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植物光合特性对水淹胁迫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淹环境造成的低氧和低光照条件使植物的形态、生理和代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植物通过这些变化改变自身生长特性, 以适应水淹环境。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生理特性之一, 它在胁迫环境下的响应变化已成为反应植物耐胁迫能力的有效指标。文中总结了水淹过程中植物形成的一系列光合适应性机制, 主要包括光合作用进程调控、光呼吸能耗调节和抗氧化系统保护。这些机制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光合作用进程, 保护了光合器官, 从而维持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繁育方式桑树的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变化,揭示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策略及差异,为桑树在消落带逆境的生态修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嫁接、扦插繁殖的蜀果(SG)和澳玉(AY)桑苗,通过套盆模拟水淹胁迫(ys),在0、3、7、12、18天测定桑树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片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差异。【结果】1)叶绿素含量随水淹天数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品种桑苗之间有差异(P>0.05); 2) CK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ys处理的桑苗呈单峰曲线,且扦插繁育的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桑树叶片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处理桑树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扦插繁育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 3)随着水淹时间延长,各处...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作为植物生存、生长和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会通过植物生理过程和状态的变化来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为阐明植物在干旱环境下适应性变化,该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几点研究展望,如在今后的试验中可采用顶棚法模拟干旱,使试验环境更真实,结果更可靠;探究在严重干旱或持久干旱下,植物光合作用代谢机制的变化情况;以及探究长期干旱胁迫下常绿植物在不同季节下光合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红树植物对水淹缺氧的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淹缺氧是红树植物主要的胁迫因子之一。因其水淹耐性不同,不同种类的红树植物分布在不同高程的潮滩上。长期生长在受周期性海水浸渍、缺氧的淤泥中的红树植物已特化出一套适应水淹缺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文中着重论述红树植物在生长与营养分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碳氮代谢、抗氧化机制等方面的适应机制,并对红树植物在水淹缺氧胁迫下根系代谢途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次生代谢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弱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光胁迫下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植物学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来适应弱光环境,并且保证其能够在弱光条件下正常生长.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弱光胁迫下环境生态因子的变化、植物对弱光逆境植物学性状的适应性、光合特性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Li-6400光合仪和OS1-FL调制荧光仪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低度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平均光合速率最大,而在严重水分胁迫下则最小;欧李的气孔导度在无水分胁迫下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在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变化不明显.欧李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低度水分胁迫、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8.447±0.831、6.811±0.690、2.658±0.756、1.474±0.469 μmol·m-2·s-1,前2种条件下与后2种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水分胁迫下欧李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类似.(2)荧光参数初始荧光与非光化萃灭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最大光化量子产量、光系统Ⅱ潜在活性则均降低.这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PSⅡ反应中心受到破坏或可逆失活,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欧李可能通过热耗散消耗掉过剩光能,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3)低度水分胁迫即土壤含水量为21%~24%时,欧李光合生理指标达到最佳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214±0.112 μmol·mmol-1).  相似文献   

7.
PEG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水资源越来越贫乏。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理代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来尽量适应干旱环境。聚乙二醇(PEG)是研究植物干旱胁迫的最好材料。本文就PEG胁迫或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对酶的变化的影响以及PEG对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低温对草坪草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系统地综述了在低温胁迫下草坪草的光合特性、水分生理代谢、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保护酶系变化、碳水化合物贮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脂肪酸的变化在低温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进行草坪草抗寒性研究的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量植物组织的阻抗参数可以得到与植物生理、病理相关的信息,阻抗谱法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无损伤的测量方法,已成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植物生理指标变化的有力工具之一.文章对阻抗谱法在水分胁迫、PEG胁迫、植物低温及抗寒性、重金属胁迫、盐胁迫、热胁迫等植物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将来培养抗性植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认为在淹水条件下植物形态结构、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变化明显,光合作用、酶促防御系统、呼吸代谢等生理反应也有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北方城市景观植物抗水淹性育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植物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土壤水分过多会对许多植物造成危害, 导致其成活率下降, 生产力降低; 而耐淹植物在淹水环境下能够产生不同的响应以适应淹水胁迫, 包括在生长、形态及解剖结构上产生明显变化, 在呼吸代谢、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和内源激素等方面也发生相应变化。文中从植物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阐述植物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机制, 以期对植物抗性研究和农林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理环境差异和自然选择使植物种内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并丰富了遗传多样性。植物为适应逆境环境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而同一植物的不同地理种源其生理表现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为筛选优良种源提供了基础。文中综述了在盐胁迫、水分胁迫、温度胁迫和低磷胁迫下不同植物地理种源间生理变化的差异,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和科学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为期60d田间模拟试验,以1年生落羽杉、乌桕实生苗为试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两个树种在涝渍胁迫下的生长变化、光合特性及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涝渍处理条件下,两个树种均产生了大量的不定根且生物量增量和相对生长率也表现出对涝渍胁迫的适应性。涝渍处理下,2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均显著降低,涝渍程度越强,其下降幅度越大。两个树种相比,落羽杉具有更强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4.
