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O2浓度(A-CO2,400μmol·mol-1)和CO2浓度升高(E-CO2,600μmol·mol-1)两个CO2处理,高氮(HN,1.25 mmol·L-1 NH4NO3)和低氮(LN,0.25 mmol·L-1 NH4NO3)两个氮水平。分析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叶片和根系中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氮素同化酶活性、叶片生理特性、光合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外源硅(Si)和CO2加富对Ca(NO3)2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Si和CO2加富缓解番茄Ca(NO3)2胁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培法,以2叶1心的“中杂9号”番茄幼苗为试材,CO2浓度分别设置为常规(400±20)μmol·mol-1(以4表示)和加富(800±20)μmol·mol-1(以8表示),Si浓度设置为1.5 mmol·L-1的Na2Si O3·9H2O(以Si表示),以常规CO2浓度、正常营养液为对照(以CK表示),研究外源Si和CO2加富处理对100 mmol·L-1Ca(NO3)2胁迫(以Ca表示)下番茄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水分代谢、...  相似文献   

3.
以‘骨里红’梅3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对矮壮素(CCC)、多效唑(PBZ)、三碘苯甲酸(TIBA)3种生长抑制剂各设置4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矮壮素、多效唑为500、1 000、1 500、2 000 mg·L-1;三碘苯甲酸为50、100、150、200 mg·L-1),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及种类的抑制剂对营养生长阶段梅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中高质量浓度(≥1 000 mg·L-1)的多效唑对株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当年生枝径的调节作用最强,调节效果显著优于喷施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处理。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在不同程度对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喷施三碘苯甲酸则对植株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3种抑制剂对‘骨里红”梅的调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效唑、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外施质量浓度为1 500 mg·L-1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纳他霉素处理浓度以及处理方式对电商物流运输过程中葡萄品质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 g·L-1两组浓度分别使用浸泡和喷雾两种方式处理葡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处理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1.0 g·L-1喷雾处理,葡萄的脱粒率仅为4.69%,腐烂率不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0.69百分点,总酸含量下降20.0%,呼吸强度为39.46 mg CO2·kg-1·h-1,果实硬度为5.04 kg·cm-2,可有效减少葡萄营养流失,保持葡萄外观和风味,使葡萄经过物流运输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商品价值。因此,使用纳他霉素应用于葡萄电商物流运输过程保鲜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一套完整高效的白花悬钩子(Rubus leucanthus Hance)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叶片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外植体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进行了组培苗移栽。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式为2%NaClO溶液2 min+0.1%HgCl2溶液5 min,实现了污染率最低(23.33%)、存活率最高(73.33%);最佳的丛生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0.5 mg·L-1 KT+0.5 mg·L-1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诱导率为93.33%;6-BA与KT对增殖系数有显著影响,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5 mg·L-1 6-BA+1.5 mg·L-1 KT+0.4 mg·L-1 NAA,培养20 d的增殖系数达7.84;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生根率为10...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钼对SD大鼠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30只),雌雄鼠分别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钼50组、钼100组、钼200组、钼400组,适应后进行试验,自由进食及饮水,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0、100、200、400 mg·L-1钼酸钠(Na2MoO4·2H20),以此建立试验动物模型,试验周期为28d,试验结束后抽血测定各组SD大鼠血气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雄鼠钼50组、钼100组、钼200组pO2和pO2(T)极显著降低(P<0.01),钼400组pO2和pO2(T)显著降低(P<0.05);钼200组、钼400组La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雌鼠钼50组K+极显著升高(P<0.01);钼100组K极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Glu)极显著降低(P<0.01);钼200组K+显著升高(P<0.05),Glu极显著降低(P<0.01);钼400组Glu极显著降低(P<0.01),而ctCO2、pH、HCO3-(act)、HCO3-(std)、BE(ecf)、BE(B)、BB(B)、pH(T)升高(P>0.05)。说明钼剂量达50 mg·L-1时,雄鼠出现缺氧并呈浓度依赖性;钼剂量达100 mg·L-1时,雌鼠出现糖代谢障碍并呈浓度依赖性;钼剂量达200 mg·L-1时,雄鼠Lac升高,出现脱水、缺氧或肝肾功能异常等;钼剂量达200 mg·L-1时,雌鼠酸碱状态指标异常,机体存在明显的代谢性碱中毒。  相似文献   

7.
