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霄县杨桃果园橘小实蝇的发生动态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云霄县杨桃园橘小实蝇种群的发生动态及不同防治试验方法,并探讨了其防控配套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防治方法存在极显著差异,防控效果由高至低分别为:性诱防治+套袋>套袋>化学防治>性诱防治。实践表明,性诱防治+果实套袋能有效防控橘小实蝇发生为害,该配套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莲雾园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苏昌和名门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底与6月中旬、5月初与6月中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莲雾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采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莲雾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莲雾正造果花果至收获期(3~6月)果实的被害率比防治前降低4.92%~40.75%.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芒果园中饵剂对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及施药时期,在芒果成熟期监测了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发生动态,比较阿维菌素0.1%饵剂不同剂量对芒果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与芒果成熟期相吻合,成熟前果园中橘小实蝇的密度较低,诱捕到成虫数低于60头/诱捕器,开始有黄熟芒果或落地果时,虫量快速增加,最高为1 082.3头/诱捕器,采收结束后,虫口快速下降。使用阿维菌素0.1%饵剂2 250、2 700、3 150 g/hm2点喷,对芒果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大部分处理与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1 5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对树上果的防控效果最高为82.1%,落地果为87.5%,采后果为79.5%。阿维菌素0.1%饵剂推荐使用方法为虫口暴发初期开始施药,使用剂量为3 150 g/hm2,对植株点喷,每株果树喷药面积为1.0~1.5 m2,避免果实接触药液,间隔7 d施用,直至采收结束。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苹果园实蝇种群及发生危害进行系统监测,并探索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苹果园实蝇有橘小实蝇、南亚实蝇、具条实蝇共3个种群,其中只有橘小实蝇在果实上产卵危害。橘小实蝇成虫发生时段为8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具有迁移习性,不在苹果园中越冬,每年苹果近成熟时迁入采果结束后迁出。绿色防控措施为产卵前挂板诱杀成虫,该技术可将虫果率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橘小实蝇诱剂、瓜实蝇诱剂、地中海实蝇引诱剂和蛋白诱饵于2017—2018年在西沙永兴岛开展检疫性实蝇监测。监测共收集到实蝇标本125 814头,经过鉴定,分别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和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3种果蔬实蝇。其中,橘小实蝇是绝对的优势种。同时对西沙永兴岛果蔬实蝇的种类、发生动态及寄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高青宇  张星  叶珏 《农技服务》2023,(11):86-88
危害蜂糖李的主要虫害为橘小实蝇,其直接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导致经济效益降低,严重制约蜂糖李产业的发展。为保障蜂糖李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建立病虫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区等方面介绍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与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2013年在昆明市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目测法、粘虫板分别对梨小食心虫、橘小实蝇、桃蚜、叶蝉4种害虫的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始见期为2月23日,梨小食心成虫发生小高峰在3上旬至4月上旬和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为5月29日,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小高峰在6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蚜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叶蝉发生小高峰在2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明确4种桃园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基础上,结合桃园生态环境,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桃园主要害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就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橘小实蝇SIT技术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应用该蜂和不育雄虫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进行田间联合防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为探讨天敌昆虫和雄性不育技术对橘小实蝇的田间综合治理(IPM)技术,开展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和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田间释放试验:首先应用性引诱剂降低田间野生雄虫数量;而后,释放橘小实蝇不育雄虫,进一步降低田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后,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对田间残余的橘小实蝇卵进行追踪寄生,以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通过监测整个防控期田间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及果实受害率和防治效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里山潜蝇茧蜂、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并配合引诱剂的综合措施对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田间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提出完善橘小实蝇田间防控措施的建议,并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橘小实蝇以成虫产卵于寄主果实(成熟膨大、果皮变软的果实),刚产卵的果面有水渍状症状,中央有针状小孔,之后果实腐烂发霉、脱落。橘小实蝇在湖南1年发生5~7代,4—6月主要在蔬菜瓜果作物上产卵为害,6月份开始转移到梨园、桃园进行危害,7月份转移到柑橘园、枣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巍山县梨园蛀果害虫的监测调查,发现橘小实蝇是为害梨果的主要害虫,7~8月是其为害高峰期,海拔越高,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越晚。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较好。针对橘小实蝇的为害特点及消长规律,提出把橘小实蝇为害率控制在5%以内的以防治成虫为主,综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对橘小实蝇产卵选择的影响,为三华李上橘小实蝇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采集自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三华李果园的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青果、黄果和红果)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的硬度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上橘小实蝇的着卵量和着卵孔数,分析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生理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其挥发物对橘小实蝇产卵定位行为的影响.[结果]橘小实蝇在不同成熟度完整三华李果实上的产卵偏好性表现为黄果>红果>青果,在黄果上的着卵量最高,为201.88±17.46粒,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成熟度三华李果实(P<0.05,下同);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不同部位着卵量均表现为顶部最少、基部最多;红果时期三华李气味对橘小实蝇雌虫的产卵诱导性最强,整果和切块果的着卵量分别为141.78±10.08和181.70±13.54粒;在同一成熟度条件下,三华李果实切块气味对橘小实蝇雌虫产卵诱导性高于完整果实.不同成熟度三华李果实间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对三华李各成熟度果实不同部位产卵选择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橘小实蝇雌虫在各成熟度自然状态下三华李果实上的产卵选择与其果表硬度、挥发物具有相关性,硬度值可作为各时期三华李果是否可被橘小实蝇为害的评判指标.在各成熟度三华李中,橘小实蝇雌成虫最偏好在转色期黄果上产卵,生产中可将三华李果实转色期作为该害虫的重点防控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瑞丽地区柑橘园内橘小实蝇的危害情况和发生动态,以枳壳砧冰糖橙、沃柑、爱媛、默科特、砂糖橘这5个品种为试验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瑞丽地区橘小实蝇危害期长,从4月下旬一直到11月下旬均有发生,危害高峰期是6月和7月,12月至次年的3月基本没有危害;果实的受害程度与成熟期密切相关,果实成熟得越早受橘小实蝇危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以橘小实蝇入侵果蔬混栽橘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橘小实蝇对不同蔬菜寄主及柑橘品种之间的为害差异,结合蔬菜生育期和柑橘果实成熟期,明确了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在柑橘果实转色期之前,橘小实蝇在蔬菜区继代繁殖;在柑橘果实转色后,橘小实蝇转主入侵到柑橘为害。橘小实蝇可因各蔬菜寄主成熟与否选择性为害;橘小实蝇对温州蜜柑为害严重,本地早和四三九品种为害较轻,哈姆林及刘本橙在本地不为害。同时给出了果蔬混栽园内橘小实蝇自柑橘瓜果期至采收期期间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4.
正橘小实蝇是多种果树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年发生3~11代,周年均可发生,世代重叠明显,发生为害严重。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四川、重庆等橘小实蝇的主要发生区及其他橘小实蝇发生地区均为防控重点区域。防控措施如下。一、成虫监测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又名"东方果实蝇""针蜂""果蛆",飞翔灵活,体形似蜂,繁殖能力非常强,并且有迁飞性,是瓜果中的主要检疫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瓜果种植区发生较为严重,果实受害率可高达95%以上,这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介绍了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等内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橘小实蝇在宁波市象山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有效控制危害,在象山县庄穆镜村柑橘园开展了性诱剂对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象山县第1次发生高峰期是在8月下旬至9月初,第2次发生高峰期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本试验所用性引诱剂对橘小实蝇有显著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监测与诱杀橘小实蝇。  相似文献   

