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将广东万年青在25(对照)、30、35、40、45℃下分别处理8 d后,在常温(25℃)下恢复3 d,于2,4,6,8,11 d取样检测叶片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在低于35℃处理后的变化幅度不大,在40、45℃高温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增幅变大,最大增幅可达72.62%;丙二醛含量在高温胁迫初期明显上升,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增幅变大,常温恢复3 d后高于35℃胁迫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未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高于35℃胁迫处理下先升高,至胁迫第6天开始下降,且胁迫温度越高的处理的酶活性变化越大,常温恢复3 d后高于40℃胁迫处理的酶活性继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高于35℃高温胁迫处理的初期迅速积累,在处理中期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常温恢复3 d后含量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沙棘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晓静  马琴  牛攀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091-7092
[目的]研究沙棘优良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10个沙棘品种的一年生枝为试材,设置了6个温度(-15、-20、-25、-30、-35、-40℃)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结果]电解质渗出率呈现S形曲线变化。当温度高于-25℃或低于-35℃时,电解质渗出率缓慢上升,在-25~-35℃,电解质渗出率迅速增加。辽阜2号的电解质渗出率最少,李沙2号电解质渗出率最多。沙棘的丙二醛含量在-25℃和-30℃发生明显的增加。到-25℃时,李沙2号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83%,辽阜2号增加的幅度最小,仅有27%。[结论]辽阜2号抗寒性最好,李沙2号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骏枣生长期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以新疆阿克苏骏枣叶片为材料,在人工模拟温度处理条件下,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25℃为对照),骏枣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在低温5℃和高温45℃时显著低于对照,对照处理条件下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与35℃和45℃处理下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丙二醛和脯氨酸随温度的降低或升高总体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丙二醛对照与低温5℃和15℃处理成显著差异,脯氨酸只与处理的最低温度5℃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辛雅芬  石玉波  沈婷  茅慧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431-4432,4501
[目的]探讨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性机制。[方法]分别以八仙花、八角金盘、北海道黄杨和熊掌木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25℃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培养温度(30、35、40℃)下4种植物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含水量、电导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随温度升高,4种植物叶片总含水量下降,电导率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其中含水量下降幅度依次为:熊掌木〉北海道黄杨〉八仙花〉八角金盘,电导率上升幅度依次为:北海道黄杨〉熊掌木〉八角金盘〉八仙花,可溶性蛋白积累量依次为:八仙花〉八角金盘〉北海道黄杨〉熊掌木。[结论]八仙花和八角金盘的抗热性较强,北海道黄杨和熊掌木的抗热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周存宇  杨朝东  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6-16667,16670
[目的]对引种的竹柏幼苗进行冬季低温胁迫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18~25℃)的和人控低温(5~6℃)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 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受低温伤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6年生白桦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火烧强度和火烧时间下对白桦不同部位进行火烧处理(整株主干火烧和枝下主干火烧)后叶片生理代谢的变化及火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处理后0~10 d火烧处理均导致白桦叶片膜脂过氧化,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 o、F'v/F'm、qP、ETR)显著降低;叶片启动了应激机制,抗氧化酶SOD活性和POD活性显著提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表现出一定的抗火性。火烧处理后10 d火烧产生的伤害开始恢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开始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 o、F'v/F'm、qP、ETR)开始上升,到火烧后30 d升高到对照水平,表现出等量补偿效应,丙二醛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火烧后40 d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 o、F'v/F'm、qP、ETR)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超补偿效应,白桦通过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弥补火烧造成的伤害;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这是恢复的一种滞后反应,对树木逆境下生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昼温25℃为对照,在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开始进行为期9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分析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35℃昼间亚高温处理明显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结束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6.27%和33.07%.