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紫苏遗传多样性,后续选育紫苏新品种,本研究运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通过使用21对SRAP引物对100份紫苏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0份紫苏样品,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单群体观察等位基因(Na)为1.976 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85 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88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67 6,表明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多群体观察等位基因(Na)为2.5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8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9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711。组间显著性为0.03,差异性较大,说明各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大;组内差异不显著,说明组内群体遗传纯合度高。试验结果为紫苏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紫苏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探究苜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0份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多态性条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3.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465 9,0.281 3,0.431 4;12条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52条带,多态性条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542 7,0.313 9,0.470 1。2种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Zxy2010p-7900、Zxy2010p-7740可单独分为一类,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甘农4号杂花苜蓿可分为一类,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亲缘关系较近。2种标记方法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供试苜蓿种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收集的16个栽培肾茶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5对引物经PCR扩增后共检测到12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0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66.7%;肾茶种质间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669 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34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2 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4 7,遗传相似度介于0.566 9到0.991 7之间,说明肾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UPGMA聚类结果将肾茶种质分为2类,与根据花冠颜色对肾茶类型进行划分的结果对应,而遗传特性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相关性。实验结果可为肾茶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TSYSpc2.10e软件、PopGen32软件对华北蓝盆花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4份样本用8条引物共扩增出119条谱带,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4.9条,种群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56.30%~73.11%(均值为63.55%)。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观察等位基因(Na)均值为1.635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376 3,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29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值为0.219 8,说明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362 7,居群内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遗传分化。基因流Nm均值为0.878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距离在0.108 8~0.274 1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772 6~0.896 9之间,UPGMA聚类分析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陈巴尔虎旗、伊尔施、圣水梁、小井沟4个居群,第二大类包括南天门、哈达门、辉腾锡勒、霍林郭勒4个居群。本研究结果为蒙药蓝盆花的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寒富’ב四倍体嘎拉’苹果的7份三倍性后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ISSR扩增得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中扩增多态性比率(PPB)为60.00%,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46;均小于AFLP扩增的遗传多样性指数66.54%、1.665、1.421、0.240和0.357。根据ISSR和AFLP得到的UPGMA聚类图显示这7份三倍性杂交后代倾向于母本‘寒富’。在三倍性苹果遗传多样性检测上AFLP优于ISSR,且这7份三倍性新种质在遗传上倾向于母本遗传。为三倍性苹果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500份东北春播区糜子资源为材料,利用169个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分组,进行分层抽样,构建核心种质,同时应用ID Analysis 4.0软件构建分子身份证。利用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多样性衡量指标评估核心种质的遗传差异,并利用PCOA分析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对169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30对多态性好,利用30对SSR引物构建的糜子核心种质包含190份材料,占全部种质的38%,全部种质与核心种质的均检测出91个等位变异,保留了100%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977~2.9975和2.2872~3.0173,平均值分别为2.8198和2.829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9532~1.0990和0.9535~1.1162,平均值为1.0645和1.0667;观测杂合度为0.3434~0.8037和0.3162~0.7849,平均值为0.5399和0.5359;期望杂合度为0.5654~0.6672和0.5645~0.6707,平均值为0.6448和0.64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648~0.6664和0.5628~0.6686,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58-3366
为了明确不同瓠瓜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82份瓠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3条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3.59%,说明引物的多态性丰富;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3.71、3.09、0.63,表明份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在0.66处时,可将82份瓠瓜材料分为三大类群,并且这些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瓜型)、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瓠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60份藜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60条特异性带,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3199;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1.937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53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3135;香农信息指数(I)均值为0.4711。60份藜麦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748,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和0.72处,可将60份藜麦材料分为4大类和9个亚类。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1,(3)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56对SSR标记对来自贵州省内的147份地方红米水稻种质进行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47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变幅为2~5个,平均2.642 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034 6~3.978 8个,平均1.758 5个,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例为66.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33 4~0.748 7,平均为0.354 9;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604 6,变幅为0.086 1~1.471 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69 4,变幅为0.040 0~0.748 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的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涵盖的品种有140个,占供试材料总数的95.24%,但在所检测的位点中没有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品种。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红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基础较狭窄,应加强种质交流,拓宽贵州地方红米种质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评价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同时构建核心种质,为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EST-SSR引物和9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对收集的12个刺梨自然居群(共102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原贵州省32份初级核心种质,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进一步构建西南地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黔西(QX)居群拥有最高的Shannon信息指数I=0.6965,基因多样性指数h=0.3935,多态位点百分率p=84.62%;而古丈(GZ)居群则无论在分子数据还是表型数据都表现为遗传多样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刺梨居群内遗传变异在87%以上,居群间基因流Nem在3.5以上、平均Nei’s遗传距离(GD)0.223。