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具有不同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的四种饲粮组合对杂种去势仔猪前、中期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16.02%与14.01%两种粗蛋白质水平的基础饲粮中单一添加0.1%赖氨酸,对生长肥育猪前、中期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无明显效益;而在含14.01%粗蛋白质的基础饲粮中添加赖氨酸与蛋氨酸各0.1%,可有效节省基础饲粮中2%的饲料蛋白质,并且平均增重可提高6.69%(P>0.01)。  相似文献   

2.
张忠远 《饲料博览》2005,(12):55-55
饲粮(%)种小鸡1 ̄9周龄种中鸡10 ̄18周龄种蛋鸡产蛋期种肉鸡产蛋期营养水平种小鸡1 ̄9周龄种中鸡10 ̄18周龄种蛋鸡产蛋期种肉鸡产蛋期玉米62.264.563.563.8代谢能(MJ·kg-1)11.911.711.511.5豆粕22.515.522.722.5粗蛋白质(%)18.5161717.2小麦麸8.313.4钙(%)113.63.5鱼粉32.533总磷(%)0.70.70.750.64磷酸氢钙1.41.41.41.4有效磷(%)0.480.450.450.46石粉1.31.48.18赖氨酸(%)0.90.70.730.86食盐0.30.30.30.3蛋氨酸(%)0.350.30.360.4预混料1111蛋+胱氨酸(%)0.650.580.630.67种鸡饲粮配方$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张忠远~~…  相似文献   

3.
为给雪峰乌骨鸡的营养研究提供依据,对500羽1日龄的雪峰乌骨鸡的饲粮蛋氨酸需要量进行了研究.在满足其他营养素的条件下,在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中分别添加合成蛋氨酸0(对照),0.06%,0.12%,0.18%,0.24%,配成5组饲粮,分别饲养5组试鸡.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和血清尿素氮、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饲粮蛋氨酸水平对雪峰乌骨鸡累计生长、相对生长率、日增重、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对血清尿素氮含量以及血清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代谢能为12.32MJ/kg、粗蛋白质为21.00%的营养水平下,建议雪峰乌骨鸡0~4周龄蛋氨酸需要量为0.48%;在代谢能为11.92MJ/kg,粗蛋白质为19.40%的营养水平下,5~8周龄蛋氨酸需要量为0.42%.  相似文献   

4.
应用饲养试验、平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0~4周龄肉仔鸡对不同能量浓度日粮采食量的调节能力。选择Arbor Acres品种商品代一日龄公、母混合肉仔鸡480只,等分为40笼,每笼试鸡12只;按随机化原则分作六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7个重复组,以重复组为单位测试:各处理组试笼均匀配布于半封闭式试验鸡舍的不同部位。单因子设计,上述六个处理组试鸡分别给饲能量浓度(代谢能,兆卡/风干饲料,公斤)不等的六个试粮(设计能量浓度为2.55~3.30,梯度为150千卡)。试验测得0~4周龄肉仔鸡风干日粮随意采食量(克),代谢能随意采食量(千卡),体增重(克),饲料耗用比(公斤/公斤),“表观代谢能,兆卡/增重,公斤”等同日粮的能量浓(?)呈强直线相关,分别为-0.8147,0.9690,0.9799,-0.9957和-0.9101(p<0.05),显见,肉仔鸡对不同能量浓度日粮的采食量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然而从总的趋势看,其调节力是很弱的。0~4周龄肉仔鸡在能量浓度2.50~3.35(实测值)的范围内,每提高0.1兆卡其表观代谢能的累积采食量提高99千卡,累积增重提高27.2克,每公斤增重(包括维持在内)少耗料81克、少耗表观代谢能54.9千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0~4周龄肉仔鸡为保持恒定(p>0.05)的代谢能采食量,对不同能量浓度日粮采食量调节力的高限在3.35以上,低限为3.10。从生物学、经济学角度综合分析,符合我国饲料资源的0~4周龄肉仔鸡日粮能量浓度应为3.10;倘条件许可,可提高至3.10以上但无须超越3.25;条件较差时,可降低至2.90。  相似文献   

5.
日粮蛋氨酸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8周龄健康黄羽肉鸡270只.采用3×3二因子试验设计,试验期48d.饲粮中蛋氨酸、赖氨酸添加水平均为0.1%、0.2%和0.3%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整个试验期内肉鸡的平均增重和料重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肉鸡育成期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水平分别为0.33%和0.70%时,肉鸡的体增重最快和饲料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6.
0-8周龄肉用仔鸡能量需要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商品代星布罗品种新生肉仔鸡360只,等分六个处理,给饲能量浓度相近,赖氨酸、蛋氨酸不等的六个日粮。笼养、自由采食。于0-2、2-4、4-8周龄进行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试验测定了代谢体重、食入代谢能和沉积净能,经回归分析测得:(1)肉仔鸡增重代谢能的增重净能转化率为78.8%;(2)肉仔鸡每公斤代谢体重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AMEm kal/W_公斤~0.75=188.30-66.31W_公斤~0.75,可见,维持的能量需要量随雏鸡代谢体重的增加呈直线性递减;(3)肉仔鸡每克增重的增重代谢能需要量为AME_G,kal/g=1.57 1.45W_公斤~0.75,可见,增重的代谢能需要量随雏鸡代谢体重的增加呈直线递增;(4)0-8周龄肉仔鸡的表现代谢能需要量推算公式为:AME、kal/只、日=(188.30-66.31W_公斤~0.75)W_公斤~0.75 (1.57 1.45W_公斤~0.75)△Wg,式中,W_公斤~0.75——以公斤为单位的肉仔鸡体重的0.75次方,△Wg——肉仔鸡予期日增重(克)。  相似文献   

