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珍珠黄杨优良无性系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珍珠黄杨的形态生物学特征,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初步整理出5个无性系品种,为申报新品种和合理利用珍珠黄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珍珠黄杨的形态习性、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及盆景制作进行了阐述,对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应用这一濒危物种具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杨绢野螟空间分布型 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英  张忠 《林业科学》1993,29(1):77-80
黄杨绢野螟(Diap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在国内分布于北京、西安、上海、南京、贵阳、成都等10多个城市,危害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朝鲜黄杨、冬青、卫矛、匙叶黄杨等树木。据在西安调查,黄杨受害率在52-98%,冠径80cm的黄杨口密度最多高达112头/株。由于幼虫多为害新叶,且将叶片缀合在一起吐丝结巢,致使叶片,生长发育受阻。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种害虫,我们于1989年9月-1990年8月,对黄杨绢野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对其生活习性及化学防治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分布范围较广。其幼虫危害黄杨、卫矛、冬青等树木。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尤喜危害新梢嫩叶,严重时整株树叶片被食殆尽,树冠仅剩丝网、叶表皮和碎片,导致整株枯萎死亡,严重影响观赏效果。秦皇岛市在城区绿化中,小叶黄杨发展迅速,绿地、道路、公园、庭院、小区绿化都有栽植,且每年以上亿株递增。随着小叶黄杨栽植的增加,黄杨绢野螟危害随之加重。1999年调查,凡栽有小叶黄杨处都可以见到该虫的危害,有虫株率达10%以上。受到危害的叶片失去亮绿光泽,仅剩叶表皮,严重地段大面积枯黄死亡,而小叶黄杨多片…  相似文献   

5.
高山侏儒—珍珠黄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珍珠黄杨,又名鱼鳞黄杨,系黄杨科常绿小灌木,叶小而圆,状如珍珠而得名。珍珠黄杨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多生长在1300-1700米的高山顶部,潜山县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1100米以上地带,有大范围的珍珠黄杨分布,主峰天柱峰海拔1490米处的珍珠黄杨群落,成片生长在峰石崖之间,是天然集生最好一群体、品质最优的一块纯林,具有很高的生态、生物、林学等科研价值,其中最大的植株树高3米,基围56厘米,树龄约300年。在天柱山幽谷阴森的神秘谷,崖壁奇峭的飞来峰,险峻的东关寨等处,都存有相对集中的天然纯林,构成游人难…  相似文献   

6.
珍珠黄杨,又称瓜子黄杨,常被用作道路绿化的地被绿篱,可单株造型,或作为盆景制作材料。采用雨季嫩枝扦插育苗,是珍珠黄杨快速繁殖的好方法。因嫩枝中生长素含量高,组织幼嫩,分生组织活跃,顶芽和叶子有合成生长素与生根素的作用,可促进生成愈伤组织并生根,容易成活。雨季扦插,光  相似文献   

7.
<正>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广泛。近几年在衡水市的发生及危害也在不断加重,以幼虫取食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的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时造成黄杨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及观赏。  相似文献   

8.
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在浙江丽水1a发生1~5代,以各代3~4龄幼虫缀叶结薄茧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出蛰活动,5~9月为害严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用25%灭幼脲Ⅲ号悬胶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10d后均可达90%以上;卵期、幼龄幼虫期修剪是防治黄杨绢野螟的有效办法,但修剪次数不宜过多;园林上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天敌昆虫,对有效控制黄杨绢野螟的的为害、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杨粕片盾蚧种群在小叶黄杨绿篱上的抽样技术,雌成蚧与2龄若蚧的最适抽样部位,在南北向绿篱上向东西方位上层和西面下层,在东西向绿篱上为南北方位下层和北面上层;最适抽样单位为1个枝条;当二阶抽样的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的消耗指标C1/C2=10时,在各种密度下次级单元的最适抽样量为每样株5 ̄6个枝条;并给出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样株与枝条的抽样数量配额。  相似文献   

