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低温适应型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低温适应型菌株对于研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菌株的低温适应性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稀释涂布的分菌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快速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并筛选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进一步分析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促生效果,并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所筛菌株的促生机制。[结果]初筛所得36株菌株均具有溶磷、产NH3、产吲哚乙酸(IAA)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14株,占所筛菌株的38.9%;产IAA的20株,占所筛菌株的55.6%;产铁载体的12株,占所筛菌株的33.3%;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的15株,占所筛菌株的41.7%。通过低温生长验证,8株菌可以在低温(15℃)下生长,均具有产NH3和产IAA的促生特性,菌株D4的IAA产量最大,达到162 mg·L~(-1)。结合盆栽促生试验结果,最终选择D4和R1两株芽孢杆菌制作生物有机肥在冬季大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青菜的株高、根长和鲜质量的影响均高于普通有机肥和化肥。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处理使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基于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D4为巨大芽孢杆菌,菌株R1为短小芽孢杆菌。[结论]所筛选得到的低温适应型根际促生菌和研制的生物肥料,具有在寒冷地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榨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抗菌促生功能的菌株,为根肿病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菌株资源。采用LB培养基分离榨菜根际土壤中的根际芽孢杆菌,并分析各菌株的抗菌促生能力。实验分离获得的86株根际芽孢杆菌中有18株菌具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通过病原菌休眠孢子囊活性的抑制实验筛选出6株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对其抑制病原菌侵染根毛以及其促生功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6株菌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抑制病原菌侵染根毛的能力,其中A5、A10效果最显著。6株菌都具有产IAA和纤维素酶能力,其中A5的IAA产量最高,为13.20mg/L,除固氮能力外,A5其余促生功能指标都较好,A10菌株除无法溶磷外,在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固氮等功能上都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获得的根际芽孢杆菌菌株为榨菜根肿病病原微生物的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向富集法从红枣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同时检测其产生长素(IAA)、固氮和解磷等促生特性。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验证3株高效产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eudomonas putidaSerratia plymuthica对红枣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红枣根际共分离出10株产ACC脱氨酶的菌株,其ACC脱氨酶活性在14.23~433.05 μmol/(mg·h)。这些菌株都具有产IAA、固氮和解无机磷能力。2)经鉴定,10株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3)接种Pseudomonas putida菌剂和Serratia plymuthica菌剂均可显著促进红枣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株高、生物量、叶片氮及磷含量。2种菌株的接种效应明显优于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剂,且复合菌株应用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省秦皇岛滨海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耐盐促生芽孢杆菌,研究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燕麦生长的促生效果,以期为研发耐盐促生菌剂和菌肥提供菌种资源。采用pH值9.0和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的LB培养基筛选、分离耐高盐的芽孢杆菌菌株,用功能培养基从中筛选具有促生能力的细菌菌株,用Salkowski比色法定性定量分析其产IAA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燕麦生长的影响,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促生效果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3株耐高盐的芽孢杆菌菌株,其中3株芽孢杆菌(YP2、YP4、SM12)可耐受10%(质量分数)的NaCl,且均有解磷、解钾、固氮能力,具有较强的产IAA能力。接种这3株菌株均能在盐胁迫条件下促进燕麦生长,提高其抗盐能力,其中菌株YP2的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尖数分别显著(P<0.05)增加72.02%、42.58%、186.11%、392.35%、378.07%和518.85%,燕麦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降低43.34%,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12.20%、124.10%、274.09%和198.60%。经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YP2初步鉴定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该菌株作为盐碱地专用生物菌剂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再生稻根际土壤开展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为开发和生产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根际促生菌,以无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具有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生长作用的根际促生菌,并进行促生菌株的16S rDNA鉴定和促生活性测定.[结果]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菌株(ZSD1、ZSD2、ZSD3和ZSD4),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ZSD2、ZSD3和ZSD4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再生稻促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促生能力,与对照相比,ZSD1、ZSD2和ZSD3菌株处理的再生稻分蘖数分别多61.76%、45.59%和102.94%,单株产量分别为13.17、11.68和16.83 g,分别比对照提高66.08%、47.29%和112.23%,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ZSD3菌株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次为ZSD1菌株.