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 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 < 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 < 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 < 0.05)和冬季(P < 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R)试验,首次证实白冠长尾雉红细胞膜上也有C3b受体,从而证明白冠长尾雉的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表明红细胞免疫系统(Red cell immunesystem,acts)概念适用于白冠长尾雉。研究结果显示,白冠长尾雉红细胞C3bRR率及ICRR率分别为38.02&#177;2.75(%)和22.90&#177;1.63(%),C3bRR率和ICRR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正>白冠长尾雉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但因环境破坏和人为干扰,目前仅见于河南、湖北、安徽、贵州、陕西等地,呈破碎的"孤岛状"分布,种群数量下降明显。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西段北坡,以森林珍稀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冠长尾雉的重要分布区,分布密度及种群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被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白冠长尾雉在人工饲养下,性成熟为两年,体重雄鸟♂1425~1736g,雌鸟♀700~1000g。笼宅饲养繁殖根据白冠长尾雉性成熟和身体状况来配比;第一枚蛋捡蛋及时,避免惊扰。捡到白冠长尾雉蛋后立即将各笼宅内的蛋集中起来分笼宅号分批放,集中消毒。应将每枚蛋写上记号,记录方式为笼号加捡蛋日期,做好登记,如人工孵化,要及时放入孵化机。  相似文献   

5.
笼养白冠长尾雉日常饲喂会产生剩食及粪便等废物,本文论述变质饲料及粪便的利用、灯光引虫及羽毛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袁鼎 《中国畜禽种业》2010,6(3):131-133
<正>雉类隶属于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世界雉类共16属51种,其中中国包括12属27种,占世界雉类资源的一半以上。雉科鸟  相似文献   

7.
在特种养殖界里,提起江苏省徐州市这个地方,没有人不知道徐州市有个两山口水利特禽场,这里繁育着众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白冠长尾雉、天鹅、大雁、戴冕鹤等2万多只特禽,其规模在国内特种珍禽养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前来考察、观光、学习的国内外学者、专家络绎不绝。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创造这一成就的竟是一位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内特种养殖界里,提起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郊两山口这个地方,大概没有不知道的,因为这个地方有个特禽场,山因场而扬名,这里繁育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白冠长尾雉、天鹅、大雁、戴冕鹤等20000多只特禽,其规模和科技含量在国内特种养殖界独领风骚,前来考察、学习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然而  相似文献   

9.
白冠长尾雉因长期笼养受精率低,造成出雏率低,要提供繁殖成功率饲养管理中育雏前7d是关键,同时要掌握温度、消毒、药物配比等,笔者按每日分别介绍饲养管理的细节,以确保获得健康的幼雏。  相似文献   

10.
试验测定了雉科4属7种的81条COI序列,获得片段长度为690 bp,并从Genbank、BOLD中获取21属46种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序列和系统发生分析。通过计算属间遗传距离,并以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马来闭壳龟(Cuora amboinensis)为外群,用NJ法、ME法和ML法对雉科46种鸟类构建系统发育树,来探讨雉科内存在争议属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血雉与鹑类关系更近;雪鸡属与石鸡属关系很近;山鹑属始终与鹌鹑属聚在一起;勺鸡属与雉鹑属相邻而自成一个支;原鸡属与竹鸡属和鹧鸪属始终聚在一起;山鹧鸪属最先分化出来,在整个雉科类群的基部。  相似文献   

