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云南热区冬季温暖,较适合喜温蔬菜冬春季节
生产,年蔬菜生产面积逾20 万hm2。随着工厂化育苗
技术的迅速推广,目前云南热区育苗设施建设已形
成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蔬菜生产播种季节集中、周期
短,使得育苗设施长时间闲置,造成资源的严重浪
费。为了提高育苗设施利用率,增加育苗基地的效
益,笔者通过对山东及云南其他蔬菜产区育苗基地
的考察,结合云南热区气候条件,从2007 年开始经
过两年的试验,探索出一套适合云南热区(包括元
谋、保山、德宏、临沧、红河、西双版纳等)蔬菜育苗大
棚的高效利用模式:育苗-甜玉米-甜瓜/ 西瓜,并
于2009 年在元谋县农业综合科技园开始示范推广。
该模式一方面提高了育苗设施的利用率,增加了育
苗基地效益,另一方面延长了蔬菜的上市时间,丰富
了菜篮子,同时也为云南热区大力发展育苗基地提
供了技术依据。目前,该模式已在元谋6.67 hm2 的育
苗基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于德科 《中国蔬菜》2011,1(11):52-53
安徽省砀山县历来有瓜棉套种的习惯,2010 年
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在1.33 万hm2,分别以大棚、中棚
和小拱棚方式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在0.67 万
hm2 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瓜棉
套种每667 m2 收入在10 000 元左右,小拱棚套种
也在5 000 元左右,全县2010 年瓜棉套种每667 m2
效益平均在7 000 元左右。预计2011 年砀山县西瓜
种植面积将超过1.67 万hm2,瓜棉套种面积将在
1.33 万hm2。根据笔者近几年下乡了解,砀山县瓜农
在瓜棉套种生产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
改进。  相似文献   

3.
番茄是甘肃省天水市主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
0.3 万hm2 左右,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露地番茄晚疫
病为害日趋加重,年发病面积约0.18 万hm2,平均减
产15 %~20 %,发病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达40 %以
上,成为制约天水市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严重
影响着当地菜农的收入。为此,笔者从2008 年开始在
全市范围内对番茄晚疫病的发生特点、流行规律进行
了系统调查分析,并探索出了一套安全高效、切实可
行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防治效果可达75 %左右,保产效果达20 %以上。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自2005 年开始实施茄子工厂化嫁接育
苗,一方面是由于国外长茄品种种子价格高,另一方
面是为防止茄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几年来,仅
山东省寿光市百利育苗场和天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每年培育的茄子嫁接苗就有600 万株,种植面
积达200 hm2,累计推广面积1 000 hm2,主要分布在
寿光纪台镇、田柳镇等。茄子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推
广后,每年每667 m2 节省土传病害防治成本400
元,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上海蔬菜生产面积的增加,蔬菜品
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此笔者组织科技人员对
2010 年上海地区主栽蔬菜品种及栽培面积进行了
调查,调查栽培总面积9.75 万hm 2,占全市蔬菜播种
面积的79.5% 。  相似文献   

6.
2012 年广西蔬菜播种面积达107.54 万
hm2(1 613.1 万亩),产量2 317.42 万t,总
产值463.21 亿元,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
居全国第9 位和第11 位。与广西蔬菜产业相
比,蔬菜集约化育苗尚不能匹配。如何加快集
约化育苗,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带动蔬菜产
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继藏 《中国蔬菜》2007,1(5):60-60
