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月5日,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的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基本建立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2.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山东省“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展望21世纪,我省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在2000年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到2010年,农村改革在若干方面取得突破,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更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成熟,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初步形成第一产业更加稳固,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农村产业体系;使农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小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城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和改善人的生活、生产条件,释放个人和整个社会的潜能。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城镇化率攀升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提升到40.5%,2012年提升到52.6%。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提升用时来看,英国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批驳一切"取消派"的错误观点和主张,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使苏联从落后的牛和犁的农民国家到世界工业强国。正确认识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得失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讯     
媒体中国新年头等大事:奋力抗通胀美国《华尔街日报》2011年01月04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句话我们都听到过很多遍了,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对中国来说,可能比第一个十年要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大会。大会的最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我们胜利实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进而在下一世纪开创更加壮丽、更加辉煌的前程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五大作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将永放光辉。求独立、求解放、求生存、求发展,这是二十世纪百年里,中华民族不届奋斗历史的写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成熟,成为全民族坚强的领导核心。当一个世纪的历史即将写完,新世纪的篇章就要展开时,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面对举世关注的目光,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作出了郑重回答。而这个郑重回答的主题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态势与策略构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本态势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世纪之交 ,随着中国人民小康生活目标的日益实现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渐提上议事日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与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国有必要也必须加快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 2 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 2 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 ,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从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农业近代化”任务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明确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农业现代化从最初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和良种化,逐渐被赋予科技化、智能化、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融合化等丰富内涵。“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面对21世纪的重大挑战而做出的重大抉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安排,具有重大意义.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明确十个关键问题,以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走弯路。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20,(10)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对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发展一村一品要以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专业村镇、实现强村富民。力争到"十三五"期末,使更多的村镇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农民生活更加富  相似文献   

13.
从真正的遗传学的建立到现在只经历了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与其他诸如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相比,遗传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比较年青的。然而正是这个年青的学科,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从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到分子遗传学,遗传工程,使科学家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遗传工程的时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十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L. Brown)博士曾撰文疾呼“谁来养活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粮食生产则是农业的根本,201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农民的增收实现了"十连快",应该说,农业形势向好,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国家对农业发展总的思路和目标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粮增收。因此,有代表委员建议应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不下滑,农民收入不徘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车轮飞速前进,我们即将告别伟大的20世纪,一个更加富有美好远景的新时期——21世纪,正在阔步向我们走来。 21世纪,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新时期!当我们举起双臂迎接她的到来的时候,人们禁不住在想、在问,到那时,我国的农村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新面貌?我国的农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水平? 进入21世纪,从宏观上来讲,我国的广大农村,已实现小康,正在向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踏步前进;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农业,已走出自给自足的“吃饭农业”的境地,向着以生物工程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武装的、以充分满足社会最大需求为目的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市场农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南视察指导,并明确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发了亿万中原儿女追梦逐梦的奋斗激情,“中原更加出彩”成为引领新时代河南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号召,并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波澜壮阔的20世纪行将结束,这一百年,革命和改革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旋律,特别是最近20年改革的伟大实验,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古老中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并且重新融人到世界体系之中,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版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百年间,作为中华文明根抵和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也发生了惊人的巨变,本世纪,甚至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农业还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农业的商品化和科学化程度微不足道,农业中的现代要素也极为有限,当时二牛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