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讨赤霉素(GA3)、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6-苄氨基腺嘌呤(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配比组合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处理均能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坐果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果梗粗度,可改变果形指数和果实色彩鲜艳度,GA3、CPPU、TDZ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加链霉素(SM)处理果实无核化100%,5 mg·L-1以上CPPU或TDZ使果实空心率提高,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根据试验结果,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为:第一次处理在花满开后1~2 d, 12.5 mg·L-1 GA3+2 mg·L-1 CPPU+4 mg·L-1 6-BA+200 mg·L-1 SM花序浸蘸;第二次处理在花满开后12~15 d, 25 mg·L-1 GA3+5 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2、T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7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毒力和诱驱行为,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毒力,应用嗅觉仪检测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驱避性。结果表明,7种植物源成分对百香果蓟马毒力为:马鞭草烯酮(LC50=157.359 mg·L-1)>丁香酚(LC50=312.678 mg·L-1)>D-柠檬烯(LC50=370.241 mg·L-1)>臭椿酮(LC50=421.410 mg·L-1)>茉莉酸甲酯(LC50=2 704.755 mg·L-1)>香茅醛>(LC50=5 105.572 mg·L-1)>槟榔碱(LC50=5 554.923 mg·L-1);7种植物源成分对百香果蓟马诱驱行为表现为,D-柠檬烯对蓟马有显著的吸...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矿质元素、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普通油茶花粉的萌发条件。结果表明:0.5~5.0 mg·L-1赤霉酸(GA3)、0.5 mg·L-1萘乙酸(NAA)显著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大花粉萌发率分别为59.07%,71.29%,而高浓度的NAA、GA3(50 mg·L-1)却极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10~50 mg·L-1 MgSO4处理的萌发率为56.88%~65.83%,24 h最大花粉管长度为2 809.56μm。50~150 mg·L-1 CaCl2·2H2O处理的萌发率为59.91%~63.28%,24 h最大花粉管长度为2 770.11μm,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Ca2+的抑制剂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乙烯利(ETH)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两年生黑加仑盆栽苗新梢为外植体,探索在不同无机盐含量、蔗糖浓度、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条件下,黑加仑腋芽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并结合试管扦插的方法建立黑加仑稳定增殖体系。结果表明,黑加仑腋芽诱导的最优条件为:1/2 MS+0.5 mg·L-1 IAA+2.0 mg·L-1 GA3+20 g·L-1蔗糖;在MS+0.25 mg·L-1 IAA+2.0 g·L-1活性炭+2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可获得生长健壮的黑加仑组培壮苗。本试验建立了黑加仑组培稳定增殖体系,可为黑加仑工厂化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喷施铜和硼肥对忍冬生长生理及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铜、硼肥对忍冬生长生理及金银花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忍冬栽培技术和提高其药材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铜肥(10、30、50 mg·L-1)、硼肥(20、40、60 mg·L-1)单施与组合配施的方法开展大田试验,测定忍冬叶片光合色素、花蕾生长指标及金银花营养物质、药用成分以及矿质离子含量等指标,以初步确定有利于其花的产量与药用品质提升的最佳铜、硼肥组合。[结果]适宜浓度的铜、硼肥有利于增加忍冬总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铜、硼肥则起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硼肥可显著增加忍冬花蕾的长度,适宜配施铜、硼肥可显著增加花蕾鲜重,以B1Cu2处理(B 20 mg·L-1,Cu 30 mg·L-1)最佳。单施铜、硼肥比配施铜、硼肥处理对金银花营养物质的影响显著,其中B2处理(B 40 mg·L-1)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Cu1处理(Cu 10 mg·L-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发酵生产GSH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1 g·L-1、酵母膏4 g·L-1、NH4Cl 6 g·L-1、KH2PO4 2.0 g·L-1、MgSO4 0.5 g·L-1,pH 6.0,在此条件下,GSH理论产量达79.51 mg·L-1。经3批次平行试验验证,GSH实际产量均值为80.5 mg·L-1,与预测值相近,较优化前产量(65.03 mg·L-1)提高了约19.2%。  相似文献   