山东省菏泽市是山东省洋葱主要出口基地,全市种植面积达3000hm^2。一般9月下旬播种育苗,苗期60—70d(天),11月底-12月上旬定植,覆地膜平畦栽培,翌年5月中旬收获。近几年来由于连年重茬种植,致使洋葱霜霉病发生愈来愈重,已成为提高洋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2003年洋葱霜霉病大发生,由于防治不及时,全市洋葱产量损失近3万t。为了控制洋葱霜霉病发生为害,笔者从2001年开始对菏泽市洋葱霜霉病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贵州毕节寡日照的气候特点,对当
地推广面积大的塑料单体大棚棚型结构进行
改进,初步探索出适应南方寡日照地区设施蔬
菜生产的单体棚型结构及配套栽培技术。目
前,已建成的改进型大棚620 个,面积41.3
万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漆文选 《中国蔬菜》2011,1(19):29-31
地处高寒二阴区的甘肃省渭源县2006 年以来
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当地耕地面积的45% 以上,随着
马铃薯区域化、规模化发展,马铃薯连作几率增大,
加之频繁的调引种、气候变暖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到
位,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从
2006 年以来马铃薯晚疫病年发生2.11 万~2.15 万
hm 2,病田率84.0% ~89.5% ,发生程度3~4 级,每
667 m 2 产量损失15% ~25% 。经观察,发病呈现出发
生早,前期发展慢,中期扩散快,后期流行快受害重
的特点。环境因子对晚疫病的加重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西葫芦是甘肃省高台县的主导产业,
占蔬菜种植面积的70 % 左右, 20 世纪80 年代主要
以早青!阿兰系列为主, 到20 0 年由于品种繁多, 栽
培面积也较大, 大多数棚室西葫芦重茬严重, 再加上
菜农管理不到位,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病害增多
等, 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增收"从2005 年开始, 笔者
对70 h时西葫芦制定了生产计划和技术规程, 经
过几年的实施, 和常规的粗放型栽培管理相比, 产品
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一般每667 耐产量
巧0 5x ) kg 以上, 收人3 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菜豆(油豆角)优质高效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淑珍 《中国蔬菜》2011,1(11):50-51
油豆角是菜豆的别名,是北方高寒地区栽培的
主要蔬菜。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流动,人们的饮食习
惯也发生了变化,油豆角已经成为北菜南运的主要
蔬菜之一,每年的6~10 月是油豆角上市时期,每年
都有1.5 万~2.0 万t 油豆角运往全国各地。由于以
往油豆角栽培技术较为粗放,主要是品种混杂且退
化严重、肥料施用不合理、病害严重、杂草防除难等
问题导致油豆角质量差、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
了油豆角产业的发展。笔者从2003 年开始进行油豆
角品种筛选、不同肥料品种筛选、施肥方法、不同除
草剂筛选等多项试验,2005 年形成了一套油豆角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06 年开始大面积示范,生产
的油豆角产量高、口感好、效益显著,得到了广大菜
农的认可。2007 年开始推广,现绥化市北林区已经成
为黑龙江省油豆角生产基地,2010 年在北林区推广
面积为1 897.6 hm2,每667 m2 油豆角平均产量1 733
kg,比北林区油豆角常规生产田增产594 kg,增幅
52.2 %,增收74.2 %。  相似文献   

12.
甘肃2013 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97 万hm2(164.6 万亩),番茄在设施生产中占总种植面积的20% 左右,由于栽培技术还不够完
善成熟,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酒嘉地区洋葱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酒泉! 嘉峪关地区具
有种植洋葱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据统计,
20 ro 年酒嘉地区洋葱种植面积达到1.07 万hlnz 左
右, 已是甘肃省主要的洋葱栽培区, 也是国内重要的
洋葱生产基地之一"在洋葱栽培中, 选择适宜的品种
是主要的增产因素, 为规范酒泉市洋葱种子经营市
场, 避免假!伪!劣种子经营销售, 2008 一2009 年, 由
酒泉市肃州区种子管理站和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对辖区内各洋葱种子经营公司引进的新品种进行连
续2 a( 年)多点试验, 筛选出适宜酒嘉地区种植的洋
葱品种7 个, 每667 m , 平均产量7 67 0 一8 690 kg "  相似文献   

14.
