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云南省昭通市苹果绵蚜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普查,调查表明:(1)苹果绵蚜在昭通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严重;(2)不同管理水平,苹果绵蚜的发生差异明显;(3)苹果绵蚜的发生与为害有随着树龄的增加而严重的趋势;(4)苹果绵蚜在红富士品种上的发生严重于金帅品种;(5)据考证,苹果绵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昭通市。  相似文献   

2.
印度小裂绵蚜是我国苹果上的一种新害虫,国内新记录种。该虫已在云南省昭通和昆明市苹果种植区普遍发生与为害,全省发生面积9 610.0hm2,占种植面积的37.3%。若虫体白色或乳白色,体外被白色绵状物,主要为害苹果须根和新根,不形成肿瘤,集中发生于地下0.5m范围以内。印度小裂绵蚜对苹果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为30.7%,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本文介绍了印度小裂绵蚜的分布、发生与为害,及其与苹果绵蚜在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控制苹果绵蚜为害,结合文献概述了目前对苹果绵蚜分布、为害、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大对入侵果园群落结构、天敌种类与数量及生物源农药等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秋生  吴雪燕  陈亮 《植物检疫》2007,21(2):124-125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果树生产的危险性害虫,河南省补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苹果绵蚜在安阳市局部零星发生为害,对我市的果树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应加强对苹果绵蚜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首次发现苹果根爪绵蚜是在苹果树根部为害的重要新害虫,梨九绵蚜和榆绵蚜是在梨树根部为害的重要新害虫。这3种绵蚜均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其原生寄主为榆,苹果根爪绵蚜的次生寄主为苹果,梨九绵蚜和榆绵蚜的次生寄主为梨。6~10月份,这3种绵蚜以无翅侨蚜和有翅性母在果树根部为害。春季在绵蚜迁入之前,采用果园全田覆盖地膜的办法,可阻隔其入土,进而可使果树根部全年免受其为害;夏季在绵蚜为害期,采用磷化铝地下熏蒸的办法,杀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苹果绵蚜发生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苹果绵蚜 (EriosomalanigerumHaus mann)在河南省的发生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最早发现的地区是豫东地区与山东接壤的一些地方。经过近 1 0年的发展蔓延 ,该虫已在我省商丘、新乡[1] 、郑州[2 ] 、开封、焦作、洛阳等 6个地市、1 3个县区、4 0多个乡镇蔓延开来。从苹果绵蚜的分布特点来看 ,明显集中于交通主干线的两侧 ;从蔓延的趋势来看 ,明显呈自东向西蔓延之势 ,已开始威胁我省最主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三门峡市。根据苹果绵蚜在各地市的发生情况 ,可将其发生区域划分为如下。常年危害区 :包括商丘市的民权、夏邑、虞城、宁陵…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是蓬莱市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为保护苹果的安全生产,要加强苹果绵蚜的防治。在掌握苹果绵蚜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加强果树休眠期和生长季节的综合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喷雾防治,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品种,以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5种杀蚜剂对苹果绵蚜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生产中急需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在2004和2005年期间对5种常用杀蚜剂防治苹果绵蚜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毒死蜱和蚜灭磷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苹果绵蚜的防效仍优于其它品种,吡虫啉、氯氰菊酯对苹果绵蚜有一定控制作用,啶虫脒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苹果绵蚜越冬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 (Haus mann)是苹果属果树的一种检疫性害虫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曾对山东的苹果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过 1 956~ 1 959年的防治 ,基本得以控制。 2 0世纪 80年代后 ,由于放松了检疫 ,忽视了防治 ,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苹果种植面积在各地迅速增加 ,苹果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和往来更加频繁 ,给苹果绵蚜的扩散蔓延造成可乘之机。 2 0 0 0年在菏泽发现该虫。为开展好新发生区苹果绵蚜的综合防除和未发生区的疫情监测工作 ,我们在测定苹果绵蚜过冷却点的基础上 ,于 2 …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Haus mann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该虫的危害方式是刺吸树干、树枝和根部 ,使树势衰弱 ,产量降低 ,给苹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虫以若蚜和少量成蚜在苹果树的根部、皱折及伤疤处越冬 ,是翌年的虫源。研究其耐寒性对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此 ,2 0 0 1年 2月份对苹果绵蚜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虫源苹果绵蚜采自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 ,寄主植物为苹果。1 .2 过冷却点测定方法将预冷后的苹果绵蚜若蚜固定在热敏电阻测温探头上 ,然后…  相似文献   