17.
通过黄板诱集研究秋后(2019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桃园主要小型害虫种类、数量及其发生动态和活动区位分布,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后桃园主要害虫有桃一点叶蝉、蓟马、桃蚜、果蝇和橘小实蝇;果蝇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桃树上部,蓟马的活动区域在桃园的中上区域,2个区域峰期同步,叶蝉、橘小实蝇和桃蚜主要集中在桃树第1分枝的中间区域活动;从园区分布区域看,叶蝉、果蝇、橘小实蝇和蓟马在园区周边诱集到的数量较多,桃蚜的活动方位比较均匀,达到高峰时,园区中间的数量最高.由于2019年秋季气温偏高,桃蚜一直持续到12月初.因此,建议桃生产结束后,可在桃园周边悬挂性诱剂诱杀橘小实蝇,清理或处理周边杂草,减少叶蝉基数,园区内部及时清理杂草,悬挂黄板,消灭桃蚜,冬季枝干涂白.  相似文献   

18.
果实酸度对橘小实蝇羽化作用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番石榴(Pisidum guava L.)、杨桃(Annona squaamosa L.)、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寄主果实成熟前后的pH进行测定,并对3种果实成熟过程中pH对橘小实蝇化蛹和羽化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寄主果实成熟过程中pH对橘小实蝇化蛹和羽化有一定影响:膨大期果实pH 5.0以上利于橘小实蝇的羽化,成熟期果实pH 3.0~4.2对橘小实蝇羽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2018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基地选择10 a生芒果园和5 a生青枣园采用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开展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和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元谋县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下旬和6月下旬—8月上旬,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蓝色和黄色粘胶板,可用于果园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杀。  相似文献   

20.
张小亚  陈国庆 《浙江农业科学》2012,(9):1274-1275,1278
采用室内饲养笼观察法,分别测定了南亚果实蝇对不同柑橘品种在果皮完好、果皮刺孔、果皮被橘小实蝇产卵条件下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在饲养笼条件下,南亚果实蝇对完好的柑橘果实不产卵为害;对表皮刺孔或橘小实蝇产卵后的柑橘均,可在刺孔内或橘小实蝇产卵孔内继续产卵为害。在柑橘果皮可产卵为害的条件下,温州蜜柑较四三九和椪柑更易被南亚果实蝇产卵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