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燕麦野生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野生燕麦与小麦、小麦近缘属以及栽培燕麦杂交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但对野生燕麦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工作尚未系统展开。回顾了我国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工作,指出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分子技术创造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种质资源,为今后野生燕麦在燕麦乃至其他作物育种上的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宁夏盐池县大水坑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原生境.[方法]通过对宁夏盐池县大水坑小麦野生近缘植物5年的围封保护措施,动态监测其原生境变化.[结果]保护区内共有4种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即沙芦草、沙生冰草、披碱草和赖草.保护区内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合理开发、荒漠治理和防沙治沙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甘蔗野生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蔗野生资源植物在育种上的价值甘蔗野生资源植物是指甘蔗属及其近缘植物的一些野生属种而言。它们在甘蔗育种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蔗是主要的制糖原料作物。  相似文献   

4.
<正>一、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承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厦门植物园三、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地点暂定)四、日期:2015年8月中旬五、年会主题:发展观赏园艺,建设美丽家园六、征稿范围:花卉资源与育种;花卉良种繁育;花卉栽培生理与技术;花卉应用;商品花卉流通与贸易论文收录:《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5》(张启翔教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论文截稿时间:2015年5月30日  相似文献   

5.
<正>一、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承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厦门植物园三、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地点暂定)四、日期:2015年8月中旬五、年会主题:发展观赏园艺,建设美丽家园六、征稿范围:花卉资源与育种;花卉良种繁育;花卉栽培生理与技术;花卉应用;商品花卉流通与贸易论文收录:《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5》(张启翔教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论文截稿时间:2015年5月30日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与丹340杂交,从玉米野生近缘水平上对通玉9585、通玉9582、通玉糯9592和通玉9591等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通过近年来育种实践和大面积生产证明,以通玉系列和通科A系列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将成为东北早熟玉米生产杂优模式。吉林省早熟玉米品种少,野生近缘属大刍草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将大刍草与玉米近缘进行杂交,对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及选育玉米新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角,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区,气候寒冷.该地区植被类型独特,树种结构以针叶林为主,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野生花卉资源100余种.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使得本地区的野生花卉植物具有耐寒性、适应性、繁殖能力强等特点.目前,这些野生花卉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对这些具有特殊抗性和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进行开发利用,将极大地丰富我国花卉市场,对发展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生蔬菜作物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驯化作物中的独特类群,其野生近缘种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从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了10种水生蔬菜作物的36个野生近缘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并进行了校对,结合相应的气候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 MaxEnt)构建生态位模型,并对物种未来分布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热点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起源地相重合,表明农耕文明对植物资源的就近利用。在未来升温的气候情景下,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适宜分布热点区域可能会进一步扩张,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心向高纬度地区迁移,这有利于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的维持和提升,并为其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宿根花卉在黑龙江省栽培较少的缺陷,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的帽儿山为例,对其具开发潜力的野生宿根花卉资源进行介绍。研究表明:帽儿山具开发潜力的野生宿根花卉资源丰富,在引入新的抗寒宿根花卉的同时,还需加强对野生宿根花卉的引种驯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兰花育种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花卉,开展兰花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就兰花资源概况、资源保护繁育以及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作了扼要综述,表明,种质资源是兰花育种的基础,需加以保护;种间及属间的远缘杂交仍是兰花育种的主要手段;组织培养、分子标记及基因工程技术可加快育种进程。目前仍需加强野生兰花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工作,为兰花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泰顺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根据数年野外调资料,筛选出泰顺县野生观赏植物612种及变种等,并将其划分为观叶、观花、观果、林荫木、色叶树种、盆景树种、花坛植物、地被植物、观赏竹类和观赏蕨类共10大类。文章分别列举了它们的观赏特点和主要用途,分析了它们的科、属分布及花、果颜色和花、果期的分布,提出了重点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和。  相似文献   

12.
野生花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正逐步被开发利用。为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结果表明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共有62种,隶属于24科54属。结合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对其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主要可用于花坛、花境、岩石园、垂直绿化及切花等方面。最后提出野生花卉的合理开发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引种驯化,这样才能达到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海南适宜在园林中应用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探讨了影响海南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推广的因素及栽培应用的意义,提出了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中栽培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素华  张丽华  姬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46-10949
对宿迁市野生花卉的种类及应用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初步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65种,隶属30个科,62个属,指出目前宿迁园林中野生花卉的应用形式有花坛、花境、地被、基础栽植、垂直绿化等。  相似文献   

15.
柴艳玲 《北京农业》2011,(6):130-132
中国有着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植物资源,云南省的野生花卉资源为中国的花卉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后盾。云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植物王国",具有近2万种的高等植物,几乎占了全国植物物种总数的50.00%。在这些植物中,野生观赏植物约有3000种,无论春夏秋冬,都总有鲜花绽放。不仅为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条件,还能有效促使其与云南省蓬勃发展的花卉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数年野外调查资料,筛选出泰顺县野生观赏植物612种及变种等,并将其划分为观叶、观花、观果、林荫木、色叶树种、盆景树种、花坛植物、地被植物、观赏竹类和观赏蕨类共10大类。文章分别列举了它们的观赏特点和主要用途,分析了它们的科、属分布及花、果颜色和花、果期的分布,提出了重点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黄山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山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在黄山1300种维管植物中,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近200种。本文对其分布状况、花的瓣化、花的色变、花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并对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结果]紫金山共有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51科143属263种,其中多年生草本花卉有40科106属183种;1、2年生草本花卉有19科36属58种;草质藤本花卉有14科17属22种。根据观赏特性,这些植物可分为观花类(255种)、观果类(27种)、观叶类(30种)3种。从花色看,以蓝紫色系花种类最多(87种),其余为白色系花(73种)、黄色系花(67种)、红色系花(30种)、绿色系花(12种)。[结论]调查结果为南京乡土花卉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园林花卉种类,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草本花卉进行了调查,筛选出园林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对其形态学特点作了简要介绍。根据本区野生花卉的观赏特点,提出了园林配置方法。同时指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在保护。  相似文献   

20.
罗乐  宋平  邓平平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64-4965
野生花卉花色丰富、花形突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的适应性、抗性强,已开发应用于花境、地被等园林景观。有些野生花卉已进入鲜切花市场,并且以其独特的花形、花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北京地区野生花卉资源中观赏效果好、适于作切花应用的花卉种类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