似文献   

19.
两系三系杂交籼稻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新选核不育系(材料)的配组优势,探讨两系杂交籼稻亲本和组合的选育,选用3个籼型两系核不育系(材料)SE21s、SE126、SE152,3个籼型三系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福伊A,与IR29478等6个籼型恢复系(材料)作6×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抽穗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以及F  相似文献   

20.
2013—2014年利用6个水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2014—2015年利用9个水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水稻小区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并对新选育恢复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部分杂交粳稻组合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多点鉴定,对杂交粳稻组合的产量变异系数与对应的配合力相对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申恢26和申恢415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连续两年均大于3. 27%,是一般配合力较为理想的粳型恢复系。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26’和‘申优415’在不同鉴定点的产量变异系数低于对照品种‘花优14’,产量高于‘花优14’,表现优质、高产、产量稳定性好,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杂交粳稻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与产量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对稳产、强优势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来说,一般配合力的重要性大于特殊配合力,育种过程中应首先注重亲本一般配合力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