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夏两季,由于高温、高湿等原因,常引起饲料、垫料的霉变,鸡长期饲喂霉变饲料,容易引起鸡霉菌毒素中毒,发病鸡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从而造成霉菌毒素中毒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造成鸡只大批伤亡。对鸡霉菌毒素中毒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全年温度较高,降雨较多,雨量充沛,年相对湿度会持续保持在70%以上。温度较高,湿热环境下很容易引起饲料发生霉变,导致大量霉菌在饲料中寄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鸡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养殖户不能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饲料品质,向鸡群投喂存在霉菌毒素的饲料,很容易引起鸡霉菌毒素中毒症状的发生。饲料在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霉菌毒素,也是造成鸡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鸡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防控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发霉饲料和霉菌毒素中毒是世界范围内畜禽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畜禽食入霉变饲料后会导致减产,出现急、慢性中毒症,甚至死亡。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生产实践中发现,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雏禽,对霉菌毒素非常敏感,很容易中毒,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各种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当畜禽食入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霉菌便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毒性大小不一,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青霉毒素等。以霉变玉米引起多种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就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浅谈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是因饲料霉变产生的有害物质,普遍存在于饲料中,在饲养过程中,动物采食含有霉菌毒素饲料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文章阐述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霉菌中毒是养猪临床常见的中毒病,主要由饲料霉变引起,霉菌毒素种类很多,临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可造成猪肝脏、肾脏、肺等器官病变,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造成影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料监管,同时提升养殖场的管理水平;治疗本病需使用解霉剂,临床推荐含有葡萄糖氧化酶成分的兽药产品。  相似文献   

7.
正毒霉菌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全身出血和肝脏、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任何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重复添加和长期使用的累积效应,会造成急性或慢性药物中毒。对于蛋鸡养殖,常用药物有抗球虫药物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蛋鸡药物中毒。1蛋鸡霉菌毒素中毒作为鸡饲料的玉米、黄豆、花生、棉籽等作物及其副产品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鸡的霉菌毒  相似文献   

8.
霉菌中毒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多由饲喂受霉菌污染的饲料而引起,临床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及赭曲毒素等,可对全身组织器官造成破坏;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料管理,科学使用脱霉剂和解霉剂,建立霉菌防控体系;治疗本病首选葡萄糖氧化酶,有细菌混感的还需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霉菌毒素严重危害畜禽的生产性能。本文通过对霉菌毒素的来源和种类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的介绍,说明其危害性。并结合和产实践,介绍了几种预防、治疗霉菌毒素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炎热多雨的季节,贮存和运输途中的饲料往往因水分含量过高而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灰曲霉菌、寄生曲霉菌、镰刀霉菌和赫曲霉菌等有毒真菌的感染而导致霉变。这些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引起畜禽中毒,轻者抑制畜禽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导致畜禽死亡。因此,为了防止禽中毒,必须将饲料中的霉菌毒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能引起人和动物癌症、肝毒性等各种症状。霉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is)是因食人被霉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后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Nelson等,1993)。它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或使畜牧业生产蒙受损  相似文献   

12.
阴雨潮湿季节,霉菌常寄生于含淀粉的饲料、糠麸和玉米中,如果温度(28-32℃)和湿度(80—100%)适宜,就会大量生长繁殖,当生猪采食了被霉菌毒素感染的饲料时,在霉菌毒素作用下出现中毒症状,急性中毒可引起生猪死亡,慢性病例可见猪只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抗病力下降,并诱发多种疾病,霉菌毒素中毒会引起免疫抑制,注射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临床中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就一起霉菌毒素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病例的诊疗及防治,谈谈自己的体会。[1]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在养猪生产中有巨大的危害,可影响猪的生长、生殖。在猪霉菌毒素中毒时,早期科学的治疗对轻度中毒有一定的疗效,但深度中毒时晚期医疗效果并不理想,会导致兽医人员误诊。加强饲料管理及利用科学的脱霉方法有利于防控霉菌毒素中毒。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赤霉毒素对猪的危害,分析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及脱霉措施,以期为防控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霉菌普遍存在于饲料原料或淀粉含量较高的饲料中,许多霉菌在谷物饲料的生长、收获、储藏以及饲料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代谢和产生霉菌毒素,如果养猪场(户)饲喂猪的饲料发生霉败变质,其霉败变质的饲料即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如真菌和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蛋白质分解并产生的霉菌毒素等多种毒素,猪采食霉败变质的饲料后即会引起急性中毒,如果猪群长期采食少量的霉败变质饲料,也会引发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5.
正禽痘虽然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缓慢,影响产蛋率,诱发其他传染病。因此,禽痘病的预防和诊治对我国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1流行病学禽痘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蚊虫叮咬病鸡脱落和碎散的痘痂而导致病毒的扩散;也有的认为可经飞沫传播引起口腔、咽、喉部发生"白喉型"禽痘;饲养管理不善或饲料配比不当  相似文献   

16.
范志刚 《农村科技》2010,(7):116-117
<正>一、天然饲料仍然存在不安全因素天然饲料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至少包括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一些天然饲料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喂量过大或长期饲喂会引起动物中毒和畜产品残留。饲料安全性可能与生产饲料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质地有关。有些地区生产的饲料某些微量元素或重金  相似文献   

17.
禽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4种。禽痘发生范围广,涉及禽类品种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也会发生曾出现过禽痘和其他病毒同时感染的鸡群中。带毒病鸡和其分泌物、排泄物、病痂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蚊虫对禽痘的传播也不可忽视。根据禽痘发生的特点和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主要是通过刺种和气雾免疫,进行疫苗接种。对于已经感染禽痘的鸡群,应该将病鸡隔离,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消毒,并对未发病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霉变饲料的危害霉变饲料中含有大量霉茵及毒素,家畜家禽采食被霉菌污染的饲草、饲料后,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引起机体相应部位的生理变态和病理变化。轻者机体患病、生产性能下降、经济价值降低,重者死亡,造成更大经济损失。由于霉菌毒素在机体内不易中和排除,这些毒物可长期存留于机体及其产品中。人们食用含有毒素的肉、奶、蛋食品,也可引起中毒,特别是黄曲霉素对人有致瘤作用,从而严重威胁着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湖羊对黄曲霉毒素的耐受力较强,饲喂颗粒料引起羊群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罕见。加之颗粒料从表面上很难看出霉变现象,养殖户容易忽视,兽医可能误诊。2019年11月裕安区一湖羊规模养殖场饲喂母羊泌乳颗粒料,引起霉菌毒素中毒。本文阐述了一例饲喂颗粒料引起湖羊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概述了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该病进行了诊断,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些地区饲料霉变问题相当严重,饲料霉变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除中毒和致死外,更重要的是不易被发现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生长受阻、生产性能和抗病力降低。故饲料中霉菌毒素有“隐形杀手”之称。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1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种类目前在饲料中发现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黄曲霉毒素B1(AFB1)、葡萄穗霉毒素(Stachybotryotoxin,SAT)、单端孢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这些霉菌毒素都能损伤机体特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