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迪庆州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养分进行分析,对比30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迪庆全片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土壤有机质从47.3 g·kg-1上升到68 g·kg-1,上升了20.71 g·kg-1,有效磷从19.6 mg·kg-1上升到36.5mg·kg-1,上升了16.95 mg·kg-1,速效钾从175 mg·kg-1上升到237.4 mg·kg-1,上升了62.6 mg·kg-1。全氮平均含量则表现下降趋势,从3.88 g·kg-1下降到3.24 g·kg-1,下降了0.64 g·kg-1。研究结果可为宏观上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 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环巢湖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变异规律,在研究区域共采集8 073个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并使用地统计方法和Moran’s I指数法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均值分别为6.07、19.97 g·kg-1、1.16 g·kg-1、112.95 mg·kg-1、18.21 mg·kg-1、130.88mg·kg-1和378.58 mg·kg-1,除有效磷为强变异外,其他养分均为中等程度变异;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半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机质和碱解氮为高斯模型;pH和速效钾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养分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弱,表明养分空间变异主要受人为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各养分均为极显著空间正相关,其空间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pH>缓效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且有效磷的空...  相似文献   

4.
曾宇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123-127
为全面了解永丰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我们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样品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镁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永丰县植烟土壤pH均值5.80,适宜样品比例为56.41%;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30.73 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10.26%,含量普遍较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为135.22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64.10%;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为27.79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30.77%,多数样品有效磷含量偏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23.90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28.21%,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土壤有效硼含量均值为0.62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71.79%;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均值为86.11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23.08%,交换性镁含量普遍偏低。整体来看,永丰县约1/3植烟土壤pH偏低,碱解氮、有效硼含量总体适宜,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普遍偏高,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因此,生...  相似文献   

5.
对2006年平泉县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362g/kg,1.0726g/kg,20.765 mg/kg和136.68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全氮的空间相关性中等,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分析土壤养分时空演变是实施精准农业与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宿州市2010年和2019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2019年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总体略微提升。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总体分布为砀山县、萧县和泗县较缺,埇桥区中部乡镇较丰,均值为17.95 g·kg-1,增幅6.15%,土壤有机质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6.00%;土壤全氮含量基本持平,均值为1.06 g·kg-1,土壤全氮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80%;耕地土壤有效磷总体分布为砀山县南部乡镇较丰,埇桥区北部、泗县北部及南部乡镇较缺,均值为16.44 mg·kg-1,增幅10.73%,土壤有效磷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33%;耕地土壤速效钾总体分布为萧县、砀山县中等,埇桥区中部乡镇、灵璧县西部乡镇、泗县北部乡镇丰富,均值为149.37 mg·kg-1,增幅9.84%,土壤速效钾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7.30%。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养分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在安溪县22个主要产茶乡镇随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243个,通过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利用Fuzzy综合评估法计算出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以此来评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结果】(1)安溪县各乡镇茶园土壤pH值为3.79~4.97,均值为4.36,变异系数为11.51%,乡镇间茶园土壤pH差异显著(P<0.05)。(2)只有一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符合Ⅰ级土壤指标(>20.00 g·kg-1)。(3)茶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9.70~184.70 mg·kg-1、5.34~257.21 mg·kg-1、78.18~272.20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有20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Ⅰ级、其余各有2个为Ⅱ级。(4)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38~2.05 g·kg-1、0.14~1.76g·kg-1  相似文献   