亚高温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CAT的活性始终低于对照,而SOD和P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高温处理前3d高于对照,处理时间延长至6d以上则低于对照.在处理结束时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28%、22.28%和15.12%.亚高温处理后MDA含量大幅增加,始终高于对照.可见,短期昼间亚高温胁迫会使番茄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光合色素降解.这主要是因为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大量增加,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活性氧在细胞内的积累使得细胞膜系统和光合机构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彩色马蹄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彩色马蹄莲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彩色马蹄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M1、M5、M8)在自然条件和人控低温(光照14h,平均温度5℃)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结果]从连续7d的变化情况看,3含彩色马蹄莲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都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减轻,总体表现为M1最好,M5次之,M8最差。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丛生福禄考种间耐热性,以丛生福禄考为试验材料,设置20、25、30、35、40℃五个温度,观察生长情况并测定其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细胞膜伤害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20和25℃时,长势好,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变化;在30和35℃环境下,叶子开始枯黄,脯氨酸含量升高、丙二醛和可溶蛋白含量降低。在40℃环境下,植株长势差。丛生福禄考在30℃以下环境生长时,长势较好。35℃及以上时,长势受到影响,生理指标出现显著变化。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伤害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丛生福禄考品种耐热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个油用牡丹品种的抗旱性。[方法]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琉璃冠珠、冰山雪莲为试材,采用田间鉴定法,对3个品种油用牡丹进行逐渐干旱处理,研究逐渐干旱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干旱胁迫过程中,3个品种油用牡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处理MDA含量数据时发现,冰山雪莲在干旱胁迫10 d时与对照(1 d)比较,差异不显著;琉璃冠珠干旱胁迫20 d与10 d比较,差异显著;其他指标的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结论]3个品种油用牡丹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凤丹、冰山雪莲、琉璃冠珠。该研究为干旱区引种油用牡丹品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防霜冻技术对模拟霜冻过程中黄瓜幼苗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为黄瓜防霜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模拟自然霜冻条件下对黄瓜幼苗进行防霜冻技术处理(TR),在降温处理后不同时期调查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及统计冷害指数,并在温度降至10 ℃/5 ℃前1 d(-1 d)及下降至10℃/5℃后1、3和5 d测定其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在模拟自然霜冻条件下,降温处理后3 d TR组黄瓜幼苗的相对株高为106.00%,显著高于对照组(CK,95.50%)(P<0.05,下同),相对茎粗、相对叶长和相对叶宽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降温处理后5 d TR组的冷害指数为40.67%,显著低于CK组.降温处理-1 d,TR组黄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K组,降温处理后1~3 d,SOD和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且高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降温处理的-1~2 d高于CK组,在降温处理后3~5 d低于CK组,但差异均不显著;TR组与CK组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在降温处理的-1~5 d均呈上升趋势,TR组的H2O2含量低于CK组;TR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在降温处理前后变化不明显,但在降温处理后1和5 d显著低于CK组.[结论]在霜冻来临前对黄瓜幼苗进行防霜冻技术处理,能有效提高其对霜冻的耐受性,显著减轻黄瓜冷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对百合鳞茎休眠的影响。[方法]以百合品种"素雅"为试材,选用GA3、6-BA和CEPA配制成9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百合鳞茎进行浸泡处理,观察不同处理鳞茎的发芽情况。清水处理为CK。[结果]9种处理均有助于打破百合鳞茎的休眠,添加丙酮可以提高药效。其中GA350 mg/L+6-BA 100 mg/L+CEPA 100 mg/L的10%的丙酮溶液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百合鳞茎在20d时发芽率达到75%,明显高于CK(20%),处理30 d时发芽率达到90%,处理40 d时全部发芽,高于CK(50%)。[结论]GA350 mg/L+6-BA 100 mg/L+CEPA 100 mg/L的10%的丙酮溶液最有助于打破"素雅"百合鳞茎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烯效唑延缓草坪生长的效果。