7.
张盛  蒋守群 《广东农业科学》2022,49(12):124-134
为促进我国黄羽肉鸡种业高效、健康发展,解决目前存在的饲粮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繁殖效能低下等问题尤为关键。总结了关于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其代谢能、粗蛋白质、主要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异亮氨酸)、维生素(VA、VD、VE)和矿物元素(钙、磷、铁、铜、锌、锰和硒)的需要量,饲料资源评价与利用,生物活性添加剂益生素与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和中草药制剂,抗应激剂应用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对存在问题和未来研发趋势进行分析。总体来看,近年来在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量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在产蛋期,研发亮点在于开展黄羽肉鸡代谢能每天需要量与代谢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蛋量的相关性分析,以代谢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蛋量为变量,建立了重型、中型和轻型 3 种类型黄羽肉种母鸡日粮氮校正代谢能需要量析因法预测模型。目前黄羽肉种鸡育雏期、育成期营养及限饲技术研究报道较少,饲料资源评价与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繁殖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等仍需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8.
进行两次试验,比较轻(蛋鸡)、重(肉鸡)型鸡0—10周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利用。试验1,白洛克和白来航公鸡喂以能量相同,高、中、低蛋白水平(0—4周,23%、21%、19%;5—10周,22%、19%、16%)的饲粮,以比较两类型鸡在不同蛋白水平下的反应。试验2,比较两类型鸡的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在性别间的差异,以及把采食量调整到同一水平后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性别同一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肉鸡增重均为蛋鸡的两倍。肉鸡公鸡为母鸡的1.23倍;蛋鸡公鸡则为1.24倍。肉鸡在中、低蛋白水平生长较好;而蛋鸡在高、中水平为佳。两类型鸡采食同等料量,肉用公母鸡的体重仍分别为蛋鸡的1.25和1.62倍,即不同类型鸡生长快慢之别不能仅从采食量本身解释,而饲料转化效率的差异同样重要。两类型鸡组织器官随周龄的发育以及与空体重的异速生长模式相似。饲粮蛋白水平对内部组织器官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限食明显影响其发育。10周龄时,肉用公、母鸡胴体能值比蛋鸡分别高13.92%和20.99%;粗脂肪含量分别高3.66%和4.14%;而胴体蛋白含量后者比前者高1.35%和2.14%,母鸡间差异较大。在供试蛋白水平下,随饲粮蛋白质增加,胴体能值、胴体脂肪、饲粮粗蛋白和代谢能利用率下降,肉鸡反应更为明显,而对胴体蛋白影响不大。两类型鸡饲粮粗蛋白和代谢能利用率随周龄增加近于直线降低,其幅度随蛋白水平增高而加大。肉鸡饲粮代谢能利用率在各蛋白水平均高于蛋鸡,而粗蛋白利用率除低蛋白饲粮外,其它水平肉鸡高于蛋鸡。公鸡粗蛋白质利用率高于母鸡,代谢能利用率母高于公,但限食后相反。根据代谢能进食量和沉积能推算的维持代谢能需要(MEm),品种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饲粮代谢能用于沉积的效率肉鸡高于蛋鸡,但尚未达显著水平(P>0.05)。注:粗蛋白利用率=体沉积蛋白质/食入粗蛋白×100% 代谢能利用率=体沉积能/食入代谢能×100%  相似文献   

9.
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探讨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9-16周龄雉鸡生产性能和羽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适量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均可改善其生产性能,0\751%赖氨酸可满足雉鸡增生和羽毛需要.0.310%蛋氨酸可满足雉鸡增重需要,但0.410%蛋氨酸能使雉鸡羽毛生长更好,保证增重的最佳赖氨酸与蛋氨酸比较为0.751:0.310.保证羽毛生长的最佳比例为0.751:0.4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粮蛋氨酸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康贝尔麻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等的影响,探讨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的蛋氨酸与赖氨酸需要量。【方法】选用42日龄健康的康贝尔麻鸭936只,根据体重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鸭。试验为蛋氨酸与赖氨酸3×3处理设计,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8%、0.38%、0.48%,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8%、0.73%、0.88%。试验周期为21 d。【结果】饲粮蛋氨酸与赖氨酸交叉作用对麻鸭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氨酸与赖氨酸交叉作用对麻鸭屠宰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中蛋氨酸与赖氨酸水平的变化对麻鸭肝脏SOD活力和GSH-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蛋氨酸水平为0.38%,赖氨酸水平为0.88%组效果最好,但对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28%—0.48%、赖氨酸水平为0.58%—0.88%范围内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生产性能不受该两种限制性氨基酸影响,但饲粮中适宜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可改善肉鸭屠宰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在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49 MJ•kg-1且粗蛋白质水平为16.44%时,42—62日龄康贝尔麻鸭饲粮蛋氨酸推荐总量为0.38%,赖氨酸推荐总量为0.73%。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水稻套袋测自交结实率因光强减弱、通气不良和湿度增高的穗部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助长霉变感病,妨碍正常结实,使测得的实际值偏低,不适于不育水稻育性的群体遗传分析.在套袋作业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掌握不育株的标准在田间逐株鉴定自然结实率,仍为保证不育水稻育性鉴定准确性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