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粱属(Sorghum)4种植物假高粱(S.halepense)、黑高粱(S.almlzm)、高粱(S.bicolor)和苏丹草(S.sudanense)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假高粱的核型公式为2n=4x=40=28m+12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92%;黑高粱的核型公式为2n=4x=40=32m+8 8m,属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68%.苏丹草的核型公式为2n=2x=20=18m+2sm,属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56%;高粱的核型公式为2n=2x=20=16m+4sm,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95%.与高粱和苏丹草两种作物相比,具有入侵性的假高粱和黑高粱为多倍体、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苏丹草(S. sudanense)与高粱(S. bicolor)均为禾本科高粱属植物, 两者的杂种优势明显, 杂交种品质好, 抗逆性强, 在水产、畜禽养殖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上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但两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种至今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 分析了2份苏丹草、2份高粱及其3个杂种F1有丝分裂核型, 观察了3个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和2个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 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均为1A核型, 但核型公式不完全相同, 苏丹草Sa为2n=18m+2sm(sat), 高粱3042A和3042A×Sa F1为2n=20m, 其余材料均为2n=20m(sat)。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 3者在10条染色体的绝对长臂、绝对短臂、绝对全长、臂比和相对全长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说明苏丹草与高粱在染色体长度上的变化不明显。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终变期和中期I染色体核型和数目清晰可见(2n=2x=20), 配对行为规则; 棒状和环状二价体的频率因组合不同而异, Tx623A×S722 F1、3042A×Sa F1和Tx623A×Sa F1棒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4.887、5.710和5.126, 环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5.113、 4.290和4.874; 在后期I, 配对的染色体能够正常分离。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2n=20)。因此, 苏丹草与高粱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3.
苏丹草(S. sudanense)与高粱(S.bicolor)均为禾本科高梁属植物,两者的杂种优势明显,杂交种品质好,抗逆性强,在水产、畜禽养殖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上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两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种至今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分析了2份苏丹草、2份高粱及其3个杂种F1有丝分裂核型,观察了3个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和2个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均为1A核型,但核型公式不完全相同,苏丹草Sa为2n=18m+2sm(sat),高粱3042A和3042A×Sa F1为2n=20m,其余材料均为2n=20m(sat).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 3者在10条染色体的绝对长臂、绝对短臂、绝对全长、臂比和相对全长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苏丹草与高粱在染色体长度上的变化不明显.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和中期Ⅰ染色体核型和数目清晰可见(2n=2x=20),配对行为规则;棒状和环状二价体的频率因组合不同而异,Tx623A×S722 F1、3042A×Sa F1和Tx623A×Sa F1棒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4.887、5.710和5.126,环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5.113、4.290和4.874;在后期Ⅰ,配对的染色体能够正常分离.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2n=20).因此,苏丹草与高粱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粱、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粱和苏丹草相比,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京科草1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722选分别高98.6%和139.9%;杂交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及总能量均最高,高粱次之,苏丹草最低,杂交种饲用品质的改善主要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显著提高;从物质分配和能量形成的角度分析,茎秆和叶鞘是鲜物质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干物质产量和能量的形成过程中,茎秆、叶鞘和叶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生物能源利用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草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已成为饲喂畜禽和草鱼的重要青饲和青贮作物.针对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与利用现状,分析了能饲兼用型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在生物能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探讨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强弱光下高粱与苏丹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秋文  方秋菊  高文玲 《种子》2006,25(11):11-13
采用CI-31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32份高粱和10份苏丹草品种进行强弱光下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和苏丹草的各项光合指标除后者的胞间CO2浓度外,在强弱两种光照条件下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弱光条件下,各项光合指标在高粱和苏丹草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光条件下,高粱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极显著或显著超过苏丹草。在弱光条件下,无论高粱或苏丹草,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三者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强光条件下,苏丹草的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而高粱大部分指标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詹秋文  叶泗洪 《种子》2005,24(6):59-60,67
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4份苏丹草品种、6份高粱品种和2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性t测验表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在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间反应不同,高粱在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苏丹草和杂交种在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在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指标上,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反应一致,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全部生理生化指标对12个参试品种进行聚类,结果4个苏丹草品种与杂交种11号被聚成1类;高粱5号与6号,7号与8号各聚成1类;高粱10号自成1类;杂交种12号与高粱9号被聚为1类.因此,苏丹草各品种生理特性的差异较小,高粱和杂交种内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甜高粱或糖用高粱(Sorghum saceharatuspers)我国亦称芦粟、芦穄、甜秆、甜秫秆等,为普通高梁的变种。与帚用高梁、约翰逊草、苏丹草是近缘种。它除了具备普通高粱的一般性状外,其茎秆成熟时汁液还很多,含有大量糖分,成为一种糖料作物或糖、粮兼用作物。甜高粱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据报道,甜高粱在非洲有五千多年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9.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全世界栽培的一个重要的油料作物。栽培花生有6个变种hypogaea、hirsuta、frastigiata、peruviana、aequatoriana和vulgaris。根据其表型性状和生长习性来看,头两个变种属于hypogaea亚种,后4个变种属于fastigiata亚种。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梁-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梁、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梁和苏丹草相比,高梁-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京科草1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722选分别高98.6%和139.9%;杂交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及总能量均最高,高梁次之,苏丹草最低,杂交种饲用品质的改善主要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显著提高;从物质分配和能量形成的角度分析,茎秆和叶鞘是鲜物质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干物质产量和能量的形成过程中,茎秆、叶鞘和叶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粱杂交草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粱杂交草是利用高粱 (Sorghumbicolor(L .)Moench)与苏丹草 (Sorghumsudanense(Piper)Stapf)杂交产生的F1 代杂交种 ,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 ,高粱杂交草具有生长速度快 ,再生力强 ,生物产量高 ,营养价值高 ,适应性强 ,适口性好等特点。美国、前苏联、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均作为牧草在生产上应用 ,主要用于养殖牛、羊等。在国内 ,80年代以来 ,高粱杂交草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作物 ,受到了高粱育种家的重视 ,开展了高粱杂交草的选育工作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钱章强等在国内首次利用高…  相似文献   

12.