14.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低O2/高CO2对玉露香梨贮藏期保绿效果及品质维持的效果,为生产上延长‘玉露香’梨贮藏寿命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 分别将商业成熟的‘玉露香’梨进行1.0 μL·L-1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1% O2、3% CO2气调(controlled atmosphere,CA)贮藏以及1.0 μL·L-1 1-MCP结合1% O2、3% CO2气调贮藏,以普通冷藏为对照,分别于贮藏210和240 d及货架7 d时,测定果皮颜色、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等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果实乙醇、乙醛含量以及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调查并计算果柄、果心褐变指数。结果 与普通冷藏相比,1-MCP、CA以及CA+1-MCP均可使‘玉露香’梨果实外观保持较好的绿色,有效减轻果面油腻化程度,在冷藏240 d及240+7 d货架时,CA+1-MCP对果皮绿色维持及油腻化控制效果更明显。1-MCP和CA均可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下降,CA可抑制果心和果柄褐变,但CA降低了果实抗坏血酸含量,CA+1-MCP减缓了CA对果实抗坏血酸的破坏作用。CA+1-MCP对乙醇和乙醛的抑制作用在贮藏240 d时效果更明显,且20 mg·L-1的乙醇含量在‘玉露香’梨耐受阈值以下。CA+1-MCP和1-MCP对果实乙烯释放量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240 d时,CA+1-MCP和CA对果实呼吸强度的抑制效果好于1-MCP。结论 ‘玉露香’梨较耐低O2和高CO2,CA+1-MCP对‘玉露香’梨的保鲜效果体现在210 d以后。因此,冷藏期在210 d以内,采用1.0 μL·L-1的1-MCP处理;而冷藏期210 d以上,则需1% O2、3% CO2的低O2/高CO2的CA结合1.0 μL·L-1的1-MCP处理,可保持果实较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杨树品种对重金属复合胁迫的耐受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Pb(NO32和ZnSO4复合胁迫处理对小黑杨、黑青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杨和黑青杨苗高、地径均与铅锌复合胁迫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总叶绿素质量分数随复合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铅锌复合胁迫质量浓度为800/1 600 mg·L-1时抑制作用最大,此时黑青杨苗高、地径、叶绿素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2.28%、10.00%、50.91%,小黑杨苗高、地径、总叶绿素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4.10%、19.75%、36.00%。低质量浓度复合胁迫(Pb2+/Zn2+<200/400 mg·L-1)对小黑杨、黑青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生成起到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Pb2+/Zn2+>400/800 mg·L-1)则抑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生成。小黑杨、黑青杨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简称5-ALA)对苹果疏花的作用,减少农场劳动力使用和成本投入。[方法]在苹果园疏花试验中喷施不同浓度的5-ALA,试验出苹果园疏花的最佳浓度;通过不同浓度5-ALA在授粉前后不同时间间隔处理柱头,以获得5-ALA的最佳使用时间;并通过离体培养不同浓度的5-ALA溶液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其对苹果的疏花效应和使用浓度。[结果]用0~400 mg·L-1的5-ALA处理苹果盛花期的花枝,其中疏花效果最好的是200和400 mg·L-1的5-ALA,坐果率仅为19.1%和21.6%,可以达到人工疏花的效果。在0~200 mg·L-1的5-ALA溶液花粉萌发试验中,10 mg·L-1的5-ALA可以对花粉的萌发起到促进作用,10 mg·L-1的5-ALA明显使得花粉粒萌发率和花粉管的长度更加长,萌发率也比对照高了8.8%。而20、50、100 mg·L-1的5-ALA均...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了100、150、200 mg·L-1外源Se和50、100、150 mg·L-1外源VC对水稻200 mg·L-1锌锰复合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Se和VC均能对锌锰复合胁迫起到缓解作用,且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缓解效应越好,其中以150 mg·L-1 VC的效果最佳。可能是Se和VC通过增强植株的抗氧化能力来减少锌锰复合胁迫带给植物的损伤,VC的效果强于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沼液富含氮素是其农田利用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沼液中还含有大量的HCO3-。