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验采用跟群放牧全日制观察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的牧食习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滩羊的采食时间增加,反刍卧息时间和游走时间减少,每百口采食量和日采食量减少,而采食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种不同放牧强度,历期154d的滩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滩羊的采食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同一放牧强度下,随着放牧时间的推移,采食量先是逐渐增大,尔后又下降;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的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但放牧强度轻的处理日增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单位草地面积(1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饲料报酬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饲料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当放牧强度超过0.750只/hm^2以后,滩羊出现了空怀、产羔率降低和推迟怀孕的现象。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本类草地放牧强度以不超过0.750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十年来放牧强度对绵羊放牧行为、采食植物组成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得出以下结论:①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呈线性负相关,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呈正相关;②绵羊的采食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③放牧强度对母羊繁殖性能各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④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绵羊的采食时间增加,游走、反刍卧息时间减少;每百口采食量和日采食量减少,而采食速度增加;⑤放牧绵羊的嗜食性是相对的;⑥轻牧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质,但是产肉量低,总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理的放牧方式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性、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为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面积最大的荒漠草原为对象,在载畜率为0.75只/hm2水平下,设置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六区轮牧(SG)4个处理。采用跟群全天观察法测定滩羊的牧食习性,利用差额法测定采食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草群和滩羊摄入牧草营养成分,每个轮牧周期结束观测滩羊的体重,统计放牧期间繁殖性能等。【结果】放牧全天,滩羊采食时间占据了主体,比例达64%以上。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采食、游走站立时间下降(P0.05),反刍卧息时间增加(P0.05);排泄、争斗、瘙痒、啃食异物等其他行为受个体行为影响更大,所占时间比例不到1.4%。草地牧草采食量表现为四区与六区轮牧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连续放牧和二区轮牧,连续放牧采食量最低(P0.05);草地采食率呈现连续轮牧二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的趋势,连续放牧达到39.06%,六区轮牧仅为27.9%;滩羊日采食量在二区、四区、六区轮牧方式下差异不大(P0.05),在连续放牧区最低(P0.05)。滩羊摄入的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磷的含量总体高于草群相应养分含量,而粗纤维和钙低于草群养分含量,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比较接近,说明滩羊具有选食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牧草的能力;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呈上升变化,但滩羊摄入干物质、粗蛋白和磷的总量增加;各处理下滩羊营养摄入量均超出了美国NRC绵羊饲养标准,说明暖季滩羊放牧不需要补饲。放牧期间,滩羊体重和日增重以连续放牧最低(P0.05),二区、四区及六区轮牧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下滩羊产羔率、羔羊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性能接近,说明在适宜载畜率水平下,轮牧方式对滩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征和增重产生了影响,相对于连续放牧,随轮牧分区增加,草地牧草采食率、滩羊采食时间和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下降,但草地采食量,滩羊日采食量及摄入的干物质、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总量增加。划区轮牧没有提高滩羊繁殖性能,但更有利于滩羊体重增加。若仅考虑滩羊牧食特征、增重性能以及生产中放牧管理的便利性,二区轮牧方式是宁夏荒漠草原滩羊暖季的最优放牧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食通过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放牧对黑山羊采食行为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黑山羊采食行为在季节间均有较大差异;以5 min为观察时间段,同一季节采食行为表现为,高强度放牧显著减少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每口食量、日采食量(P0.05);不同季节相同放牧强度,采食行为表现为:春季显著提高采食时间、行进步数、站立时间、每口食量(P0.05),而夏秋季显著提高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P0.05);总体而言,春季能显著提高黑山羊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P0.05),夏秋季能显著增加食团咀嚼时间和次数(P0.05)。采食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表现为,在草地生产力处在中等水平时,采食时间和站立时间较低,采食口数、吃草频数、日采食量均较高;随草地生产力增加,山羊采食速度降低,单口采食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6.
