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使用造林技术,不仅可以转变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中要选择适合的造林技术,提升林木成活率与生长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简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受到干燥气候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普遍偏低,有森林的地区饱受病虫害的影响。主要以我国甘肃定西地区的森林病虫害为例,分析了我国半干旱地区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原因,探讨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措施,为我国半干旱地区的农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对于植被的保护工作愈发重要,而造林技术的实施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较好方式。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形势,导致实际造林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樟树的抗旱性与抗旱造林技术运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师新忠 《种子科技》2020,(3):40-40,43
干旱地区及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在土壤贫瘠的情况下,不仅树木难以成活,就连造林工程的规划、建设等都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改善恶劣环境,利用有效的人工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林木成活率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做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有关人员完成造林任务、推进抗旱工作等提供些许帮助,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去积极影响,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科学造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历年造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太行山当地的具体情形,摸索了适合太行山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保持水土、优化生态环境是加大造林工作力度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造林过程中,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一直很不理想,自然条件也成为林木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刺槐作为一种抗干旱作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就截干覆土造林技术在刺槐秋季造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沙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西藏半干旱河谷地区的造林存活率,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更好地生长,为西藏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西藏半干旱河谷地进行造林试验,采用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托盘、用保水剂等不同造林技术措施,研究不同措施下沙棘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提高了沙棘的造林成活率,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在不同措施下都有所提高,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相对都有所下降。说明在半干旱河谷地采用新造林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更好地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的土壤状况较差,荒山、荒地较多,若不进行有效治理,必然会影响当地环境的发展。采用山杏容器育苗及雨季造林技术,可提高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及植被绿化覆盖率,有助于改善辽西地区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根据宁夏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探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植、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对不同土壤和立地条件的高速公路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以及相应的植物配植模式,同时对植被恢复和沿线景观的协调性做了初步探究,以期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旭光  庞伟 《种子科技》2016,(11):85-86
樟子松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长,为了提高樟子松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活率,就必须做好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如何提高其育苗成活率,成为了当今植树造林工作的难点。针对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在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制约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因素,除了苗木质量、苗龄、造林季节、造林密度和采用先进适用的造林技术外,水分条件尤为重要。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水分不足是榆林沙区影响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的主要因子。笔者采用对比试验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毛细渗灌节水技术的保水保墒、持续稳定平衡水分的功能,在榆林沙区常用绿化造林树种樟子松造林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毛细渗灌节水技术不但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而且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旱保湿、改善和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苗木的抗逆性,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王琪 《种子科技》2019,(12):86-87
林业营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因此,掌握林业营造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造林工作要从整地开始,以跟踪管理收尾,这样营造的树种才能长久存活。从长远看,提高森林植被可以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宁夏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贫瘠缺水,开展植树造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对环境适应性较好的樟子松进行绿化,成为宁夏南部山区恢复生态的必然选择,对樟子松的生活习性、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樟子松的大面积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良作物抗旱性的筛选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北方平均年降雨量少于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干旱已成为该地区粮食产量提高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提高半干旱地区粮食产量,除推广应用旱地农业栽培措施外,还要培育高产、稳产的作物抗旱新品种。在制订抗旱育种计划以前,首先要了解作物对干旱的反应及其抗旱机制,研究不同的基因型或品种的抗旱特性,确定其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蔬菜的种植与生产具有极高的要求。在我国西部地区,黄土高原上遍布丘陵与沟壑,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蔬菜生产。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题,从蓄水设施与生产设施的建设、灌溉方式的选择、作物栽培及栽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与生产。  相似文献   

16.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或荒漠地区造林,降雨稀少,风多且风大,加之人力、物力的贫乏等原因,导致造林成活率低。采用保水剂、保水剂+地膜、保水剂+地膜+生根粉等几种抗旱技术,对臭椿的土壤含水量、生长情况、叶含水量及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这些抗旱技术,与对照相比,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叶含水量以及促进臭椿的生长,其中保水剂+地膜+生根粉综合技术处理的效果最好,保水剂+地膜处理的次之,最后是保水剂处理。干旱或荒漠地区采取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覆盖范围之内,因常年降水集中、降水量少,干旱情况严重。为提高造林效果及苗木成活率,要合理地使用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以实现荒山绿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周平 《种子科技》2020,(9):48-49
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为有效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手段。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选择树种,可以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造林效果。主要阐述了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分析了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提出加强在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有关人士强调,"十三五"时期,全国林木种苗工作要树立"生态安全种苗为先,国土绿化良种为本"的理念。目前,我国东、中、南部湿润地区造林绿化任务接近完成,扩大森林面积潜力有限,主要立足森林提质增效,加强森林抚育和森林经营。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用地资源丰富,绿化空间广阔,主要立足扩大森林面积,加强科学造林,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林木种苗发展。在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今年的植树造林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产品数据,构建Ts-NDVI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析评价云南曲靖市2010—2012年的干旱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曲靖市遭遇了非常严重的干旱灾害,受灾面积高达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基于TVDI指数的旱情动态监测方法适合云南省曲靖干旱监测。本研究建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提高了干旱监测的实用性,在曲靖市干旱监测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广泛应用到该地区干旱监测研究中,为曲靖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