8.
我国葡萄主产区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前我国葡萄园土壤养分研究滞后和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逐渐成为制约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速效养分的丰缺状况并提出合理施肥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2018年在我国的葡萄五大主产区(东北冷凉气候产区、华北及环渤海湾产区、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产区、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云贵高原及川西高海拔产区)共采集了1 100份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及速效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ArcGIS软件绘图,明确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pH范围为2.9—9.6,中性土壤在全国占比仅为11.7%;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1.42 g·kg-1(缺乏),有机质缺乏的土壤占比78.8%;大、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速效氮77.8 mg·kg-1(中等)、有效磷97.2 mg·kg-1(丰富)、有效钾214.7 mg·kg-1(中等)、有效钙1 670.8 mg·kg-1(丰富)、有效镁299.0 mg·kg-1(丰富)、有效硫72.5 mg·kg-1(极丰富)、有效铁83.9 mg·kg-1(丰富)、有效铜5.8 mg·kg-1(极丰富)、有效锰16.1 mg·kg-1(丰富)、有效锌6.5 mg·kg-1(丰富)、有效硼2.86 mg·kg-1(丰富)。【结论】我国葡萄主产区适宜葡萄生长的中性土壤较少,面积占比仅为11.7%,有机质含量为11.42 g·kg-1,有机质处于缺乏水平的土壤面积占比为78.8%;速效氮(77.8 mg·kg-1)、有效钾(214.7 mg·kg-1)含量偏低,有效磷(97.2 mg·kg-1)含量偏高;中量元素有效钙、镁、硫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但不同地区之间钙、镁含量差异较大;微量元素有效铜(5.8 mg·kg-1)含量极为丰富,铁、锰、锌、硼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但部分区域仍存在养分缺乏的现象。各主产区可依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区域性配方施肥,合理补充大、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 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其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和降水)影响;有效磷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平谷区农田土壤养分评价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1g/kg、0.89g/kg、32.80mg/kg和136.79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平。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次数分布曲线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全氮近似于呈正态分布,速效磷和速效钾近似于呈偏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与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平谷区养分含量结果相比,全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1.8%,全氮含量增加了17.1%,速效磷含量增加了246.0%,速效钾含量下降了8.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近40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明确冬油菜种植区耕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特征,以期为长江流域中低产田保育和土壤肥力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近4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及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土壤基础性质的时序变化特征,评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及其与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981—1990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 H均值分别为18.54 g·kg-1、1.16 g·kg-1、8.60 mg·kg-1、42.90 mg·kg-1和6.26,2016—2020年这些指标的均值分别为25.60 g·kg-1、1.41 g·kg-1、18.66 mg·kg-1、108.98 mg·kg-1和6.31,40年来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年均增幅分别为1.2%和0.7%,土...  相似文献   

12.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5),桂闽引象草土壤速效氮(27.88 mg·kg-1)、全氮(1.12 g·kg-1)和有机质含量(33.51 g·kg-1)最高,象草的土壤速效磷(8.49 mg·kg-1)含量最高.种植6种菌草后,除了过氧化氢酶,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象草土壤磷酸酶活性(883.46μmol·g-1)、桂闽引象草土壤脲酶活性(18.77μg·g-1)和蔗糖酶活性(16.43 mg·g-1)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速效氮、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005年北京市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1g/kg,0.89g/kg,32.80mg/kg和136.79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平。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次数分布曲线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全氮近似于呈正态分布,速效磷和速效钾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430个,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效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油菜种植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的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种植制度(水旱轮作油菜和旱地油菜)和产量水平(<2 000 kg·hm -2、2 000—3 000 kg·hm -2和>3 000 kg·hm -2)下油菜种植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25.9 g·kg -1、1.47 g·kg -1、27.5 mg·kg -1、131.1 mg·kg -1、6.04、2 436.1 mg·kg -1、225.7 mg·kg -1、22.6 mg·kg -1、212.3 mg·kg -1、89.7 mg·kg -1、3.84 mg·kg -1、4.03 mg·kg -1和0.45 mg·kg -1。超过2/3田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适宜和缺乏的比例各占1/3;而有63.8%田块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钙和有效锌有8.4%和12.2%处于缺乏状态,而土壤有效镁、有效硫和有效硼处于缺乏的比例则分别为24.2%、36.0%和83.5%。长江流域上、中和下游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但各区域各养分的分布趋势相同。水旱轮作和旱地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水旱轮作油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明显高于旱地油菜。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特征略有不同,高产(>3 000 kg·hm -2)油菜种植田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低产(<2 000 kg·hm -2)油菜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的比例仍较大,有效镁和有效硫成为潜在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当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应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做到稳施氮肥,增施钾肥和硼肥,局部区域如云南西部、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投入,而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同时应关注硫肥和镁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台州市玉环县培育的一款“火山茶”在茶叶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后起之秀,以其富含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绝佳的口感,一路斩获我国名优茶领域各大奖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火山茶园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各理化性质,并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探讨当地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的影响。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茶园土壤的pH 为5.0~6.0,处于茶树生长适宜pH范围。2)茶园土壤富含硒元素和氮元素,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39 mg·kg-1,高于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背景值(0.28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03.47 mg·kg-1,含量等级为三级(最适宜)。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适宜,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3 mg·kg-1,含量等级为四级(适宜);有效磷含量平均值6.27 mg·kg-1,含量等级四级(适宜)。茶园土壤中有效态锌流失较严重,含量为0.68~3.02 mg·kg-1(平均1.9 mg·kg-1),略高于浙江省土壤有效态锌含量背景值(1.45 mg·kg-1),但低于低丘红壤高产优质茶园土壤有效态锌含量的标准(3 mg·kg-1)。3)茶园处于亚热带季风区,且具备特殊的海岛气候条件,长期笼罩在茶园的海雾提高了茶叶的氨基酸与芳香物质的含量,提高了茶叶的口感。  相似文献   

