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兔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母兔的繁殖效率,同时可以实现规模化以及工厂化的养殖模式。主要介绍了兔人工授精的优势及其具体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与肉牛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种公牛利用率,并能有效降低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养殖场也无需养殖大量种公牛,可有效节约养殖成本,同时也可改良肉牛品种,提升育种效率,可有效推动肉牛养殖业的现代化、高效化发展。为确保科学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升母牛的受胎率,本文分析了影响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主要因素,针对性提出了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提升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母牛受精率的高低是衡量养殖场母牛繁殖性能,影响养殖场养殖效益的关键。近些年,随着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越来越多,但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些地方的牛受精率一直较低,母牛繁殖效率和繁殖效益较差。在母牛人工授精过程中,影响受精率的因素很多,母牛发情鉴定不科学,人工授精过程中,卫生不合格,操作不规范等,均可以导致母牛受精率下降。因此,就需要重视提升牛人工授精技术,重视受精过程中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规避不良因素,提高母牛受精率。  相似文献   

4.
奶牛繁殖性能的好坏与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年龄、遗传、营养、疾病、人工授精技术、环境和管理等。适当的营养调控是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基础,是奶牛高产的关键,对于保障奶牛业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肉兔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当前中国肉兔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最佳生产模式和盈利途径。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在繁殖控制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基础上的全进全出循环繁育模式。本文在营销、良种、饲料、笼舍、体系和团队方面阐述了实施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6.
绵羊养殖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羊群数量,需要做好羊群繁殖工作,而羊是一种季节性发情动物,在多数情况下都处于非发情时期,对扩大羊群养殖规模十分不利。而绵羊反季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绵羊反季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能够缩短绵羊的繁殖后期,实现绵羊两年三产,集中产羔,集中管理,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羊群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人工授精技术对宁夏滩羊繁殖率的影响,笔者研究宁夏滩羊选育场7年来人工授精条件下的繁殖记录,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授精条件下滩羊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为88.9%,情期受胎率平均为89.3%,受胎率为97.5%;产羔率为100.9%。这表明人工授精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宁夏滩羊的繁殖,可显著降低种公羊的留种率和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做好人工繁殖技术是促进猪品种改良、增强猪群抗病能力、降低引种风险的最佳途径,当前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来进行猪群的繁殖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时母猪的受胎率较为低下,这已经成为当前养殖工作者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因此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备胎率的若干措施,希望能够为畜牧养殖过程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曹婷婷  邓亮  朱琳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0,37(7):110-11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公猪繁殖性能已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准确评定公猪的繁殖能力,保证人工授精效果,进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发挥,是养猪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通过显微镜对猪精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科研人员也在一直研究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将精液的检测从细胞水平上升至分子水平,再用分子标记手段将公猪繁殖性能由检测提前至预测,最大限度地保证公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优良公猪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章从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效果、分子水平检测、标记物等几个方面介绍公猪繁殖性能评价时需要衡量的指标,为公猪繁殖性能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猪场建设、生猪品种、繁殖技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生产工艺、人工授精技术,环境控制、猪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对中小型猪场标准化养殖与疫病控制技术进行了组装配套,成功总结了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模式、无公害生态养殖模式、规模场疫病防控技术模式,规模养殖场实行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规模猪场标准化养殖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猪定时输精技术主要分为简式定时输精和精准定时输精。采用定时输精技术可达到生猪生产批次化的目标,该技术是现代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全进全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猪定时输精技术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定时输精的技术原理,简要比较了几种生殖激素的使用和输精方案的实施,为猪定时输精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利祥 《中国乳业》2022,(12):32-36
