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树木生长与土壤盐分的关系、树木的耐盐能力、耐盐树种的选择等几方面作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即通过改进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碱性土壤及种植绿肥等几方面来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土壤微生物特征及牧草生长对宁夏盐碱地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秸秆、有机肥、烟气脱硫废弃物、盐碱地改良剂4个改良措施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苜蓿生物量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改良措施对苜蓿的株高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改良后苜蓿株高增加了13.8%~33.3%,苜蓿干重增加了21.9%~125.0%,依次表现为有机肥>秸秆>改良剂>脱硫废弃物>对照。各改良措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主要碳源有2-羟基苯甲酸,α-环糊精,D-木糖,苯基乙胺,糖原等;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有机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数中细菌的比例,降低了放线菌和真菌的比例;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多样性与苜蓿株高、产量之间成显著(P<0.01)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盐碱地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可以作为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修复利用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对解决盐碱化土地有序利用、促进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加重与扩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方法与技术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盐碱地修复利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效与进展。盐碱地改良方式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与综合措施。不同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盐碱地改良效果,将不同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盐碱地修复利用集成技术体系并不断探索新的改良材料、改良技术,同时拉长对改良效果的评价与监测时限将成为今后盐碱地修复利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及农产品种植均受到盐碱地的明显制约,通过对盐碱地改良以及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展开的研究,认为盐碱地改良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对土壤进行合理灌溉和改善土壤盐度,应用化学手段和生物改良手段,改善和提高盐碱地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地面蒸发强烈,土壤盐分聚集地表形成盐碱地,大部分属于次生盐渍化,而且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新疆农业的发展。酸碱平衡护理剂能迅速改良盐碱地,降低土壤pH值,其作用机理是:利用酸碱平衡理论和碳酸盐遇酸分解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论述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的如何改良;利用电厂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碱化土壤,消除Na离子对水稻的毒害,灌排水洗碱,目的是耙碎土块洗走盐碱,稻草腐熟还田,降低土壤客重。盐碱地如何培育水稻壮秧,选PH在7.5以下轻碱土育苗、用杀菌剂种子包衣,控棚温防立枯病、稻田养殖增加有机肥,增温增氧、疏松土壤、弥补耕层土壤缝隙减少漏水。盐碱地,水田合理增施锌、磷、硅肥平衡养分。盐碱地水稻病虫害和水田新生杂草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改良对于现阶段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生态分析,阐明了现阶段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综述了用于盐碱地改良的传统方法,及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快速改良肥、培肥土壤等改良新工艺,并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与分析。建议加强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和高效盐碱地改良剂方面的研究,建立盐碱地水盐预报、监测和评价系统一体化,按生态位引种耐盐经济植物,综合治理改良滨海盐碱土,旨在建立天津滨海地区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现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璐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180-185
盐碱地改良对于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生态分析,阐明了现阶段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综述了用于盐碱地改良的传统方法,及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快速改良肥、培肥土壤等改良新工艺,并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与分析,建议加强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和高效盐碱地改良剂方面的研究,建立盐碱地水盐预报、监测和评价系统一体化,按生态位引种耐盐经济植物,综合治理改良滨海盐碱土,旨在建立天津滨海地区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种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水质、土壤普遍存在碱性,如何掌握正确的盐碱地绿化种植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对提高盐碱地区城市绿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施入改良肥对土壤水质进行改良盐土型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内含现代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合物及多种吸盐物料,含量为30%的有机质及适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因为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的pH值为5.5,因此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且对改良微咸水也有一定的效果。众所周知,盐碱土改良中,改良碱土容易,改良盐土难。因此,可利用离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土壤是中国重要的一种中低产土壤类型,由于土壤退化,盐碱地成了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生物炭作为农业的土壤改良剂、碳封存体和肥料的缓释载体越来越被广泛地认识和关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前景重大。通过综合分析生物炭的施加对盐碱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变化、微生物方面及作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分析生物炭在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总结了生物炭在盐碱地改良的可能机制,以期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发展,综述了国内外对环境因子——土壤、水体、植被、气候方面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多为某一种环境因子的治理措施,对各环境因子综合措施研究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气候改良措施方面。