[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高羊茅(美洲虎3号)留茬7 cm修剪后,用50(A)、100(B)mg/L烯效唑、CK0(Primo MAXX原药的200倍稀释液)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高羊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烯效唑(A、B)和CK0处理在第20天时的株高分别为对照的61.05%、89.46%、71.82%。在第40天时倒2叶的长度分别为对照的50.91%、57.94%、57.37%,A处理对高羊茅的矮化作用最明显。处理后高羊茅倒第2叶和倒第3叶间距离显著缩短,其中A、B和CK0处理分别为对照的5.78%、6.38%和6.08%。在第20天时A、B和CK0处理的高羊茅叶绿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4.34%、123.11%、123.52%。A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到显著抑制,仅为对照的71.20%。[结论]100 mg/L的烯效唑处理对高羊茅草坪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律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65-10066
[目的]为了建立优化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外源基因转化体系,提高烟草外源基因转化率。[方法]以无菌烟草苗叶盘预培养时间和农杆菌与烟草叶盘的共培养条件为试验要素,筛选适宜的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条件范围,其余操作按常规步骤进行。[结果]烟草叶盘的预培养适宜时间为27℃下35~40h;农杆菌与烟草叶盘共培养的适宜条件为22~24℃下共培养30~45h,其中23℃下共培养45h效果最佳;之后转入选择培养基内培养。[结论]该研究可为烟草外源基因的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种子低温处理对低夜温条件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为低温下获得高质量的番茄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炭与珍珠岩(2∶1)为育苗基质,番茄L402种子为供试材料。先将番茄L402种子浸种6 h,然后分别于0、4、8和16℃低温条件下进行6、12和24 h低温处理,对照为0 h处理。之后,于16℃下静置0.5 h,再后在25~30℃下催芽,播种于72穴育苗盘中。育苗温度为18~23℃(白天)/6~12℃(夜间)。培养至3片真叶时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干重、鲜重、根冠比)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种子低温处理能促进低夜温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并能增加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根系活力和SOD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其中0℃下处理6 h对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提高最大。[结论]种子低温处理能增加番茄幼苗对低夜温的抵抗能力,有利于提高低温季节番茄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照强度对苦荞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20-992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苦养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出苗后19d的苦荞为试材,设置3种遮光方法(自然光强的80%、60%、40%),进行遮光处理,100%光强为对照,遮光后5d在不同生育时期分别测定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茎叶和种子黄酮含量的变化,并通过SSR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苦荞遮光后较短时间内,叶片叶绿素指数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遮光后较长时间内,叶片叶绿素指数随光强的减弱而减弱;在现蕾期、开花结实期和成熟期,光照越强,苦荞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茎的黄酮含量越高,表现为:CK〉80%光强〉60%光强〉40%光强,成熟期苦荞籽粒黄酮含量变化与此一致。[结论]光照强弱对苦荞的叶绿素指教、净光合速率和黄酮含量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洁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1-7812,7820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天数的昼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对番茄生产造成明显影响的具体亚高温天数。[方法]以番茄生长发育适宜温度的上限35℃为亚高温,以昼温25℃为对照,在番茄植株第1花序开花时进行5、10、15、20、25、30、35和40 d的昼间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天数的昼间亚高温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坐果率、果肉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经5 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番茄产量降低32.62%,坐果率明显降低,平均单果重、糖酸比下降,空洞果比例明显增加。亚高温处理的天数越长,果实产量越低、品质越差。[结论]该研究为温差较大地区番茄的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大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34-5735
[目的]为夏橙采后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0(对照)、0.1、0.3、0.5、1.0 g/L水杨酸(SA)溶液将奥灵达夏橙浸泡20 min后置于20~22℃温度下贮藏32 d,研究水杨酸处理对夏橙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室温贮藏32 d后0.1、0.3、0.5和1.0 g/L水杨酸处理的夏橙果实失重率分别降低了1.1、3.3、1.6和2.2个百分点,腐烂率分别降低了5.3、10.6、7.3、4.2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26、0.41、0.53和0.15 g/100 ml(果汁)。贮藏前夏橙果实TSS含量为10.6%,贮藏后对照、0.1、0.30、.5、1.0 g/L水杨酸处理的TSS含量分别为10.1%、10.1%、10.8%、10.8%、10.0%。贮藏后对照、0.1和1.0 g/L水杨酸处理的Vc含量较贮藏前下降较多,0.3 g/L水杨酸处理的Vc含量下降较少。[结论]0.3 g/L水杨酸处理对夏橙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