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产力资源利用和养分循环综合评价杉松混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奇 《林业科学》1997,33(6):513-527
杉木和松树混交试验,都是按66%杉木加34%松树(湿地松、加勒比松、热带松、火炬松、晚松)混交组合的,只有对照区是杉木纯林。试验林的密度为2500株/hm ̄2,其中杉木1650株10.66hm,松树850株/0,34hm ̄2。均是一年生实生苗于1983年春季造林,小区面积全是0.2hm ̄2。10年生时进行了生产力调查,并计算了生物能积累,辐射能利用,养分利用效率和归还串等。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火炬松混交林生产力最高达到6.55t/hnta,养分利用效率好,每吨养分可生产生物量73kg/hna‘·a:杉木加勒比松混交林辐射能利用率最大达到3.97%,生物能积累总计为17336kJJm2·a,养分归还率最好达到4.86%。从生产力、辐射能利用率、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归还率等综合比较,得分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杉木晚松混交林)杉木加勒比松混交林杉木湿地松混交林杉木火炬松混交林杉木热带松混交林)杉木林。总之,经营杉松混交林经济效益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
《四川林业科技》1996,17(3):39-45
四川省第二批杉木优良家系选择研究四川省杉木种子园科研协作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15省(区)主要用材林树种,在我省每年造林面积达4万公顷左右,特别是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需要大量的杉木...  相似文献   

3.
杉木是我省速生丰产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杉木炭疽病(Glomerelacingulata)、杉木赤枯病(Pestatotiopsosfoedans)一旦发生,防治极为困难。前人多侧重中幼林单一病害的防治研究[1,2,3,4]。本文着重研究杉木种实、苗期...  相似文献   

4.
杉木扁长蝽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扁长蝽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邱星牯,赖青青(信丰县林木良种场科技办341600)关键词:杉木扁长蝽,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杉木扁长蝽(SinorsilluspiliferusUsinger)是我场杉木种子园的主要害虫,专危害种实和嫩稍。我场在地区森...  相似文献   

5.
三明地区杉木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徐金良洪昌端沈辛作项龙昌关键词杉木良种增产效果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造林树种。浙江省从70年代初开展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以来,以种源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均较小  相似文献   

8.
杉木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昼夜变化*苏梦云周国璋金正法关键词杉木、蔗糖、淀粉、昼夜变化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不同无性系间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从光合作用方面探讨杉木速生生理...  相似文献   

9.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0.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魏以荣(浙江省丽水地区实验林场丽水323000)冯福娟(浙江省林业学校丽水323000)关键词杉木连栽,红外光谱杉木为我国特有的...  相似文献   

11.
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引起林地肥力减退,土壤地力衰退程度与前茬林生长周期有关。头茬杉木林周期短(1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长势较好,头茬杉木林周期长(2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幼树长势极差。林地施肥后并没有促进杉木幼树恢复生长。原因在于杉木幼树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毒物质毒害,根系腐烂,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建议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解决杉木连裁地力减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迹地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人工林皆伐迹地上,对4个速生优质用材料树种(种源)进行了栽培试验。经过14年的试验研究表明:连栽杉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低,生长不如长一代林,更新困难;而使用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云南种源)、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浙江天目山种源)造林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14年生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比杉木提高178.0%和327.6%,这是杉木人工林皆伐迹地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结果表明:杉木连载引起林地肥力减退,土壤地力衰退程度与前茬林生长周期有关。头茬杉木要周期短(14a)的二耕土上连载的杉木长势较好,头茬杉木林周期长(24a)的二耕土上宫载的杉木幼树长势极差。林地施肥后并没有促进杉木幼树恢复生长。原因在于杉木幼树纱受到土壤中有毒物质毒害,根系腐烂,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建议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解决杉木连载地力减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试验表明:(1)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3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2)BL1BM9(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处理生长最慢;(3)BL2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BM0(商业性收获)的略好,但未达到差异显著;(4)除了BL3BM0处理与BL1BM0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任何处理间的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用相关系数指标研究了38年生杉木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生长性状在2年生时与采伐(38年生)时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其后相关系数逐年上升,到优树选择(15年生)时相关系数达0.916.相关极为显著;杉木林分内个体间竞争对个体生长的影响较小。同时,探讨了杉木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动态研究*何贵平陈益泰蔡宏明封剑文关志山关键词杉木、幼林地、水土—养分流失、预测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常以营造纯林为主,整地方式又以全垦挖大穴或火烧炼...  相似文献   

17.
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远光  刘世荣 《林业科学》1994,30(4):313-319
在广泛收集杉木物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寻求生产力与生长期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揭示了杉木物侯期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杉木主要物候期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指出杉木生长期长度与生产力呈二次曲线关系,主梢生长期在200-250天时(中带,生产力较高,为8—18t/ha·a:主梢生长期高于250天(南带)或低于200天(北带),生产力较低,为3—8t/ha·a。这是杉木的生态遗传性和产区的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齐明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1):143-146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不论是营造用材林,还是发展生态林业,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杉木龙15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杉木课题组与浙江省龙泉市林科所于20世纪80年代选育出的一个优良品种。经多年多地点试验证明,杉木龙15具有速生、优质、抗逆的优良特性,被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全省第一号杉木良种。在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中,同工酶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作者借助同工酶技术,对杉木龙15速生、优质、高抗的遗传学基础进行分析,为龙15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林木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杉木萌芽条保留数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杉木林地地力普遍下降。因此,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可获得较好效果。据试验,在Ⅲ类立地的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密度3600—3900株/hm2)、并保留杉木萌芽条(1200—1500株/hm2)而形成的混...  相似文献   

20.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赵品福,陈汉民,顾小平关键词杉木林,相对地位级,合理密度,数学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分的密度管理研究是用以指导杉木造林和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基础,在林业生产上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