11.
苹果绵蚜的发生与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时峰 《植物检疫》2006,20(5):325-326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有害生物之一,我县于2001年有害生物普查时,发现苹果绵蚜,为防止其进一步扩散为害,对其分布为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结果表明用48%毒死蜱或10%吡虫啉、50%抗蚜威交替使用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绵蚜天敌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况荣平  单访 《昆虫天敌》1989,11(2):51-56,60
苹果绵蚜Eriosoma Ianigerum是云南苹果树的主要害虫,在昆明和丽江县危害尤为严重(况荣平,单访等1986,1987,1988。)在生产上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由于过去对天敌防治苹果绵蚜的效果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龙承德等 1960,Chacko 1967, Evenhuis 1958,EL—Haiclari 1978, Pasqualini 1982, Thakur1958),兼之对云南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的生态学缺乏研究,因而无法评价天敌在苹果绵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 1 996年在河北省正定县野头村苹果园内发现了一种近似苹果绵蚜的害虫 ,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蚜虫专家张广学院士鉴定 ,确定该虫为隶瘿绵蚜科Pemphigi dae ,拟爪绵蚜属SiciunguisZhangetQiaogen nov 十绵蚜SiciunguisdecimaZhangetQiao ,sp .nov .,与苹果绵蚜隶属于不同的属 ,是危害苹果的一种新害虫。1 发生现状1 996年 9月在正定县野头村苹果园内发现了约 30株苹果树有棉絮状物 ,详细观察棉絮状物下为一种红褐色的蚜虫 ,分布在苹果树的主干及各枝条上 ,…  相似文献   

14.
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害虫,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并不断扩展蔓延。本文调查研究了粗放园与化防园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规律,分析了苹果树上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粗放园中苹果绵蚜及天敌数量均高于化防园。2007年粗放园与化防园中平均虫落数量为40.9个/株和4.9个/株,2008年为19.6个/株和2.1个/株。粗放园中苹果绵蚜趋向于整个树冠分布,主枝、树干相对较少;在化防园中苹果绵蚜向树的下部转移,主枝上分布较多,树冠分布较少。化防园中天敌数量低,对苹果绵蚜控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804N/(1 0.0108N),其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可达46.3头和19.9头。在15~30℃下,黄足肥螋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每头成虫在10、15℃、18℃、20℃、25℃和30℃下的取食量分别为3.3头、20.3头、23.8头、25.8头和27.0头。研究表明了黄足肥螋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并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提出了其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蔗绵蚜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是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叶部害虫。为探明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甘蔗绵蚜对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的为害损失和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情况,给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翔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6年,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为害区和未为害区,调查评估绵蚜为害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含量,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甘蔗实测产量减少2 503~4 123kg/667m~2,平均3 079kg/667m~2;产量损失率为28.5%~45.7%,平均35.9%;出汁率减少2.4%~4.13%,平均3.01%;甘蔗糖分降低5.48%~8.16%,平均6.38%;蔗汁锤度降低6.95~9.05°BX,平均7.66°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8.43%~19.97%,平均12.35%;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1.01%~1.3%,平均1.21%;新植出苗率降低24.7%~27.3%,平均26.0%;宿根出苗数减少3 829~5 083株/667m~2,平均4 456株/667m~2,相对出苗损失率为57.6%~58.0%,平均57.8%。可见,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绵蚜为害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十分严重,甘蔗绵蚜为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结果对加强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和支持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合防治苹果绵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原产于北美洲东部,最早于1910年前,由德国传入青岛,近年来传入我县,目前全县已有30%的果园遭到苹果绵蚜危害.该虫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密集于背光的病虫伤疤、剪锯口、老树皮裂缝、新梢的叶腋、短果枝端的叶群、果柄、梗洼以及浅土中或露出地面的根部等处危害.因该虫被白色绵状物包裹,常规喷雾防治效果不明显,为控制危害,我们进行了其防治技术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莱阳市田间调查研究了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自然控制作用,并测定了不同保护措施下日光蜂的越冬羽化率.结果显示,苹果绵蚜在5月底至7月底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在整个生长季节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温度较高时,日光蜂的田问种群数量较多,对苹果绵蚜的田间自然寄生作用达到高峰,寄生率在50%~90%,4-5月是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制空缺时期.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果园,目光蜂的数量和寄生率均降低.田间缚草或采集日光蜂黑蛹放置于室内或室外阳面,越冬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放置在室外阴面和田间未缚草的日光蜂黑蛹,表明3种越冬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目光蜂越冬虫源基数.  相似文献   

20.
李俊林  赵瑞平  李霞 《植物检疫》2008,22(3):199-200
2000年以来,随着种子苗木及其植物、植物产品调运和农产品贸易活动的繁荣,我省相继发现发生了蔗扁蛾、苹果绵蚜、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此,我们开展了全面的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对苹果绵蚜、稻水象甲和蔗扁蛾实施了检疫防控和扑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