西北非耕地双拱双膜日光温室的建造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从2005 年开始,利用河西
走廊西端的戈壁、砂石、盐碱、荒漠等非耕地发展日
光温室,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
科技力量开发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至2010 年,
肃州区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面积逾333 hm 2,每
667 m 2 收入逾20 000 元。但是,由于西北地区干旱
少雨,昼夜温差大,沙尘暴、雨雪、大风等自然灾害频
发,尤其是冬季持续低温,对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的
安全稳定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
温室性能,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通过考察论证,
设计建造了西北非耕地双拱双膜新型结构日光温
室。经观测对比,冬春季节较常规二代日光温室温度
提高2~3℃,蔬菜每667 m 2 平均增产25% 以上,增
收3 000 元以上。目前,这种类型的日光温室已示范
推广逾6.67 hm 2。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全国
闻名的蔬菜种植大县。当地冬季紫长茄常年种植面
积约2 667 hm2,一般每667 m2 产量3 500~4 000
kg,产值4 000~7 000 元,是主要的冬季北调和出
口果类蔬菜。自2009 年开始,徐闻县应用水肥一体
化加地膜覆盖技术进行冬季紫长茄的引种和示范
推广,与常规栽培相比,具有节水30%~40%,节肥
20%~30%,节省劳动力30%~50%,增产20%~
35%,提高产品品质等特点,截至2010 年推广面积
达800 hm2。笔者根据徐闻县紫长茄高产成功经验,
总结出适合南方亚热带地区冬季紫长茄高产优化
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方春胡萝卜标准化规模种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中国蔬菜》2011,1(17):57-58
河北承德地处燕山山脉,气候冷凉,昼夜温差
大,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良好,适宜春
胡萝种植,所辖围场县是我国胡萝卜规模种植基地
之一。承德市胡萝卜种植从1997 年开始起步,到
2001 年种植面积逾600 hm 2,并逐步探索出“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 标准”的运营模式,改
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式种植和经营,把零散种植
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使
胡萝卜种植不断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至
2011 年承德市胡萝卜种植面积近9 300 hm 2,以春胡
萝卜为主,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山
东、福建、长沙等地,并出口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
家。胡萝卜采用标准化规模生产,每667 m 2 收获商
品胡萝卜约3 500 kg,2010 年每667 m 2 纯收入约
2 500 元,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孙丰宝 《中国蔬菜》2011,1(15):46-47
烟台地区大棚韭菜种植一般一次播种连续收获
3 一4 a (年), 20 10 年全市种植面积已达2 200 hn飞, "
大棚多年生韭菜一般选用无休眠期或休眠期短的品
种, 如791 !韭星!韭宝F !!平韭6 号等"3 月下旬一4
月上旬播种, 6 月下旬定植, 根据品种休眠期不同,
10 月下旬一H 月下旬扣棚生产, 一直收获到翌年4
月上旬"一般播种当年可收割3 一4 茬, 自第二年开
始, 每年可以收割4 一6 茬, 平均每667 而大棚可产
韭菜6 00 一8 00 kg , 纯收入可达1.5 万一2 .0 万
元"4 月上旬收获最后一刀韭菜后撤棚进人露地管
理阶段, 直到秋季扣棚"这一阶段管理的最终目的不
是为了产品收获, 而是为了让韭菜健壮生长, 养好
根"根养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扣棚后韭菜的产量和品
质"同时,这一阶段又是韭蛆!斑潜蝇等虫害繁殖高
峰期以及锈病!疫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期, 管理得好坏
直接关系到扣棚后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8.
侯全刚 《中国蔬菜》2011,1(9):32-32
青线椒1 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
用当地主栽品种循化线辣椒优系99- 3- 5 与线辣椒
997- 1 杂交选育而成。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青
线椒1 号每667 m2 产量达到1 733.1 kg,比对照循化
线辣椒增产12.96 %。2008~2009 年同期开展区域试
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中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
均产量1 575.7 kg,比对照增产12.68 %;生产试验中
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19.1 kg,比对照
增产11.41 %。2009 年12 月青线椒1 号通过青海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2009 年开始
进行示范推广,在青海省循化、贵德、尖扎、乐都等地
区累计推广面积已经超过100 hm2。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牡丹江市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
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
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
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
大,马铃薯已经成为牡丹江市优势农产品。2008 年
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5 533 hm 2,2010 年增长到1.1
万hm 2,马铃薯平均市场价格也从2008 年的每千克
0.7 元,增长到1.04 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热
情和生产积极性。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技术
问题制约着马铃薯单产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
提出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建议,着重推广马铃
薯复种栽培技术和大垄单行标准化栽培技术,以促
进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辛维丽 《中国蔬菜》2011,1(9):59-60
处于干旱风沙区的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
区段;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为1 600 m,常年
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为宁夏中部干旱带。该地区光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
足,昼夜温差大,完全可满足喜温瓜菜设施栽培对光
热条件的需求,是发展设施特色作物的优势区域。为
适应盐池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模式,提高
单位面积产值,应用拱棚种植西瓜、洋葱和甘薯,利用
栽培上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3 种
作物,且可利用洋葱的抑菌作用,减少西瓜病害的发
生。据折算该种植模式每667 m2 纯收入可达6 000 元
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在盐池县3 a(年)已累计
示范推广了23.3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