放牧压力下夏秋矮嵩草草地潜在生产力是指藏系绵羊在整个夏秋放牧过程中(t=42~182)的累积采食量(干物质).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矮嵩草草地能量动态分室模型 ̄[2]的潜在生产力,就是通过放牧强度随着时间的最优变化,使做为目标函数的累积采食量最大.结果指出:夏秋矮嵩草草地在常放牧压力下,采食地上生活部分(V_1)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0kj/m ̄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J_(1)max=3268.18KJ/m ̄2。采食地上生物量(V_1+V_4+V_5)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4KJ/m ̄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J_(145)max=3631.22KJ/m ̄2.在变放牧压力下,最优放牧强度见(18)式,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J_(145)max=8749.01KJ/m ̄2.是常放牧压力下的2.5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在南山牧场研究了两种放牧制度和三种放牧强度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上放牧黑白花奶牛的采食量,采食植物组成,营养摄入量、产奶量、乳脂率及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牧群追踪系统仅实现了牧群位置实时显示、历史轨迹查询和围栏报警功能,已无法满足草地畜牧管理部门对于牧场放牧强度和牧群采食情况监测等功能的更高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草地科学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提出基于放牧时空轨迹数据的牧群采食量分布模型和牧场放牧强度监测方法。在已建立的物联网位置服务平台基础上,集成Web 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可视化技术,建立了物联网牧群轨迹数据采集与Web GIS时空数据分析的放牧监测系统。系统实现了牧群位置地图显示、牧场放牧强度监测、牧群采食量分布监测3个功能。以新疆天山北麓牧场为案例对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实现牧群位置信息、牧场放牧强度信息、牧群采食量分布信息的动态监测,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对放牧信息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放牧压力下夏季筹嵩草草地潜在生产力是指藏系绵羊在整个夏秋放牧过程中的累积采食量。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矮嵩草草能量动态分室模型的潜在税务,就是通过放牧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使做为目标函数的累积采食量很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为了给牦牛及其种间杂种的科学饲养管理和合理组织生产等提供依据,于1981年在青海省大通牛场高山草原夏季牧场,日放牧9.5小时的条件下.对牦牛、犏牛和尕利巴牛的放牧习性进行了对照观测。观测结果:①采食、卧息和游走时间的分配,三种牛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61.16—64.67%,游走和卧息(包括反刍)占35.33—38.84%;②放牧行进速度.牦牛为10.73米/分,犏牛为8.56米/分,尕利巴牛为7.11米/分,③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采食速度牦牛为1.13口/秒.犏牛为0.99口/秒,尕利巴牛为0.89口/秒。日采食量相应为27.9、23.3和21.4公斤。作者对上述观测结果作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亚热带洞庭湖区高温高湿条件下观察了10只考湖杂种绵羊的舍饲和放牧行为,结果表明:(1)采食、反刍、站立和卧息时间分别占24.47%;28.54%:31.52%和15.50%。(2)在24h之内,采食频率和采食量出现2个高峰。(3)舍饲平均日采鲜草8.76kg,折风干物质1.14kg,占羊只平均体重3.82%。(4)在放牧条件下用口罩法和计数法所测出的鲜草日采食量接近,前者为4.92kg,后者为4.94kg。  相似文献   

12.
反刍家畜牧食行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牧家畜的牧食行为包括了采食(啃食、摘食)、行走、反刍、饮水、休息、嬉戏、排粪和排尿等行为,其中主要由采食和反刍行为构成,其它行为都取决于采食行为。在24h周期内,绵羊和牛的日有食周期约3次 ̄5次。牛的日采食时间大约为4h ̄9h,绵羊的采食时间大约为9h ̄11h,其中包括寻找和采食的时间,放牧家畜1d内的采食时间常受气候条件、家畜种类或品种、家畜接近被采食牧草的难易程度、,可利用牧草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采食时间的延长,家畜用于采食的能量支出增加,因此,能够在最短的采食时间里采食充足的饲草料是放牧率畜的最佳选择。一般来说,当牧草产量高、品质好的时候,家畜采食时间最短,而在饲草数量有限、质量差的时候,采食时间最长。当牧草数量变少,单口采食量受到限制时,家畜常常通过增加采食时间和采食速度加以补偿,从而维持饲  相似文献   

13.
