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因此,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低碳农业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此背景下,探索性地提出海南发展低碳高效农业的一些思考,在分析海南发展低碳高效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海南发展低碳高效农业的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问题。农业生产在全球温室气体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由于温室效应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严重影响。那么增强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以及探索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走低碳农业道路。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碳浓度的急速升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农业活动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农业生态系统已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了库区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库区发展低碳循环生态农业的意义,提出了库区低碳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及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五种对策,即推广免耕法、稻田水旱轮作,适度排水放干、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农村新能源系统、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种养农业和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可以提升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资源条件,主要从农业发展观念、制度、技术、发展模式及新能源开发五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创新,以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旱作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离不开低碳农业。通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而从低碳技术、制度创新和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有助于减少农业排放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低碳农业、低碳金融、低碳工业和低碳环境四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为使天津现代农业发展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国内外发展低碳农业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方向,提出对天津发展低碳农业的启示,即减量化发展是低碳农业的重要基础,天津低碳农业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增汇固碳、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休闲农业等途径,达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的目的,进而促进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国家战略。低碳农业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提出来的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农业,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农业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低碳农业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以及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所提出的观点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低碳农业经济这个词语,工业与城市中提到较频繁,在农业和农村则很少被提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农业生产对于全球的温室气体循环有着很大的影响。农业既是炭汇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一方面,农业生产中气体排放量是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温室效应形成的气候变化又能够影响到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增强对低碳农业的认识,积极发展低碳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朱智超  张漫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18-55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耗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发展低碳农业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低碳农业的内涵,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发展模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对低碳农业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首先回顾了低碳经济的国内外动态和内涵,运用SWOT模型从内外驱动力方面分析评价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挑战性,并构建了SWOT矩阵,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结合内外驱动力,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3.
邓志斌  董亮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80-12981,12990
雾霾是人为污染排放、浮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而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因。秸秆燃烧、土地的耕作、化肥的施用和畜禽的饲养都会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雾霾污染物产生的根源之一。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性为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可通过制定科学的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培养低碳农业人才、大力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秸秆资源化、建立低碳农业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来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减少雾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发展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惠安县通过大力发展沼气来实现农业生产,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低碳效益。调查惠安市农村沼气的推广应用概况,可为当地沼气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持续变暖,低碳环保日益提上议程。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解决我国农业资源枯竭、遏制环境恶化、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09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农业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主题。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要求,提出了5个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改变,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近几十年内急剧增加,最终致使全球环境恶化。而低碳经济在各个领域内的推行和联合将会有助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同时农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就更应当考虑将低碳经济与其发展相结合,从而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下的低碳经济与农业的联合推行方针。  相似文献   

17.
国外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除了土地自身的碳释放外,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最大,而畜牧业发展与水稻种植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源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本文介绍了国外农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分析建议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等手段来实现中国农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碳农业:从理论构想到科学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深度触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低碳农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低碳农业已由理论构想转向了科学实践,其发展途径主要包括:(1)发展新型能源,推广清洁技术;(2)优化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3)培育优良品种,延长减排链条;...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深,发展低碳农业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农业大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农业的生态化、有机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20.
韦秀丽  高立洪  龙翰威  徐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77-19379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农村有机废弃物发展农村沼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推动低碳农业有着重要意义。对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产沼气潜力进行定量估算,并分析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益,为重庆市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