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木质林产品跨境交易下碳储量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行为使得储存于采伐后木质林产品中的碳汇在各国间发生流动, 又由于对采伐后木质林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最终用途的差异, 使得产品中碳汇的存续时间出现巨大的差异。如何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跨境交易下的各国碳储量变化进行全面量化, 合理判断各国基于木质林产品消费方式的差异而对环境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从而明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下各国的责任划分,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所提供的4种采伐后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核算方法, 分析各国对不同核算方法的立场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指出我国应该积极开展木质林产品跨境交易下碳储量核算方法的前沿跟踪研究, 以便未来在木质林产品碳汇计量谈判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计量方法学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木质林产品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使用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正确合理地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价, 不仅会影响到未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 还会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效应带来一定的影响。文中从计量和报告的角度对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这4种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概述, 并论述了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计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彭婷  宁卓 《世界林业研究》2021,34(4):118-123
近年来,碳关税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目前有关碳关税的讨论多集中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木质林产品(HWP)同时作为碳源和能够长期储存碳的碳库,具有碳流动上的特殊性,其贸易也显著影响一国的碳库储量。文中梳理当前有关碳关税的国内外研究及争议焦点,分析碳关税如何在不同类型的HWP中得以调整和应用,并分析对HWP征收碳关税给征收国和被征收国带来的影响,指出HWP的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的碳泄露问题。结论认为,出口国可选择采取碳关税措施减少本国碳汇效应较好的HWP的出口,并将更多的碳储量留在国内,但这一做法可能抑制本国林产品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谈判中木质林产品的相关概念及其碳储量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伐后木质林产品(harvested wood products,HWP)以下简称木质林产品.木质林产品是森林资源利用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5.
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三大碳库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减缓碳排放上具有巨大贡献(Apps et al.,1999;Dias et al.,2005;白彦锋等,2009):一方面,林产品有一  相似文献   

6.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  相似文献   

7.
在努力实现"3060"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贮碳库,木质林产品作为这一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林业碳汇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我国碳排放现状和碳中和目标,分析了森林碳汇功能和木质林产品固碳作用,探讨了提升木质林产品碳汇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产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笔者在分析木质类林产品具有碳替代功能和碳贮存功能基础上,认为低碳经济时代林产工业将获得市场不断扩展和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机遇,但国家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措施,将使林产工业面临木质原料日益紧缺的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了低碳经济时代林产工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制订是今后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通过总结森林管理的相关定义和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制定要求, 讨论附件Ⅰ缔约方在制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森林现状分析我国在森林管理参考水平制定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 提出我国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制定应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即预测延长森林轮伐期的森林碳储量变化量、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变化量和不可抗力(如火灾、病虫害、暴风雪等)引起的森林碳储量变化量, 三者的加和即为森林管理碳汇活动参考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碳关税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目前有关碳关税的讨论多集中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木质林产品(HWP)同时作为碳源和能够长期储存碳的碳库,具有碳流动上的特殊性,其贸易也显著影响一国的碳库储量。文中梳理当前有关碳关税的国内外研究及争议焦点,分析碳关税如何在不同类型的HWP中得以调整和应用,并分析对HWP征收碳关税给征收国和被征收国带来的影响,指出HWP的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的碳泄露问题。结论认为,出口国可选择采取碳关税措施减少本国碳汇效应较好的HWP的出口,并将更多的碳储量留在国内,但这一做法可能抑制本国林产品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1.
Forests have multiple benefits and functions, including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The impacts of forests o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include forests as carbon sinks, wood-based products as carbon sinks, bio-energy, and production and use of non-timber products. In the past decades, forest cover of China has increased from 8.6% to 18.21% by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and conversion of cropland into forests. Forest biomass carbon (C) stock increased from 4.3 Pg C (1 Pg C = 1 015 g C) in the early 1980s to 5...  相似文献   

12.
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是林业行业减排增汇项目的重要组成,因其多重效益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倡议和碳交易市场领域。文中基于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需求,从计量碳库的选择、基线情景的确定、额外性论证及碳储量计量等方面研究出适合我国的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方法学,提出将木质林产品、地上生物量、枯死木及枯落物作为计量碳库并采用蓄积法、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及衰减函数法计算碳储量的新碳汇项目方法学,以期为我国森林保护碳汇项目开发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时空尺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子三方面总结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阐述了在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林分尺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地域分布、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龄级分布、林分内的分布以及时间动态变化;探讨了经济和人口、气候条件、造林和抚育、林龄、林型种类等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产品化学利用是指以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制备国民经济所需的各种产品.主要包括木材制浆造纸、木质活性炭、松脂化学加工、植物单宁、林产精油、植物提取物等.近年来中国林产化学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建设林纸一体化工程,为发展木材制浆工业,改变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原料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计划2005年木浆产量将达380万t,2010年达750万t.松香产量已超过50万t/a,出口约30万t/a.木质活性炭产量达6万t/a.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林化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森林作为_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森林碳库和碳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分析了碳汇监测的重要意义;林业碳汇监测急需完善针对区域的植被生物量模型,建立森林土壤碳储量和碳汇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成为世界木制品生产和出口贸易第1大国, 进行木制品碳足迹评价及标准体系研究对于加快我国林业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步伐, 实现我国低碳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国际碳足迹评价及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总结以世界人造板工业为主的木制品碳足迹评价及标准化建设工作, 同时提出我国木制品低碳标准体系框架, 以期为我国制定木制品低碳评价方法和评级标准、建立木制品国内碳标签制度及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退耕还林碳汇潜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研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建立模型,预测未来60 a 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碳汇潜力。采用经由森林清查人工林历史生长数据拟合的里查德方程(Richards equation)进行分树种生长量预测,依据文献调研所得有关参数计算相应的生物碳储量,结合碳排放、碳基线和碳泄漏的分析与估算,得出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未来60 a碳汇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人工造林过程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对燕山西部山地常见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剖面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45g/kg和28.45g/kg,二者没有明显差异;2种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幅度则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缓,表层土壤对土壤的碳存储贡献更大。总的来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深层(30cm以下)相邻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深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造林措施适当、人为干扰较少的条件下,人工林同样可以维持与天然林相近的较高的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