进行三期放牧采食量测定,探讨绵羊冬春放牧采食量测定的有效方法;补料对放牧采食量的影响,以及羯羊和空怀母羊在放牧采食量上的差异。从采食牧草有机物质(OM)的消化率(n=10)来看,在冬春放牧采食量测定中,全部收粪,模拟采摘牧草样品,木质素(L)为内源指示剂,粪中干物质(DM)排出数量为计算依据的方法是基本可行的。补料明显影响绵羊的放牧采食量(p<0.01),羯羊和空怀母羊的放牧采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绵羊DM采食量与代谢体重(W~(075))呈正相关,(n=15,r=0.770),利用y=146x-928可估计各W~(075)的DM采食量。粪中OM%与粪能(FE)cal/g间(n=20)有强的线性关系(r=0.871),根据y=1063 40x可从OM%推算FE(cal/g)。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东北虎的日饲食量为数据基础,利用耗散理论分析东北虎1 a 12个月的采食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升高,东北虎为了维护体内熵的平衡,采食量逐渐减少,引入负熵减少;随着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东北虎采食量逐渐增加,引入负熵增加。东北虎采食规律的研究符合熵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棉茬地放牧对新疆山羊生产性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山羊为对象,研究棉茬地放牧对山羊生产性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体况相近的山羊在棉茬地上自由放牧2个月,放牧期间无补饲。分别于放牧1个月和2个月后取样,测定采食量和消化率。【结果】随着放牧时间的延续,棉茬地上生物量降低,叶片、棉桃壳、细茎等可采食部分比例减少(P<0.05)。采食部分的粗蛋白含量可达8%以上,但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高于一般放牧草。山羊的日均采食量和排粪量在放牧第二个月略增加(P<0.05),但有机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呈下降趋势(P<0.01)。山羊在全放牧期间的总增重和日均增重水平分别为11.27和0.18 kg,在后期放牧阶段略下降。与放牧前相比,山羊血液中谷草转氨酶、谷氨酰基转移酶、尿素氮以及游离棉酚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铁元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微结构显示,放牧结束时山羊肝细胞变性,充血;肾小球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超微结构则显示肝细胞肿胀变性,线粒体膜破裂;肾脏上皮细胞核固缩。【结论】棉茬地长期放牧会降低山羊的生产性能,对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有一定的损坏,在棉茬地放牧时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16.
正1放牧母羊营养在放牧条件下,季节对母羊采食量影响很大,最佳的生产力经常低于遗传潜力。由于经济和实际原因,绵羊饲粮中包括营养物质采食量低于需要量的阶段,接着是营养物质采食量相对较高的阶段。体脂肪增加和减少是动物自然、理想的过程,这些绵羊已很好地适应了放牧条件。在放牧绵羊生产性能不高时,需要饲喂补充料。补充料的类型和数量在不同牧场、不  相似文献   

17.
放牧家畜牧食信息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家畜牧食信息包括位置、运动状态、牧食行为、采食量及采食时空分布等信息。牧食信息的自动监测,对草畜平衡、精准畜牧生产、动物科学和草地科学研究、福利化养殖和减少牧民经济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自动监测家畜的牧食行为、采食量和采食量时空分布,依据所用信号或方法的不同,分别详细阐述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基于声学方法监测家畜牧食行为和估测采食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自动监测家畜牧食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析补饲条件下,限时放牧对乌珠穆沁羔羊生长发育及采食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组:0H为舍饲组(对照),2H、4H、8H、12H分别为放牧2、4、8、12 h组。各处理组饲粮代谢能水平接近。试验期102 d,预试期15 d,正式期87 d。7、8、9月份每月月末空腹称重、同时测量体尺,分别在每月中旬用饱和链烷法测定一次放牧采食量。【结果】(1)限时放牧加补饲对放牧季乌珠穆沁羔羊的体长、体高、胸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8月份,8H、12H组的体长指数均显著高于(P=0.05)舍饲组,其体躯指数显著低于(P<0.05)舍饲组,而2H和4H组与舍饲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处理组7—9月份的月末体重、总增重、全期平均日增重、总采食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日增重在各月份之间显著不同(P<0.01)。7月份,随放牧时间延长日增重显著降低(P<0.01),全天放牧组的日增重较舍饲组、2H、4H、8H组分别减少了101、84、69、38 g•d-1,而放牧2H、4 H组与舍饲组无显著差别(P>0.05);8月份,各处理组日增重均达到最大,4H、8H、12H组显著高于(P=0.045)舍饲和2H组;9月份,舍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P<0.05)其余4组,而其余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3)随放牧时间延长,放牧采食量显著增加(P<0.001)而补饲量呈递减趋势;补饲量每增加1 kg,总采食量增加0.44 kg、放牧采食量减少0.78 kg;4H组的饲料转化效率略优于2H和8H组。【结论】限时放牧4 h加补饲不影响羔羊的总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但显著减少了放牧采食量。结合草地保护和饲养成本,则放牧4 h加0.52 kg补饲(精料与谷草干草以1﹕1混合)是最佳放牧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鸡采食习性的四季差异 1.夏季鸡采食量明显下降.蛋鸡在夏季气温高时,对能量的需要减少,因而采食量下降.气温超过30℃时,采食量减少10%~15%;酷热时,可减少30%以上.因采食量减少,摄入的蛋白质和钙质也相应减少,导致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兔的采食规律提高采食量。自由采食时兔每天采食次数约30~40次,每次采食时间约5分钟,吃料约2~8克。尤其幼兔采食量很少,次数更多。傍晚到天亮前采食的饲料量占全天的6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