10.
对黄杨木的特性及其木雕应用进行探析。介绍了黄杨木雕所用材料——黄杨木的资源分布、生长特点和材质特性;追溯了木雕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黄杨木应用于木雕的历史演变及黄杨木雕目前传承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黄杨木特性研究及其木雕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许道宝 《国土绿化》2006,(12):36-36
安徽省绩溪县有古树名木109株,树龄最长的达600岁。为了切实保护好这些古树名木,绩溪县对每一株古树名木根据其地域、树龄、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明确了不同的管护措施,分别作出了投入经费需100多万元的预算。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标记鉴别珍珠黄杨无性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PCR方法对珍珠黄杨5个无性系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9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扩增,共扩增出2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1条,占总带数的82.4%,平均每条引物扩增的DNA带数目为13.5条,依据扩增结果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ISSR分析产生了一些无性系特有的指纹图谱,认为ISSR技术在珍珠黄杨无性系鉴定和阐明遗传关系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1种河南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尖叶黄杨[Buxussinica var.aemulans(RehderE.H.Wilson)P.Brückn.T.L.Ming]。引证标本存于南阳师范学院植物标本室(NYNU)。  相似文献   

14.
以黄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水热处理工艺(温度分别为140、160、180℃,水热处理时间为4 h)对黄杨木进行改性,用色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黄杨木材色及内部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与表征,分析不同温度对黄杨木材色和化学成分的影响,阐明了水热处理在黄杨木改性方面的优势。分析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黄杨木表面颜色逐渐加深,180℃水热处理能增加黄杨木材色的均匀性;当温度为160℃时,位于1 732 cm-1处的乙酰基和1 370 cm-1处的甲烷基团消失,黄杨木中半纤维素最先发生降解;但当温度达到180℃时,在1 057 cm-1处生成新的表征紫丁香基的特征峰;纤维结晶度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室温、140、160、180℃处理条件下的结晶度分别为45.59%、61.75%、62.80%、30.20%。  相似文献   

15.
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颜宪武(营口市林业局115000)小叶黄杨又名瓜子黄杨(BuxusmicroPhylleSieb.etZucc.),为黄杨科黄杨属的常绿灌木。小枝密集,叶椭圆形,单叶对生全缘,革质而有光泽,入冬遇冷呈紫褐色。花期4月,淡绿色。蒴果...  相似文献   

16.
黄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潘建芝王娜(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邯郸市056001)黄杨,也叫大叶黄杨、冬青卫矛、大叶冬青、四季青等,是常绿阔叶灌木。黄杨萌芽力强,生长茂盛,易修剪,寿命长,是园林绿化,尤其是作绿篱的理想树种,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黄杨易受白粉病为害,...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庐江县绿化委员会、林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了登记、造册、复查。对一、二级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在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中,有代表性的一级古树名木9株,二级古树名木4株,其中:汤池、柯坦、砖桥的银杏6株,树龄在350-980年之间;城关、矾山的朴树2株,树龄在300-530年之间;冶山苗圃的大叶榉2株,树龄在1100年左右;冶父山的桂花2株,树龄在300年左右;汤池山茶花1株,树龄在520年左右。为了保护这些自然文化遗产,安徽省庐江县绿委、林业局对二级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了逐一考证,逐株检测,并登记建卡、编号、办证。从建立的档案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每株古树名木的生长地、树种、树龄、树高、胸径、树冠覆盖面积、生长状况以及神话传说、趣闻轶事等详细资料。庐江县绿委、林业局对每株古树名木进行办证的同时,均落实了专人管护。为古树名木办证@吴正友 @王启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黄杨种子具有胚轴休眠特性,小叶黄杨种子含水量低于12.5%时,种子生命力下降,在辽西地区适宜9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50 ̄70g/m^2,覆土厚度1.5cm,覆草厚度1 ̄2cm,冬季要重点保护胚根不受危害,留苗密度700株/m^2;小叶黄杨1 ̄2年生苗木对湿度敏感,在风沙干旱地区越冬必须覆盖防寒。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严重为害瓜子黄杨(Buxus sinica)的害虫主要有卫矛矢尖蚧(Unaspis euonymi)、吹绵蚧(Icerya purchasi)、桔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4种,对这4种害虫在福建尤溪的发生、危害与生活史进行了观察,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慈溪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1年古树名木调查结果,慈溪市现有各级古树名木259株,其中一级(树龄500 a以上)保护古树9株,二级(树龄300~<500 a)保护古树15株,三级(树龄100~<300 a)保护古树235株;指出了保护意识不高、资金不足、管护责任不明确、保护措施不够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保护意识、落实专项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健全古树名木档案、加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