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农民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工作稳定程度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与以往不同的是,"拜年网"中联系的亲朋好友数量和"拜年网"中是否有声望比较高的人对子女就学地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小康不能落下农村,创业创新不能让农民工缺席;政策"上下合拍",才能破除障碍,决不能让现实门槛磨掉农民工创业激情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奔涌。然而一些地方的创业创新有点"嫌贫爱富",他们更青睐科技精英,更热衷扶持"互联网+""大数据"等高大上项目。相比之下,农民工的"草根创业"被冷落了。有的地方出台了创业贷款政策,却因为农民工是"外地人",将其拒之门外;有的地方为高科技项目开通"绿色通  相似文献   

3.
近日,"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在重庆成功运营,作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和"用工企业寻找农民工"的专属平台,它以专业的第三方精确匹配和全流程服务,成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安全便捷通道。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只要拨打4007654321,就可得到全免费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肖家河社区"租地种菜"女性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笔者对此类"离乡不离土"特殊流动群体的流动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流动动因中不仅包含经济性因素,更重要的在于情感性的需求;其外出打工以家庭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不仅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在流动过程中,"租地种菜"女性农民工自身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对其流动行为起到了关键性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青岛市CY区内关于农民工的情感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农民工的情感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情感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人情感、家庭、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生存世界"对"情感世界"压抑使大多数农民工无法宣泄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状况是在我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从经济政策、制度保障、情感引导等方面来合理解决农民工情感价值观的问题,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独具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农民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会最终决定他们能否由"乡下人"转变为"城里人"。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工,进城后才能够既容易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取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又容易融入市民社会,培育市民观念,承担市民义务,得到市民社会及其管理者的认同。虽然目前我国农民工被称之为农村的"草根精英",但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这也就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在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村庄被合并,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重视程度,合理地帮助农民工规避就业风险,转变其收入结构,引导其参与到创造城市经济并分享城市发展的现代生活中来,让农民工在城镇化的新环境下获取实用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开始出现,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与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与特点、社会融合、市民化进程、社会保障等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相似文献   

9.
促进有城镇定居意愿的农民工在合意的城市安居,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破解"三农"困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辽宁省不同层级务工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显现出定居中小城市的倾向,"房价、稳定的工作、离家乡远近、更利于事业发展"成为其城市定居选择共同关注的因素。(2)女性倾向"留城",26岁以上者倾向回农村老家定居。(3)家庭年收入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定居有显著影响;不同层级城市,职业类型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不同;"属地就近"原则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选择中作用明显。国家应适时进行政策调整,把中小城市建设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宜居之地。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旧停留在"候鸟式"迁移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测度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上海市1 184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测算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探讨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总体处在半市民化状态,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略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其市民化程度分别为52.38和51.40。极低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低,仅为0.08%;较高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高,达54.48%;完全市民化状态的比例偏低,为1.69%。经济状况和基本素质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心理认知和社会接纳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碍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基本素质、消除就业歧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现象并存显得较为突出,这是多对矛盾综合的结果,包括农民工进城就业成本与收益矛盾、农民工素质与企业需求矛盾、就业年龄门槛与农民工年龄结构矛盾、企业用工苛刻与新生代农民工逸乐享受矛盾。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应该多管齐下,各方都应有所作为,本文从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促进就业的角度,从户籍制度改革、禁止用工年龄歧视、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比第一代更充满着自我矛盾的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对策解决其社会归属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优惠政策"怎么成了"暗设门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市出台的一项政策规定∶农民工子女到指定学校入学,可免借读费,但要凭"四证"(迁出证、暂住证、计生证、租购房证).兰州大学副教授张咏梅调查发现.兰州市68.3%的农民工不得不为子女在城市上学交纳200元~500元不等的借读费,未交纳借读费的只有31.7%,这一"优惠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一道坎.因为对农民工而而言,"四证"要齐全很难,尤其是租购房证,几乎很少能办上,  相似文献   

14.
文化融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是一个长期且艰巨问题,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对农民工的阶层认定是其城市文化融入的前提;政府主导创新文化交流平台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形式;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和政治参与是其文化融入的重要保障;"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文化重塑是其文化融入的基础保障;以其他路径为补充促进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的纠纷甚至极端事件不断发生,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  相似文献   

16.
顾名思义,"小时工"就是按小时计算工时和工资的劳动者。由于其比全日制用工甚至是比临时工有着更多的方便与自由,该用工形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所青睐。然而,由于许多人并不知道"小时工"的权利义务与其他劳动者有着不同之处,以至于引发的不必要纠纷也是屡屡出现。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正在不断改善,诸如"路费贷款"、"务工贷款"等,在不同阶段为支持农民工创业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今年国家拉动内需政策进一步在农村经济领域的落实,"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将成为趋势,农民工金融服务领域由此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工的金融需求将由过去以汇兑结算为主,转为以创业就业和消费信贷等为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一个历史概念,其称谓有"盲流、打工仔、打工妹、农村外出从业人员"等概念;但"农民工"一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释义尚无定论,已有文献主要考虑户籍、职业、产业、劳动关系、工资和土地等条件,缺乏对这些条件与"农民工"关系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外延和内涵两种途径,从户籍、土地、流动、目的和企业5个方面诠释"农民工"的概念,认为"农民工"是在异乡务工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居民。这是"农民工"称谓的新释义。  相似文献   

19.
“八○”后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后农民工正处于婚姻黄金期,正确引导这个群体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十分迫切,"八○"后农民工的择偶标准、婚恋方式、婚恋花费、婚恋动机和感受以及婚恋关系中的伦理责任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农民工进城务工迁移的动因、农民工城市务工的生存状态和农民工"候鸟式"务工均衡模式形成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大都集中在"城镇化"和"市民化"的研究领域,而对于问题的解决,多是以针对农民工的帮扶政策为主的直接解决方式。城镇化不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是经济发展水平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主张通过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农民工的再教育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构建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改变过去政府充当运动员直接包办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