11.
鹧鸪原为一种野鸟,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由美国驯化后引进我国的珍稀特禽。鹧鸪又称石鸡、红腿小竹鸡,全长27.0~37.0厘米,体重400~500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5种雉类日活动节律及其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情况,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2019年12月—2020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浙江仙霞岭地区的雉类进行监测,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重叠系数对5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雉类有明显的活动高峰,其中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日活动高峰在06:00—08:00、10:00—11:00、16:00—17:00,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在05:00—06:00,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在06:00—08:00、16:00—18:00,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的在07:00—09:00、15:00—18:00,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在06:00—10:00,存在错峰活动现象,且各物种活动强度较高位点的海拔也有不同。勺鸡与白眉山鹧鸪、灰胸竹鸡、黄腹角雉之间,灰胸竹鸡与白鹇之间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分化。白眉山鹧鸪与灰胸竹鸡、黄腹角雉;白鹇与勺鸡、白眉山鹧鸪、黄腹角雉;灰胸竹鸡与黄腹角雉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冬季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越冬取食对策,2007年12月,在大中山采集20堆46粒黑颈长尾雉粪便和38科92种对照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冬季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并探讨其采食对策。结果表明,冬季黑颈长尾雉食谱主要由12科18种植物组成。按相对频率值将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分为3类。第1类为主要食物,有顶果蹄盖蕨Athyriumguan gnanense和大叶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spinulosa等2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31.5%;第2类是常见食物,包括朱砂根Ardisia crenata,鱼鳞蕨Acrophorus stipellatus,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虎皮楠Daphnipyllum oldhamii,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木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木果石栎Lithocarpus xylocarpus,银叶杜茎山Maesa argentea,长梗崖豆藤Millettia longipedunculata,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菝葜Smilax china,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和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等14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52.7%;第3类食物是偶尔采食食物,有细齿叶柃Eurya nitida和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等2种,占1.2%。分析发现,影响黑颈长尾雉食谱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特征。在取食斑块中,选择质量高的食物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主要采食对策;采食所有适于取食的食物则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14.
熊宇  叶子豪  孔亭 《乡村科技》2023,(13):121-125
为研究雉类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栖息选择及不同物种之间生存策略的差异,于2016—2021年采用不间断的红外相机监测及样线调查法对江西省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种雉类分布与其栖息地的植被类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白鹇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栖息与采食对其分布的影响并不大;灰胸竹鸡与环颈雉偏向栖息于食物充裕的区域,对人为干扰不敏感;白眉山鹧鸪与中华鹧鸪对栖息环境和食性选择有一定的要求,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黄腹角雉与白颈长尾雉对环境较为敏感,对栖息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食性较其他雉类种类也有一定区别,特化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黑颈长尾雉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和IUCN近危物种。为有效管理该物种的生境资料,为其保护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黑颈长尾雉的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根据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将自2004年以来收集的黑颈长尾雉的生境资料、样方信息等利用Excel和Access数据库整理和编辑,确定黑颈长尾雉的核心生境;利用Arc GIS软件构建黑颈长尾雉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核心生境呈斑块状,不利于黑颈长尾雉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生境破碎化的状况堪忧,亟需有效地保护手段和措施;构建的黑颈长尾雉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是一个集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和可视化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信息管理平台,并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功能;平台的开放性和分析功能方便于保护区相关人员或其他研究者将今后得到的相关数据继续输入平台,使核心生境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更丰富和充实,提升该平台的利用价值,最终为黑颈长尾雉的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们唐山地区,历史上是个鸟类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据同治年间编修的《永平府志》记载,当时这一带有禽类六十五种,其中包括长尾雉、勺鸡、石鸡等可供观赏的珍禽。当时唐山地区鸟类资源不单种类多,且数量大,在自然界构成的“益鸟—害虫—庄稼(林木)”生态系统中,足能起到扼制害虫  相似文献   

17.
1798年2月,有几位探险者像着了魔似的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山区搜寻一种传说中的美丽的鸟山区雉.这种鸟的外形很像雉类,如体形大小相近,腿粗壮,有发达的脚趾和长而直的爪,但是它们身体的内部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4月,对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春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有常绿阔叶林、稀树灌丛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幼林等3种,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栖息生境类型。②黑颈长尾雉栖息地的主要特征是高海拔,向阳坡,坡度较大,距水源较近,距道路较远;乔木层平均胸径和高度较小,盖度和密度较低,以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植物为主;灌木层较高但密度较低,以山茶科和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密度较大,以堇菜科Viol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种类为主;枯落物层盖度较低。③草本层和灌木层提供大量食物和优越的隐蔽条件,其作用大于乔木层。草本层密度和灌木层盖度是决定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素。表3参20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结合访问调查及繁育情况重点补充调查,于2011年2月~6月,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地点进行调查.在布设的37条样带185次路线调查中,共发现黑颈长尾雉52群次165只,同时发现巢穴2窝.通过调查,得知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在该区域有82群259只,平均分布密度为1.6只/km2,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南华片区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的资源本底及在该区域中的繁殖情况.同时,结合保护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鸡是养禽业中饲养量最大的家禽。鸟纲鸡形目(Galliformds)雉科(Phasianidae)原鸡属。现代养鸡业集约化程度高、投资少而见效快,是人类高质量营养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代商品鸡按生产用途可分为蛋用和肉用,或轻型和重型两大类型。蛋用鸡又可分白壳和褐壳两种。前者为来航鸡配套品系间的杂交鸡,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