今后还需要研究滨海盐碱地低碳修复措施,以及对各环境因子采用治理技术与管理政策并举的综合生态修复措施,并针对植被修复、雨水系统、气候改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盐碱地改良迫在眉睫。以玉米先玉335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的盐碱地条件下,探究新型改良剂乙酰化葡萄糖与尿素、磷肥和有机肥的不同配施组合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化葡萄糖、尿素、磷肥和有机肥混合施用对盐碱地改良效果最为显著,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降低了0.32;玉米叶片的SPAD值提高了50.834,净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了21.8μmol/(m~2·s);玉米拔节期和收获期的株高与茎粗均有极大增加,分别增加了45.99,0.36 cm和77.13,0.50 cm;玉米穗长、单穗质量、百粒质量以及穗粒数均有极大增加,分别增大了5.06 cm、118.216 g、11.123 g和271.8粒。改良剂乙酰化葡萄糖与肥料的混合施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可以作为未来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棉田废弃物还田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主要的种植作物。本试验设在利津县毛坨村,利用棉籽、棉秆、废棉等棉田废弃物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棉田废弃物还田对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滨海盐碱地改良及棉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棉籽、棉秆、废棉处理的土壤容重均递减,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递增,并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棉田废弃物还田的土壤pH、含盐量含量明显降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明显升高。改良效果呈:棉籽处理>棉秆处理>废棉处理。(2)棉田废弃物还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棉花产量和土壤呼吸强度均比对照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依次为:棉籽处理>棉秆处理>废棉处理。(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改良作用在减弱。总之,棉田废弃物以棉籽改良盐碱地效果最好,棉秆次之。  相似文献   

14.
在盐碱地上建植草坪,不仅能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还可以减少地表蒸发,抑制土壤返盐。但是,在盐碱地上建草坪,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才能保证草坪的建植成功及长期使用。 盐碱地的改良 由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土壤结构差,对草坪草的生长极为不利,在建植草坪前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改良的方法主要有:排涝除盐法,即通过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达到排涝除盐的目的;洗盐法,即利用淡水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在新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型盐碱土壤改良剂一酸碱平衡护理剂的实地试验,可为开发和改良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南疆盐渍化棉田FA旱地龙施用效果及推荐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中国重要的棉粮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土壤盐碱化与次生盐碱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改良盐碱地一直是研究热点。腐植酸型土壤改良剂FA旱地龙施入低肥力重盐渍化棉田,以改良土壤盐碱以及棉花长势及产量为评价指标,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合适的施用量。结果表明:(1)FA旱地龙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对FA旱地龙施用量和土壤保水性能做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将0~60 cm深度土壤盐分控制在0.5 ms/cm左右;(3)随着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茎粗、棉花叶面积和产量均增加。最终从产量、脱盐效果、FA旱地龙投入成本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新疆南疆盐渍化棉田施用FA旱地龙改良剂1500~2950.5 kg/hm2之间,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保水抑盐以及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棉下渔”、“上粮下渔”盐碱地开发模式始于20 年前。近几年来随着养虾效益的提高,在山东博兴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上棉下渔”模式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可以为下一步大力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博兴县选择3 个取样点,分别为未经开发的盐碱土,通过“上棉下渔”模式改良2 年和20 年后的台田土。为减少取样点土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的这3 个取样点都相距在10 km以内;每个取样点在5 个土层取样,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对3 个取样点不同土层的土壤总盐度、碱度、pH 值、有机质及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2 年后,脱盐率达到59.7%,开发20 年之后,脱盐率达到90.3%;开发2 年后,土壤碱度变化不大,20 年后,土壤碱度由最初的2.004×10-3 mol/L 下降到0.6311×10-3 mol/L,说明土壤碱度改良难度较大;随着开发年数的增加,各土层pH值都较未开发时有所下降,逐渐接近中性;开发20 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58%;在0~20 cm土层,开发2 年之后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是未开发的12.73 倍。总体上来看,“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上棉下渔”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疆盐碱地形成特点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盐碱地遍布于除山地和沙漠区以外的所有其它地区,成为我国盐碱地面积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区内现有耕地398.78万hm^2(不包括旱地),其中盐碱地达127.9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总数的32.07%。新疆农业生产全部依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土地资源。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生产能力差,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综述了盐碱对植物细胞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总结了盐碱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现状,以期为促进植物耐盐碱性研究、利用及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酸碱平衡护理剂和减帝溉在改良盐碱土壤、降盐降碱、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棉花产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本文进行了盐碱地滴施酸碱平衡护理剂和撒施减帝溉的对比试验,为盐碱地的改良、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