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芦荟汁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芦荟汁分别对废电池胁迫下的小麦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观察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废电池浸出液处理下,小麦幼苗的根长、芽长、根数减少,根系活力、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明显降低。芦荟汁处理能够明显增强废电池胁迫下小麦根系的活力,改善多项指标。[结论]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抑制和毒害作用,适宜浓度的芦荟汁能够缓解废电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所造成的抑制和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扬麦158为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1%Na2SO4对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有促进作用,高浓度NaCl和Na2SO4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盐胁迫导致小麦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结论]低浓度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促进生长,高浓度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相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NaCl处理对小麦幼苗影响高于Na2SO4。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芳  范宝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30-1431
[目的]探究间接冷害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方法]用水培法培养冬小麦京411,对实验组幼苗实施4℃低温胁迫。测定幼苗长势,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并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幼苗叶片内的蛋白组分进行分离,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出现卷曲和萎蔫,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内的蛋白组分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为探讨低温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La^3+对低温胁迫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m瘩/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时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在La^3+处理的7d内和0、5、10℃3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的SOD活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上升,并随着La^3+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和CAT的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La^3+处理天数的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低温胁迫的冬小麦经20mg/kg浓度La^3+处理后,其幼苗体内SOD、CAT和POD酶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论]适当浓度(20mg/kg)La^3+处理能诱导冬小麦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及三种植物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以萝卜,玉米,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冷害的实验方法,通过氮蓝四唑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从胁迫温度变化和胁迫时间变化两个角度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0℃胁迫组酶活性低于常温组;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走势不同,但0℃胁迫时,酶活性变化不大,且低于常温组酶活。[结论]适当的低温处理可以增强SOD活性,超过植物耐受范围后,酶活性遭到抑制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4d木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叶片组织结构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4℃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的4d内,喷施5种质量浓度SA番木瓜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K),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2d,番木瓜叶片的SOD、POD活性分别为362.98U/gFW、330.00U/gFW·mi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DA含量为3.915 μmol/gFW,低于其他处理;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3d,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仍保持完整,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排列更整齐紧密,细胞间隙变小,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减小,但变幅小于CK.[结论]喷施SA能提高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其中以200.0mg/L处理的抗寒效果最佳,可在番木瓜越冬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油棕幼苗的抗寒性能.[结果]在10℃胁迫下喷施ABA,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喷施50.0~200.0μmol/L ABA处理在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活性的同时,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上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喷施ABA可提高油棕幼苗抗寒能力,以喷施200.0 μmol/L ABA的抗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黑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07-8808
[目的]阐明Cr6+影响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毒理机制。[方法]研究5~100 mg/LCr6+胁迫72 h对3 d和10 d龄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结果]5~100 mg/LCr6+均表现出降低两苗龄幼苗苗高、地上部分鲜重、干重的效应;3 d龄幼苗比10 d龄幼苗对Cr6+胁迫更敏感;Cr6+导致小麦幼苗叶片DNA含量显著降低,3 d龄幼苗叶片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5~100mg/LCr6+均引起3 d和10 d龄幼苗地上部分DNA的增色效应值高于对照值。[结论]Cr6+造成的DNA损伤可能是影响不同龄期小麦幼苗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洪双  张文会  郭彦  王守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57-5057,5139
以聊麦16号为研究对象,对2.1叶时开始设置浓度0.3%、0.6%NaCl胁迫培养及在这两个浓度下分别喷350倍贺氏399共4个处理。测定了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片含水量、蒸腾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贺氏399可提高冬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的含水量,增强植株对盐渍环境的抵抗能力,缓解了盐害。  相似文献   

12.
郝浩永  陈莉  张伟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49-6150
[目的]研究小麦幼苗对乙醇污染的耐受性。[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培养小麦幼苗4d,测定叶片的POD活性、Pro含量及MDA含量。[结果]乙醇浓度为0.20%、0.40%时,POD活性和Pro含量均随乙醇浓度增加而升高,MDA含量低于对照;当乙醇浓度达到0.60%时,POD活性大幅下降且低于对照,Pro含量大幅升高,MDA含量大幅升高且高于对照。[结论]小麦幼苗对低浓度的乙醇胁迫有一定抗性,但对高浓度的乙醇没有抗性。不同品种小麦之间对乙醇胁迫的表现有差异,这是由基因型导致的,但这种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田菁  宋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784-7787
[目的]研究小麦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情况。[方法]以150mmol/L的NaCl胁迫处理小麦幼苗,测定其生理指标和观察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盐胁迫对于株高、叶宽的影响较早(〉8d),而对于叶长、叶片数的影响较晚(〉12d)。石蜡切片显示,在盐胁迫处理下,小麦叶片中维管束面积、叶肉细胞变小,细胞壁合成受阻,叶片变薄。同时,盐胁迫对于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Fv/Fm降低,Fo显著增高,而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盐胁迫处理影响小麦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对于其生长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刁风伟  张思远  万国峰  李孟鹏  张文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5-16516,16518
[目的]比较高温胁迫对2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盘栽法,以冬小麦品种济麦19和临麦2号为材料,在苗期用40℃高温胁迫处理7 d,比较2品种的株高、干重、PSII的光化学效率(Fv/Fm)、相对电导率、色素含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导致临麦2号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增加;Fv/Fm值和株高降低;并导致其干重显著降低。高温胁迫除导致济麦19的株高受到抑制外,对其他指标没有影响。[结论]冬小麦济麦19的耐高温胁迫能力比临麦2号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光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比较品种间的耐性差异。[方法]以18个冬小麦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当第二片叶完全展开时进行3 h的强光处理,采用反射光谱仪测定叶片色素含量。[结果]临时强光胁迫对冬小麦幼苗色素含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多数品种冬小麦幼苗的花青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到临时光胁迫的抑制,少数受到促进或效果不明显。从色素含量来判断,山农12、临麦2号、天y9220、晋麦69、NCW4、农大6044的花青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被短时间强光促进,是耐性品种;旱2、A115、山农14、山农15、泰农2413、山农164和鲁麦14均被短时间强光抑制,且抑制程度较大,是敏感品种。[结论]为今后冬小麦的抗性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