木兰科植物兼具观赏、药用、材用、生态和科研价值,文化内涵深远,适应范围广,几乎涵盖整个中国,可作为建设低碳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植物材料,但相对较差的抗逆性成为制约其园林应用推广的最大瓶颈。为发掘耐涝性种质资源,研究人员根据淹水胁迫过程中木兰科植物的表型变化,选定叶色变化、植株萎蔫情况、茎基部变化和成活率变化4个指标,将其定量分级,制定等级得分标准及评价方案,然后以各指标得分的总和对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木兰科植物耐涝性评价体系。研究已对31木兰科种类的2~3年生种播苗进行了耐涝性鉴定,初步筛选出3个耐涝性强的木兰科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5.
以库安托杨转多基因株系(D5-9、D5-18、D5-19、D5-20、D5-21、D5-24、D5-26)和未转化株系(对照CK)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水涝胁迫、浸渍胁迫、正常供水)对其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的加剧,各株系株高、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累积呈下降趋势,而地径生长有所增加。浸渍、水涝胁迫下对照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均最低,分别为11.99、10.37 μmol·m-2·s-1,比正常供水分别减少了14.0%和25.6%;浸渍胁迫下D5-26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3.95 μmol·m-2·s-1;水涝胁迫下D5-19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2.01 μmol·m-2·s-1。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叶绿素a的降幅小于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先降后升,而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增大。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潜在光化学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均降低,初始荧光产量和最大荧光产量增加。涝渍胁迫对所有供试材料的生长及光合、叶绿素荧光等生理性状均有影响,但对转多基因株系的影响明显较对照小,且株系间存在差异。以生长、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各株系的抗涝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序为:D5-26>D5-19>D5-18>D5-21>D5-9>D5-20>D5-24>CK。  相似文献   

16.
淹水胁迫对香根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对香根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淹(Y3)、半淹(Y2)条件下POD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升高,根淹(Y1)条件下先升高后降低;全淹、半淹条件下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减少,根淹条件下增加;全淹条件下相对电导率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半淹、根淹条件下降低;全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半淹下升高,根淹下先下降后升高。淹水50d,各处理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CK);全淹、半淹的MDA含量低于对照,根淹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茶藨子属(Ribes Linn.)植物绝大部分处于野生生长状态,其资源数量和分布区正逐年减少,研究其生理特性和保护亟待加强。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茶藨子属植物的抗逆性表现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分析了低温、高温、干旱、盐碱、病害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发现许多逆境能诱导其形态结构、代谢特点(水分状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茶藨子属植物通过生长发育调节、代谢调节、渗透调节等几种方式增强抗逆性。在掌握茶藨子属植物生长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逆境生理,可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作用指标作为植物重要生理特性指标,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与周围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反映植物遗传特性以及植物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响应对策。因此,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指标与光合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竹类植物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为竹子经济栽培、经营管理、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文中总结了竹种光合特性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影响竹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子,评述竹类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内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响应,探讨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Gas exchange and water re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Nothofagus solandri var. cliffortioides (Hook. f.) Poole (mountain beech) and Nothofagus menziesii (Hook. f.) Oerst (silver beech) seedlings in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and waterlogging. At soil matric potentials (Psi(soil)) above -0.005 MPa, N. solandri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s (A), and stomatal and residual conductances (g(sw) and g(rc)), and lower predawn xylem water potentials (Psi(predawn)) than N. menziesii. The relative tolerance of plants to water stress was defined in terms of critical soil matric potential (Psi(cri)) and lethal xylem water potential (Psi(lethal)). The estimated values of Psi(cri) and Psi(lethal) were -1.2 and -7 MPa, respectively, for N. solandri, and -0.7 and -4 MPa, respectively, for N. menziesii. Photosynthesis was sustained to a xylem water potential (Psi(xylem)) of -7 MPa in N. solandri compared with -4 MPa in N. menziesii. Following rewatering, both A and Psi(xylem) recovered quickly in N. solandri, whereas the two variables recovered more slowly in N. menziesii.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tress, nonstomatal inhibi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 in both N. solandri and N. menziesii. Nothofagus menziesii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inhibition of A by waterlogging than N. solandri. However, the tolerance of N. solandri to severe waterlogging was also limited as a result of a failure to form adventitious roots, suggesting a lack of adaptation to these conditions. The differences in tolerance to water stress and waterlogging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N. solandri and N. menziesii in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