促生活性测定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均具有解磷、解钾、固氮和产生长素(IAA)的能力,其中解磷和产IAA能力排序为ZSD1菌株>ZSD2菌株>ZSD3菌株,固氮和解钾能力排序为ZSD3菌株>ZSD1菌株>ZSD2菌株.16S rDNA序列比对结合形态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沙雷氏菌(Serratia),ZSD2菌株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ZSD3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分离筛选出的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较强的促进再生稻腋芽生长效应,以ZSD3菌株的促生能力最强,可为今后开发再生稻生物菌肥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人参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种资源,以人参根际土壤为材料,使用功能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所筛选PGPR对人参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出根际促生菌17株,其中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1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8株,产IAA能力的菌株7株,具有固氮效果的菌株9株,有10株菌具有2种及2种以上不同的促生功能。17株根际促生菌分别来自Pseudomonas、Burkholderia、Bacillus、Enterobacter、Agrobacterium、Paenarthrobacter、Acinetobacter、Leclercia、Priestia 9个不同的菌属,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数量最多,占比29.41%。F05-44菌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在不施肥条件下促进人参生长,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38.53%,24.65%,展叶期缩短3~4 d,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盆栽试验表明,有25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N10和K6促生作用显著,22株菌株的促生作用达到施全肥水平。【结论】采用凝集素作为筛选工具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与油菜具有特异亲和性的PGPR菌株,菌株N10和K6作为油菜特异性PGPR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获得针对番茄枯萎病的生防菌,从山东寿光设施大棚内番茄根际筛选获得1株细菌菌株KCKB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KCKB1确认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开展对峙培养、种属鉴定、生长特性研究、抑菌谱检测以及盆栽防效验证。结果表明,菌株KCKB1能有效抑制番茄枯萎病,盆栽防治效果达到61.46%;菌株KCKB1可以提高番茄植株叶片内抗氧化酶(SOD、CAT)以及抑菌物质合成酶(PAL、PPO)的活性,进而提高植株抗病性。同时,菌株KCKB1还具有溶磷、固氮、产铁载体、产ACC脱氨酶、产IAA等促生功能,能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此外,菌株KCKB1对链格孢菌、甘薯长喙壳菌、灰葡萄孢、烟草疫霉菌、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5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的抑菌效果。综上,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CKB1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对番茄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西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根际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自大田的健康西瓜植株根际分离细菌65株,室内活体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西瓜幼苗的促生效果,获得2株可以稳定促进幼苗生长的菌株NA-1和NA-33。利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表明该菌株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离体测定上述菌株可能具有的促生特性,发现2个菌株均具有产生吲哚乙酸(IAA)、溶磷能力,同时发现NA-1具有产生NH3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生防菌处理玉米种子后测定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获得7株对玉米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细菌;利用Salkowski比色液对7株菌进行吲哚乙酸(IAA)分泌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显示:7株菌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其中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3处理后,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提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升了185%,215%,66%;7株菌均可分泌IAA,其中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3生长素分泌能力最强,为251.37 mg/m L。该研究是国内将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玉米促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内生细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从而获得环境友好型生物调控剂,从大豆种子中分离得到优势内生细菌,研究其对大豆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把大豆种子装入无纺布袋内,在土壤中埋藏10 d后取出,种子表面消毒后在灭菌培养皿中培养,在胚根周围分离得到8株内生细菌,通过初步筛选获得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优势内生细菌KC-1和MD12-2,经鉴定分别为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产生长素(IAA)和溶解有机磷的能力。使用2.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对种子萌发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盆栽试验表明,10×107、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大豆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对旱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和盐溶液(NaCl)模拟干旱及盐胁迫得出萌发阈值为10%的PEG-6000溶液和150 μmol/L的NaCl溶液。结果表明:除盐胁迫下的赤霉素处理外,3种激素处理对荆芥种子发芽率影响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促进萌发效果最好的激素为赤霉素,旱、盐胁迫下GA最佳浓度分别为0.1 mg/L和1 mg/L,发芽率分别为73.00%和58.67%。干旱胁迫下,NAA处理后效果强于IAA,但高浓度抑制作用严重;盐胁迫下,3种激素对发芽率的影响差距不大,但G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远高于NAA和IAA。  相似文献   

13.