探讨沼液还田过程中HCO3-的转化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沼液替代化肥,实施化肥减量及沼液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设置沼液原液(BS)、去除HCO3-的沼液(BS?B)、去离子水加HCO3-(W+B)和去离子水(W)4个处理,采用13C标记技术,通过水稻苗期盆栽试验,观测CO2释放特征,同步分析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胞间CO2浓度、干鲜重、株高,以及上覆水和土壤pH、HCO3-、NH4+含量等的变化。【结果】 (1)BS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9.55—38.07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4 654.06 mg·kg-1;BS?B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4.55—17.25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780.68 mg·kg-1;W+B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3.93—26.33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1 274.07 mg·kg-1;W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3.22—11.90 mg·kg-1·h-1,累计释放量为2 265.20 mg·kg-1。BS处理下CO2平均释放速率分别是BS?B和W+B的4.18倍和2.44倍,净累计释放量分别是BS?B和W+B的5.96倍和3.65倍,均显著高于BS?B和W+B处理。同时,BS处理下的CO2净累计释放量大于BS?B与W+B两个处理之和,因此HCO3-与沼液中其他组分在对CO2释放影响方面存在协同效应。(2)培养期内BS处理下13CO2的净累计释放量为32.87 mg·kg-1,占土壤-水稻系统CO2净累计释放量的0.71%;W+B处理下13CO2的净累计释放量为13.18 mg·kg-1。相比较而言,BS处理下的13CO2净累计释放量显著高于W+B(P<0.05),这表明沼液中的其他组分促进了HCO3-向CO2的转化。(3)BS和BS?B处理在前12 h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B和W处理;添加培养液后2—7 d,BS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值显著高于BS?B,同时,整个培养期间均显著高于W+B处理(P<0.05),沼液中的HCO3-显著改善了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相比较而言,BS处理前5 d胞间CO2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BS和BS?B处理下水稻株高和水稻鲜重均显著高于W+B和W处理(P<0.05),4个处理间水稻干重无显著差异。(4)BS处理水稻幼苗固定的13CO2量为4.05 g·kg-1,标记物H13CO3-利用率为18.54%;W+B处理的13CO2固定量为3.29 g·kg-1,H13CO3-利用率为14.20%。H13CO3-源的13CO2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有利于水稻生长。(5)BS和W+B处理下CO213CO2释放速率均与上覆水和土壤HCO3-含量、pH显著相关;同时,BS和W+B处理下水稻光合速率均与土壤中HCO3-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沼液还田,大量HCO3-转化显著促进了CO2的释放,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土壤中的HCO3-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CO2释放和水稻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水稻对沼液中的HCO3-具有更高的利用率,沼液中的HCO3-存在明显的类CO2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盐碱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筛选燕麦耐盐碱种质及耐盐碱评价指标。本研究通过1∶1(NaCl∶NaHCO3)盐碱混合液对皮燕麦“坝燕4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种子萌发期及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设50mmol·L-1(C1)、100mmol·L-1(C2)、150mmol·L-1(C3)200mmol·L-1(C4)4个胁迫摩尔浓度,以蒸馏水为对照(CK),种子萌发期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苗期测定根系、叶片抗氧化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参试不同浓度下2个燕麦品种进行耐盐碱综合评价及耐盐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所测定的指标整体表现出抑制作用,同胁迫浓度下,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苗期根系、叶片抗氧化性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白燕2号”均优于“坝燕4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根系、叶片所测定的7个指标转换成2个主成分,根系、叶片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956%和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