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志鹏 《种子科技》2012,30(3):11-11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粮食生产水平偏低,农业基础薄弱,易受自然灾害与不良农业环境影响,粮食安全隐患较大。超级稻的成功选育和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超级稻在其推广过程中,受当地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推广措施对发挥超级稻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全国超级稻推广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合计增收稻谷600亿千克,带动全国水稻生产稳定发展。超级稻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和农业协同攻关的标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介绍,自1996年我国启动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与栽培体系研究"项目以来,超级稻取得长足发展,在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共确认超级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超级稻产量,开展超级稻病虫种群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的调查研究,采用检疫、农业、物理、生物、生态控制措施综合应用,减轻超级稻病虫的发生及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沈阳农业大学育成两个品种——优质广适型超级稻“沈农6014”和优质超级稻新品种“沈农606”,测定结果表明, 这两个超级稻品种,实际亩产量分别达到810.6kg和821.23kg。黑龙江农科院育成超级稻新品种“龙粳14号”,测产结果表明,平均产量达到亩产710kg,填补了黑龙江省超级稻品种的空白。 (中国农业信息网)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是当今作物学研究的热点,“十二五”我国超级稻发展任重道远,农业部要求,把发展超级稻作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围绕我国超级稻生产的大好形势,回顾了我国超级稻的发展历程,就我国及黄淮地区超级稻育种概况展开论述,并详细阐述了河南省首个超级稻的选育经过及推广力度,提出了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09,(1):43-43
“基本不打农药,显著少施化肥,减少灌溉,使水稻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生态文明。”12月23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湖北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该工程中心主任张启发教授向记者介绍了绿色超级稻培育的战略设想。他认为,继矮化育种、杂交稻之后,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正呼之欲出,而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应用将有效缓解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云南省农科院获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在东方科技论坛上说:"中国有超级稻,但同时面临中低产田占比高、水资源缺乏的瓶颈,增产作用往往难以发挥。如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换取高产,在环保上很难具备可持续性。超级稻要向绿色超级稻转型。""绿色超级稻"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新稻种。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8.
松粳9号超级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1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经多年的试验推广,该品种具有优质、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产量表现突出,产量达到了寒地早粳的超级稻水平,2005年推广面积超过6.7万hm^2。  相似文献   

9.
广西是超级稻种植大省,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将广西列入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重点项目区以来,广西超级稻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超级稻育种却相对落后。笔者认为广西超级稻推广成效应与超级稻育种齐头并进,由此,针对广西超级稻育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广西超级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问题提出了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对超级稻生长及稻米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水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处理对其生长、稻米镉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镉(0.68 mg/kg)、高镉(2.01 mg/kg)两种镉胁迫对超级稻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影响较小,但在相同镉处理下不同超级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高镉处理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尤以根系和叶片生物量增长明显;不同超级稻相同镉处理下生物量差异较大。低镉、高镉胁迫下超级稻稻米镉含量、镉积累量和镉富集系数变幅分别为0.018~0.035 mg/kg、0.37~1.13μg/株、0.032~0.086和0.094~0.208 mg/kg、2.09~5.35μg/株、0.049~0.109。高镉处理对超级稻稻米镉含量、镉积累量、镉富集系数具有明显促进效应,其均值分别较低镉处理增长4.92倍、4.04倍、48.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镉浓度与超级稻稻米镉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稻米产量与镉富集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基因组研究为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本文界定了绿色超级稻的内涵和概念,概述了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展望了未来功能基因组成果应用于绿色超级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4月2日,由我国主导的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在京结题。“绿色超级稻”(Green SuperRice,GSR)项目是在中国政府与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外58家水稻研究单位,历时11年,采用创新的绿色超级稻分子育种技术和策略,为中国和亚非国家培育了高产、优质、多抗(抗旱、耐盐、耐淹、养分高效等)的GSR新品种140个,累计推广面积1033万hm^2,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调亏灌溉对超级稻孕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透光通风大棚内栽种超级稻。土壤水分湿度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对超级稻孕穗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亏灌溉处理。调亏程度分别以田间持水量的80%~70%、70%~60%、60%~50%,编号为A、B、C三组,对照组CK为淹水灌溉。调亏灌溉处理促进超级稻孕穗期根系生长,使根冠比显著高于充分灌溉。对不同处理组的根系活力进行测定,调亏灌溉处理组要高于充分灌溉组,其中B处理组活性最强。根系扫描分析结果显示A和B处理组各个根系特征指标要大于C处理组,同时,3个处理组均大于CK处理组。超级稻孕穗期调亏处理可有效减少灌溉水量,水分亏缺为田间持水量的60%至70%时,对超级稻根系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4.
王德生 《中国种业》2009,(10):70-70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4年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作父本,采取籼粳杂交、基因重组、优势利用和穿梭育种等方法精心育成的具有籼粳两个亚种血缘及其20多个亲本材料优良基因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自2006年以来.该品种已被第五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和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分别评为金奖大米和优质农产品: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和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露  杨建昌 《作物杂志》2012,28(6):19-24
超级稻品种具有巨大的增产优势,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对于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氮素则是水稻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氮肥运筹可以实现超级稻最大库容量和最高产量,并降低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从施氮量和氮肥运筹等方面综述了氮肥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介绍了氮肥影响超级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基础,讨论了超级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育种技术和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超级稻发展的历程,由于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中国水稻最高单产屡屡突破世界纪录,超级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在综观国内外超级稻育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稻产量的理论极限及超级稻育种技术,并提出了对今后超级稻育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超级稻培育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研究团队在育种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探讨了超级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超级稻育种第二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寒地超级稻叶片衰老过程中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寒地超级稻品种及它们在生产上的常规对照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抽穗后叶片中保护性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各水稻品种的衰老,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然后再持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则持续上升.各超级稻品种的保护性酶活性均高于常规稻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则较常规稻品种低,且超级稻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品种.表明超级稻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叶片的光合期,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超级稻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种期,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益阳地区双季超级早稻生产的影响, 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在益阳市赫山区连续2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不同播期产量结构差异性及产量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连续2年均以第三播期产量最高,不同气候年景下,超级稻产量年际变幅增加;超级稻双季早稻全生育期随着播期延后而缩短,不同播期超级稻双季早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殖生长阶段;总粒数与拔节至孕穗期间日平均气温≤22℃的天数呈负相关;乳熟至成熟期间日最高气温≥35℃持续日数是否超过5d可作为高温是否对其造成明显影响的临界指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益阳地区超级稻双季早稻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后期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超级稻早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摸清超级稻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种期,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益阳地区双季超级早稻生产的影响,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在益阳市赫山区连续2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不同播期产量结构差异性,分析产量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连续2年均以第三播期产量最高,不同气候年景下,超级稻产量年际变幅增加;超级稻双季早稻全生育期随着播期延后而缩短,不同播期超级稻双季早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殖生长阶段;总粒数与拔节至孕穗期间日平均气温≤22℃的天数呈负相关;乳熟至成熟期间日最高气温≥35℃持续日数超过5天可作为高温对其造成明显影响的临界指标。益阳地区超级稻双季早稻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后期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