临沂市具有较好的农业资源,适合发展奶山羊养殖业。但是,目前奶山羊传统的自然交配繁育速率较慢,且受胎率低,不利于奶山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人工授精技术具有增强繁殖速率、提升受胎率、提高种公羊利用率和降低成本等优点,在畜牧养殖业中的运用和推广十分广泛。但是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受到母羊发情期、精液采集和保存、输精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增强对该技术的了解,对促进当地奶山羊的良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鹅业经过20世纪末约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趋势,原因除了中国畜牧用地限制、疫病危害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外,缺乏技术创新和突破也是主要原因.鹅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繁殖技术.鹅人工授精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优秀公鹅的配种效率,而且可以加快鹅育种的遗传进展.如果精液冷冻保存成功,鹅人工授精技术还可以用于保种和克服配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鹅的育种落后和繁殖率低是制约养鹅业发展的瓶颈,鹅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将对养鹅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作者对近几年鹅精液收集、精液保存、精液品质评估和输精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人工授精是以人工方法,采用机械手段采集优质种公牛的精液,再经过机械手段将特定处理后的精液输入母牛生殖道的一种生产技术方式。人工授精操作能极大减少种公牛的养殖数量,节约养殖成本,提高优质种公牛的利用效率,加快品种改良进程,促进育种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奶牛人工受精是一个侵入性的操作,一旦操作不合理或者各个细节把握不完善,会造成繁殖母牛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降低母牛的受胎率,不利于提高品种改良和扩大养殖效益。该文主要论述奶牛人工受精受胎率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可极大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增加优秀个体所占比例,加快选育速度;可有效利用具有最优遗传性状的公羊,快捷而有效的增加优秀种羊的推广面与覆盖度;减少种公羊饲养管理费用与死亡率;防止因交配而感染疾病,提高母羊的受胎率。目前,研究人员在新鲜精液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冷冻精液输精,冷冻精液可减少养殖场种公羊的饲养数量,控制养殖场的公母比例,大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作者介绍了阴道输精技术及腹腔镜子宫角输精2种常用输精技术,同时简述了其优缺点;阐述了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各项操作流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术后护理等,旨在为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reviews current methods of evaluating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the sheep industry. The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of breeding soundness examination, reproductive ultrasonography, estrus manipulation,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are also extensively discussed. The veterinarian's current and future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种公羊的选择培育是开展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的关键环节,没有好的能够采精的种公羊,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开展就无从谈起。本文详细介绍了绵羊常温人工授精种公羊的选择和饲养管理技术,可以借鉴用于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在甘肃省肉羊产业抓点示范中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带动肉羊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决牦牛人工授精中所遇到的发情鉴定不准确、受胎率低、繁殖员对人工授精技术掌握不够等诸多难题,以提高母牦牛受胎率及繁殖成活率。[方法]我们在牦牛杂交改良中采用牛可视输精枪和排卵测定仪进行人工授精操作,取得了明显的杂交效果。[结果]采用娟姗牛冻精用排卵测定仪和可视输精枪进行人工授精的母牦牛受胎率、产仔成活率、繁殖成活率等指标均比用直肠把握输精法人工授精的高。其中,用可视输精枪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73.78%,比直肠把握输精法(57.48%)提高16.30%,产仔成活率为96.52%,比直肠把握输精法(92.80%)提高3.72%,繁殖成活率为62.03%,比直肠把握输精法(49.49%)提高12.54%。[结论]应用可视输精枪在深入子宫授精时直观、清晰度高,容易掌握授精位置,对初学牛人工授精者是非常好的应用技术,可以轻松通过子宫颈,直接输精到准确位置,真正实现子宫内输精,大大提高了人工授精受胎率及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AIM: To compar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heifers after oestrus synchronisation and 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non-synchronised heifers bred by herd sires. METHODS: Heifers from 10 spring-calving he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herd, breed and age. Heifers in one group (the synchronised group, n = 478) were synchronis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progesterone, oestradiol benzoate and PGF2alpha, and inseminated 50-54 hours after progesterone treatment. Returns to first service were resynchronised with progesterone treatment 16-21 days after the 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Heifers in the other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n = 470) did not receive any treatment and were bred by herd sires. RESULTS: The conception rate of synchronised heifers to the 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as 51.2% and to th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fter resynchronisation 40.4%. The pregnancy rate at the end of the breeding season was lower (p<0.001) for the synchronised (92.9%) than for the control (97.2%) group. The interval from start of breeding to calving was earlier for synchronised (295.9 +/- 22.5 days, mean +/- s.d.) than for control (298.5 +/- 17.3 days) heifers. CONCLUSION: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oestrus synchronisation programm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an reduc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by increasing the empty rate compared with natural ma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