16.
对新化县2007~2016年稻田耕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化县稻田耕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值平均值为5.6;处于强酸性状态的稻田面积大幅增加,占比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36.0个百分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平均值为37.2 g/kg;耕层土壤中有效磷大幅提升,平均值为13.72 mg/kg;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74.3 mg/kg。从总体上看,新化县稻田当前土壤肥力状况与全国水稻土变化趋势一致,土壤酸化加剧,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稳定增长,有效磷由大面积缺乏向过量累积方向发展,且养分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根结线虫危害情况,采集了海南岛68家火龙果园的土壤样品共204份,分析测定了土壤氮、磷、钾、钙、镁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根结线虫的数量,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了根结线虫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pH为6.4,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为19.9 g·kg-1,碱解氮含量为63.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95.8 mg·kg-1,均处于缺乏状态,而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为丰富及以上等级,交换性镁处于中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维持中性的pH水平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钙、镁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土壤基础矿质养分的含量;各火龙果园根结线虫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每100克干中土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数量最多的可达736条,而较少的仅有14条;根结线虫发生轻重情况南北差异较大,整体上北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掌握西乡县茶园土壤的养分及环境质量基本状况,采集了西乡县代表性茶园土壤23份,测定了土壤养分和22种元素含量,依据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了茶园土壤养分及其环境质量,并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茶园土壤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茶园土壤pH为4.89(4.10~5.75),有机质为27.71(13.23~59.42)g·kg-1、全氮为1.39(0.74~2.02)g·kg-1;速效氮为62.85(18.70~212.99)mg·kg-1,有效磷为46.39(0.81~163.00)mg·kg-1,速效钾为115.18(50.53~365.00)mg·kg-1,有效镁为404.96(94.41~870.52)m g·kg-1。仅有17%的茶园土壤主要营养诊断指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养分要求。土壤样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67,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处于安全级别,个别茶园土壤的Ni、Cr、Cu和Cd含量略高于风险筛选值。土壤中22种元素...  相似文献   

19.
对2018-2019年博州农田耕层土壤进行采集和分析,并与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博州耕层土壤养分现状、变化趋势,并开展肥力评价。当前,博州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9.76 g/kg,碱解氮平均值为86.69 mg/kg,速效磷平均值为16.75 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84.90 mg/kg。博州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博州农田耕层土壤肥力状况较好,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中等水平,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上,速效钾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野生马鞍菌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的关系,便于驯化栽培,对山西岢岚地区野生马鞍菌发生处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测定并分析了该地野生马鞍菌发生处不同土层(0,5和10 cm)不同距离(0,50和100 cm)的土壤pH和土壤养分含量(包括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猛)。结果表明,野生马鞍菌发生地土壤pH在7.89~8.23之间,呈碱性,土壤中有机质26.37 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猛含量分别为129.61,9.16,157.8,0.82,6.12,4.86和15.25 mg·kg-1。马鞍菌发生处表层土壤中养分含量高于深层土壤,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含量在逐渐降低;同时,马鞍菌发生处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含量高于未发生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含量低于未发生处土壤。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可知,在有机质含量中等、缺磷、富钾的碱性土壤中更容易发生野生马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