苏丹草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苏丹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反应体系;再利用优化体系绘制了DNA指纹图谱以区分两个高丹草品种。提取苏丹草的基因组DNA,分别设置Mg2+浓度为1.0 mmol/L、1.5 mmol/L、2.0 mmol/L、2.5 mmol/L、3.0 mmol/L;退火温度为34℃、35℃、36℃、37℃、38℃;Taq酶含量为0.6U、0.8U、1.0U、1.2U、1.4U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Mg2+2.0mmol/L,退火温度36度,Tap酶活性值1.2U是进行苏丹草RAPD分析的最优反应条件。利用最优反应条件绘制了皖草2号和皖草3号的DNA指纹图谱,在该图谱中有A、B两条特征带,可以区分皖草2号和皖草3号。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扁穗冰草和大庆齐家扁穗冰草的种子为材料,对常温和冰冻两种环境条件下冰草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定,并对两种冰草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冰冻处理可以提高冰草的发芽率,大庆齐家扁穗冰草种子的发芽率高于野生扁穗冰草;野生扁穗冰草的核型组成为2n=2X=14=6sm+8m,大庆齐家扁穗冰草核型组成为2n=4X=28=4sm+24m,两种冰草的核型对称性均属于2A类型,染色体水平上分析大庆齐家扁穗冰草是由野生扁穗冰草中选育出来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14.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0,(10):48-48
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以草高粱苏丹草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饲用高粱新品种,已在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晶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将会对我国畜牧业产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几种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光合特性及同工酶酶谱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5种高丹草和2种苏丹草的光合特性和同工酶酶谱特征.依据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4个光合指标的测定结果,综合评定7种供试材料光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蒙农青饲3号高丹草>蒙农青饲1号高丹草=蒙农青饲2号高丹草=佳宝高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健宝高丹草.在分蘖期7种供试材料叶片的POD和SOD同工酶酶带数、酶带位点和酶带强弱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为各材料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一种同工酶酶谱表型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器官材料均表现不同,所获得的酶带遗传信息量比测定单一生育阶段和单一器官材料要大的多,更能系统地反映各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甜瓜(Cucumis melo.L)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瓜类之一。甜瓜起源于非洲,但其野生型和栽培型遍布全世界。已有很多研究人员描述过这个种的叶片、植株性状和果实性状的分子变异性和形态变异性。甜瓜又根据其卵形果实的毛状分为两个亚种:具长绒毛或绵状毛的厚皮甜瓜(C.melo ssp.melo)和具丝状毛的马泡瓜(C.melo ssp.agrestis)两个亚种。分子标记研究也证明了这种分类。大多数欧洲和美洲品种属于厚皮甜瓜,而东南亚品种一般属于马泡瓜。在马泡瓜亚种内,印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代表了重要的遗传变异库。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种中的一个亚种,即大白菜亚种。它起源于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很大,多少年来农业生产上一直用常规品种作为再生产资料。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的蓬勃开展,大白  相似文献   

18.
生草栽培对柑桔丛枝茵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枳砧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柑桔园间作百喜草(Bahia grass)(Paspalum notaturn Flugge)、白三叶草(White clover)(Trifolium repens L.)、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 sativa L.)和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Lolium perenne L.),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而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柑桔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和其它生草区。表明在干旱季节.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栽培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柑桔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柑桔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管理中宜选择菌根侵染率高的草种如百喜草、白三叶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栽培,促进柑桔根系菌根形成,改善植株生理代谢,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cM。采用Joinmap/QTL4.0对高丹草单株产量及其三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M9个,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第1和3连锁群最多,各为4个和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5.20%.51.50%。检测到的19个QTL中,表现加性效应的有1个,占5.26%,部分显性效应的有3个,占15.79%,显性效应的有6个,占31.58%,超显性效应的有9个,占47.36%。超显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高丹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俗名百慕大草[Bermudagrass]、爬地草、拌根草、铁线草。属禾本科[Gramineae]、狗牙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南北温带地区,我国华北以南广大地区,以及吉林、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分布。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南部、非州、欧洲、亚洲南部各国均有种植。是优良的固土护坡和景观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