刺槐根瘤菌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比色法,对分离自陕西6个区(县)的25株刺槐根瘤菌菌株进行了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在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中,菌株SLCH171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溶解能力均最强;在定量测定中,菌株SLCH171对有机磷的溶解能力最强,SLCH184对无机磷的溶解能力最强,有10株菌既能溶解无机磷又能溶解有机磷。分泌IAA测定显示,有21个菌株具有分泌IAA的能力,以SLCH184的分泌能力最强;各菌株分泌IAA能力的定量测定结果与定性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生防细菌与化学杀菌剂复配效果,筛选出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配方组合处理种子,为棉花病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棉花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平板对峙试验筛选拮抗细菌,含毒介质法对化学杀菌剂进行毒力测定,相容性测定筛选出与生防细菌协同使用的化学杀菌剂;评价盆栽试验防病效果。【结果】6种生防细菌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6.69%~79.53%,其中枯草芽孢杆菌KXZ-33对其抑制率最好,为79.53%。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15.840 1、18.018 0、12.794 0 mg/L。KXZ-33与20 mg/L的甲基硫菌灵的相容性最高为90.46%,活菌数为2.18×107 cfu/mL。KXZ-33与10 mg/L多菌灵在7 d防治效果最高为90.5%,28 d下降为27.0%;KXZ-33与10 mg/L甲基硫菌灵协同防治棉花枯萎病7 d防效为87.7%,28 d防病效果为43.7%。【结论】枯草芽孢杆菌KXZ-33种子处理与喷施50%甲基硫菌灵10 mg/L防治棉花枯萎病可以起到提高防效,弥补生防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效不稳定的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TL-F2为供试菌株,黑麦草为供试植物,研究Cd胁迫下A. niger TL-F2的促生特性,以及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Cd的对照组相比,低浓度Cd(5 mg·L-1)胁迫下,A. niger TL-F2产吲哚乙酸(IAA)和溶磷的能力无显著变化,但产铁载体的能力显著(P<0.05)降低48.18%;中(20 mg·L-1)、高(50 mg·L-1)浓度Cd胁迫下,A. niger TL-F2产IAA的能力分别显著(P<0.05)降低55.76%和65.69%,溶磷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50.07%和78.19%,产铁载体的能力分别显著(P<0.05)降低69.71%和80.08%。接种高浓度(1×108 mL-1)A. niger TL-F2有助于促进Cd胁迫下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高浓度Cd胁迫下,黑麦草地上部Cd含量较不接菌的显著(P<0.05)增加,增幅为17.95%;接种低浓度(1×106 mL-1)A. niger TL-F2对黑麦草种子萌发、Cd含量无明显促进作用。综合来看,接种适当量的A. niger TL-F2有助于促进Cd胁迫下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增加黑麦草地上部Cd含量,可作为黑麦草修复Cd污染水体和土壤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38株温莪术根际菌的产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和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这些菌株中25株菌分泌IAA的量可达到1 mg·L-1以上;23株菌铁载体产量达到10+;10株菌解磷能力在2 mg·L-1以上;有3株菌对4种植物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经综合评价筛选出3株菌进行盆栽试验。WP0702产较高的铁载体,抑菌能力较强;WK0101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均较高,但无抑菌能力;这2株菌株均明显促进温莪术的产量。试验数据证明具有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解磷和分泌适当浓度IAA的菌株都有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可能。用lux AB基因标记菌株WP0702,证明该菌株在不同土壤中可以持续存活。WP0702和WK0101具有作为温莪术生物肥料、克服连作障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氯化镉(CdCl2)处理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镉(CdCl2)处理下,玉米种子萌发延迟,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的含量升高,说明Cd2+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抑制和毒害作用;而外源SA则缓解了Cd2+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所造成的抑制及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余细红  向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06-7807,7862
[目的]了解马缨丹的入侵机制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需光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通过室内种子萌发法研究了马缨丹叶片乙醇提取物对需光种子莴苣在光暗不同条件下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光照条件下,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以及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化感作用具有浓度效应,但对芽的生长无影响。在暗处理时,低浓度(小于250μg/ml)的马缨丹乙醇提取物能提高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以及促进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说明低浓度的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在黑暗中能对需光种子莴苣的萌发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结论]为阐明外来植物入侵的化学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稀土浸种对玉米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质量浓度为50,200,500,1000,2000,4000mg/L的稀土水溶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采用营养钵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浸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膜透性、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稀土溶液浸种处理,促进了种子细胞膜的修复,种子膜透性降低;不同质量浓度稀土溶液浸种处理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不同。500,1000mg/L浸种处理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较明显,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明显提高,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增加,根冠比增大。低质量浓度和高质量浓度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不明显,高质量浓度处理甚至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