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等位基因保留率和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均为100%,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具有基因交流频繁、Nei’s遗传距离小等特点,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从等位基因保留率、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及地理分布均能够较好地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自然居群以黔西(QX)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因此,野生刺梨的保护策略可采用就地保护黔西(QX)居群与迁地保护19份核心种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四川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24份辣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谱带,多态性谱带103条,多态性比率为59.39%。对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GS)在0.713~0.901;根据果型将供试样本分为牛角椒、线椒、羊角椒和小椒4个群体,其中羊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473 7、1.340 9、0.189 2和0.275 2。牛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Na、Ne、H和I分别为1.263 2、1.167 9、0.098 7和0.147 0;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iPBS标记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82处,可将24份材料分为4个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鉴于组间辣椒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在产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一种极具发展利用潜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为了解决刺槐林业生物质能源面临的原料短缺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北方7个地区的96个刺槐种质资源,运用筛选出的14对SSR引物进行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刺槐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2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1840;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883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055;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5149,收集的刺槐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逐步聚类法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最终确定的核心种质共包含23份种质。通过t检测,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原始种质无显著差异,可以充分地代表原始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纤维素含量提高了2.17%,平均达到33.42%,适宜作为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原料。研究结果为刺槐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优良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冬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评价,明确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111份冬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9条,多态率92.86%;通过POPGENE 1.31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93 2,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60 1,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8 7。采用Jaccard相似系数进行种质间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0的位置可将全部种质分为6个类群。通过聚类结果可知,种质材料未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但相同果型、籽型的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基于SSR标记分析冬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亲缘关系的聚类,将为冬瓜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连云港地区野生灵芝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多样性水平,以连云港地区15株野生灵芝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5株野生灵芝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为40条,片段大小在250~2000 bp之间,平均等位基因位点1.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2454,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0.1742,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0.29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为1.0000~1.6423,Nei’s遗传多样性(He)的变化范围为0.1031~0.3911,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为0.2235~0.5799,根据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聚类图,15株灵芝相似系数范围在0.415~0.866之间,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15株野生灵芝分为四组。研究结果为连云港地区灵芝种质资源分类、保护和品种创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4153-4158
雌雄异株天然杂交的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存在着丰富的自然变异,具有巨大的选育潜力,自然界也不乏与榧树优良自然变异类型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栽培类型香榧(T. grandis‘Merrilli’)相媲美的优良种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香榧产业的发展,榧树的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在已有雌性榧树研究的基础上,采用SRAP标记对雌性榧树相同采样地的雄性榧树居群进行分析,并整合雌雄榧树居群的标记分析结果,研究了榧树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雄性榧树居群平均PPL为63.67%,等位基因数(Na)为1.636 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81 3,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1 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31 1,说明雄性榧树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变异(81.48%)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与雌性榧树遗传参数相比,雄性榧树的相关遗传参数均不如雌株;就物种水平而言,榧树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雄、雌榧树共同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要注重保护榧树尤其是雄性榧树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建议基于个体的优良表现开展优株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38对SSR引物对14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变异范围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在0.440(RM162)~0.854(RM335)之间,平均0.598。旱稻种质资源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3.5,He = 0.558)明显高于粳稻(Na = 3.2,He = 0.41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亚洲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其他(He = 0.594)>中国(He = 0.593)>南美(He = 0.545)>非洲(He = 0.512)。AMOVA分析表明,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的76.3%),亚种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聚类能较好地区分籼粳亚种,但不能区分地理组。旱稻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给薰衣草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5份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个,多态性比率为94.79%。65份薰衣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10 4~0.885 4,平均值为0.650 2;遗传距离范围为0.121 7~0.693 1,平均值为0.337 3;等位基因数(Na)为1.963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55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9 3。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5份、第Ⅱ类群包括1份、第Ⅲ类群包括1份和第Ⅳ类群包括28份种质。本研究表明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为了创制优异的薰衣草新品种,需要引入更多亲缘关系较远的薰衣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21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2个省(市)的279份板栗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6,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3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在0.614 5~0.972 3之间,平均0.866 8。通过检测10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发现山东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0.487 0)、Nei's多样性指数(H=0.319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0)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100%)均最大,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群体;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099 3,表明群体内遗传分化大于群体间分化;基因流Nm=4.536 1,说明板栗各群体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聚类结果和主坐标分析图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0.
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为锥属(Castanopsis)高大乔木,具有材用、果用及观赏价值,其研究刚起步。为了制订该树种的选育策略,本研究基于钩锥同属或同科物种SSR引物,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对‘浙皖龙泉’(LQ)及‘休宁’(XN)两个地理源钩锥半同胞家系及不同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钩锥同属或同科物种间SSR引物的通用性较高;各遗传参数休宁的略大于龙泉,但二者差异不大;居群的遗传参数要大于半同胞家系,居群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8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23,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42,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3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79,主要变异在居群内;供试的材料无论在家系水平还是在居群水平均可按种源聚成二类。因此,该树种的选育应种源选择为先,在此基础上再基于生产目的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同时因该树种分布范围广,因而要进行多点多年的引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