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笋用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省信阳市 2 0 0 0年 3月引种红壳竹、白哺鸡竹、高节竹、乌哺鸡竹等 4个竹种的栽培试验情况 ,通过对外业调查材料的计算分析 ,证明这 4个竹种在信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特别是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考验 ,成活率 92 %以上 ,出笋率 91%以上 ,造林第四年基本郁闭成林。其中红壳竹和白哺鸡竹出笋较早 ,出笋量较大 ,表现较为突出 ,可作为优先发展的竹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滨海沙地竹子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滨海沙地不同类型林地上各竹种的保存率、发笋量、生长状况等的研究表明:吊丝单、绿竹、大头典竹、麻竹、勃氏甜龙竹、台湾桂竹、高节竹、乌哺鸡竹、黄甜竹、早竹等10个竹种在滨海沙地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引种工作初获成功.其中,裸地上种植,保存率略差于湿地松林下套种,而出笋量和生长状况则好于湿地松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4.
黄甜竹的开发利用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 Wen)为竹亚科酸竹属植物,俗称甜笋竹、甜竹,是福建特有竹种之一。黄甜竹笋期早,发笋率高,笋质优良、味甜、质脆、无涩味,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磷、钙含量,是已知笋中营养成分最为丰富的一种,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黄甜竹适于山区栽培,许多地区农家的房前屋后均有栽植,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新的笋用竹种。天然黄甜竹林分布于福建省永泰、闺侯、连江、闽清、尤溪、古田及莆田一带,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丘陵,常组成纯林,或与其他树木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立地条件引种优良笋用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调查,地桐梓县从浙江省安吉县引各的优良笋用竹在两个不同立寺条件下的生长效果及引种地与原产地的生态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引种地与原产地的温度条件基本上能满足竹种生长需要,但在出笋期的雨量条件原产地较引种地为高,因此,需要加强田间灌溉管理。在引种地海拔1400m中中山砂页岩山地厚层中壤土类型,适宜雷竹、早竹和虹竹的生长;而低中山的砂岩山地中层砂壤土类型则适宜于白哺鸡竹生长,也可发展雷竹。  相似文献   

6.
对引种优良笋用竹出退笋及其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笋用竹的最适生境,通过采用不同生境的梯度试验,不同海拔不同竹种笋期(包括)形态特征,出退笋,竹笋-幼竹生长,笋体重量)连续定株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桐梓县引种的优良笋用竹各竹种的出退笋,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及初产估算,结果表明,3个引种点,4个主要竹种的笋期逐年趋向于与原产地相一致,反映出各竹种已逐渐适应而顺利生长,同一竹种不同海拔的笋期 海拔升高而推迟,退笋主要出现在发笋盛期与末期,由于平均每穴发笋的增长率以及每支鲜笋重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竹种,不同海拔之间的产量有差异,经测算,各竹种郁痫 后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667m^-1,其中早竹可达300kg667m^-2。  相似文献   

7.
正甜竹是以产笋为主的丛生笋用竹种的通俗叫法。与绝大多数丛生竹一样,甜竹在夏季出笋,因此其夏季管理就是笋期管理。广西的夏季从5月起,至10月止,达5个多月,在此期间甜竹幼林管理主要抓好早种、早管、早施肥,成林管理主要抓好采笋、施肥、勤灌溉,虫害做到无公害防治,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9.
徐昌棠 《新农村》2006,(9):14-14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是浙江省宁波市竹区重点推广的四季竹种。雷竹园覆盖是运用地面覆盖增温材料和塑料大棚提高土壤和地面温度,使其提早出笋,增加竹笋产量和效益的技术。采用此项技术可将出笋时间从常规的3月中旬提前至春节前,提早出笋40~45天  相似文献   

10.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②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③产量高,效益好.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 个体粗大,壳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⑦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⑧适应范围广.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黄甜竹的出笋、成竹、退笋规律。结果表明:闽东地区黄甜竹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期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和中期出笋多,成竹数也多,且成竹质量好,而后期(开始出笋30d以后)出笋数少,成竹数与少,且成竹质量差;竹笋(幼竹)高生长遵循Logistic曲线,退笋比例与竹笋着生深度呈负相关,且营养不良造成的弱退是退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延迟黄甜竹的出笋时间,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竹林开展不挖笋、挖50%的笋、全部挖取3种挖笋措施对黄甜竹出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850 m的竹林黄甜竹自4月30日开始出笋,比海拔高140 m的竹林延迟29 d出笋;该海拔高度下,采取竹笋全部挖取处理时,出笋期长达70 d,比不挖笋处理延长了20 d,出笋量多达56 115株/hm~2,竹笋产量高达17 399.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种试验,对红哺鸡竹出笋规律、成竹率、生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哺鸡竹耐寒、耐碱、适应性强,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中一个极为优良的观赏竹种。  相似文献   

14.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优良食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雷竹早的在12月下旬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二、三月份才能出笋。雷竹出笋期长达85~95天,从1月上旬起直到4月中、下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笋产量高,经营水平较  相似文献   

15.
ACGM标记在竹子中的通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9对ACGM引物对竹亚科5个属13个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共有34对引物可以在至少一个竹种中获得特异性PCR产物。利用PHILIP软件,得到13个供试竹种材料的聚类图,总体上刚竹属是聚在一起的,而大明竹属的华丝竹和箭竹属的箭竹分别各自成类。其中有差别的是赤竹属的菲白竹和箬竹属的阔叶箬竹与刚竹属发生聚类在一起的情况。从刚竹属内部的聚类结果看,9个种可以大致分为4类,毛环竹、黄槽石绿竹、迟竹和刚竹为一类;毛芽竹和早园竹为一类;花竹和乌哺鸡为一类;红壳竹自成一类。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毛环竹 黄槽石绿竹 迟竹 刚竹) (毛芽竹 早园竹)) (花竹 乌哺鸡)) 红壳竹。本研究结果表明ACGM遗传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竹子的遗传分类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雷竹的栽培     
雷竹,又叫雷公竹,其培育周期短、出笋早、见效快、产量高、笋味好,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雷竹覆盖增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是宁波市竹区重点推广的四季竹种。雷竹覆盖增温是竹林生产中一项新技术,是人们运用地面覆盖增温材料。提高地面积温,使其提早生长,达到早出笋的目的。它突破了雷竹原来春季产笋的生长规律变为四季产笋,使竹园产量成倍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竹区致富的重要生产内容。为竹区群众所乐于采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庐江县从浙江富阳亚林所引进哺鸡竹、高节竹作为笋用林培育,由最初的3个乡、林场近百亩试点栽培,经过10多年来的扩展栽培,全县已发展笋用竹2000余亩。笋用竹栽培精细,投入大,竹笋产量高,笋味鲜美,亩产值数以万计,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雷竹在政和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又称早竹、早园竹,由于早春打雷即开始出笋,故称为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其笋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在政和县低海拔地区种植,表现出笋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现将雷竹在我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