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目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变异毒株、野毒株并存背景下,只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已不足以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疫苗毒株隐蔽性强、检测难度大,不知道通过引种是否会将疫苗毒株带到猪场。因此,未来猪场生物安全不能只关注场外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以猪为本”的“1237”P氏生物安全立体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即在做好“控五流”等外部生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饮水安全、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度、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实现“与非共存,与蓝共舞”。所谓“立体防控”是指全方位的防控,而不是仅仅针对猪场大门的传统生物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小散户大部分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猪场硬件设施不完备及技术支撑匮乏,再加上猪场几乎没有生物安全防控意识,疫情暴发和传播风险很大。而非洲猪瘟的防控上仍无有效疫苗,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措施做好隔离和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等措施。因此,在非洲猪瘟有效疫苗研发投入使用之前,为能帮助广大的中小型养猪场降低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本文根据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情况,梳理了一些基本的防控策略,供广大的中小型养猪场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猪》2021,(5)
非洲猪瘟自暴发以来,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使得养殖户养殖信心受到重创。值得注意的是,猪场猪群的饮水管理与生物安全控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事关猪场的效益高低和管理成败。猪场在给予优质饮用水的时候,要做好饮水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母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饮水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环境下饮水生物安全防控,确保猪场的饮水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猪为本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猪瘟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我国长驱直入、攻城略地、为所欲为,在没有有效商品化疫苗前提下,生物安全是控制其疫情最为有效也是唯一途径,同时生物安全也成为养猪行业最热门、最关心的话题。而猪场传统的生物安全在非洲猪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基于此PSY应用研究院提出"以猪(pig)为防控中心"的P氏生物安全体系,旨在对"以猪场为防控中心"的现有生物安全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为当前猪场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生物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路鹏云  关翔  李结 《中国猪业》2021,16(4):87-88
自2018年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策略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地区本场实际情况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愈加严峻复杂,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呈现出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和强毒株并存的局面,且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延长、临床症状不明显、检出率降低,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人员和物资进出猪场、人与猪群直接接触是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生产区,并将其传播给猪的“最后一公里”。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入场是守好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防线。建立科学、可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的生物安全流程依然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唯一途径。针对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形势,建议根据各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人员和物资入场流程,以达到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外来病非洲猪瘟的传入,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要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促使生物安全防控被提上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暂未研制出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为有效防控好非洲猪瘟,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全面的防控措施。作者从基础防控措施、不同规模猪场应对法和特殊防控法三个角度,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现状进行综述,思考与总结提出:养殖过程应贯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方针;结合猪场实际在尽可能搞好生物安全的同时,防控好非典型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和常见细菌性疾病等基础性疾病,强化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有效防控猪场的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9.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优化的、全面的用于生猪生产和疫病防控的系统工程,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预防猪疫病发生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用来避免病原体进入猪群或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和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疫病在猪群内或猪场内向未感染猪散布或向其他猪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实现疫病控制、净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非洲猪瘟、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是我国猪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依靠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及疫苗的强化免疫,同时配合科学的监测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的暴发使我国养猪业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猪瘟及猪的重大疫病最有效的措施。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尚无针对非洲猪瘟的疫苗和对症药物。切断感染病毒途径,做好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有效措施。从食物及饲料管控、猪场分区管理、人员及车辆管控、清洗消毒措施等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下及后"非洲猪瘟"时代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开始大范围的传播。目前针对非洲猪瘟唯一有效的手段即为做好生物安全。很多猪场在总结自身猪场发病原因时,均因在售猪过程中存在生物安全漏洞,如何做好售猪环节非洲猪瘟的防控值得我们深思。笔者根据辽宁伟嘉兴城核心场售猪流程管理办法进行整理,希望为猪场售猪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在非洲猪瘟的疫情背景下,成本最低、隐患最小的防控方式还是生物安全措施。目前,大企业靠生物安全防控成功抵御非洲猪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即使今后有非洲猪瘟疫苗,强调生物安全和走净化路线也会越来越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猪价处于历史高位的当下,复养也成为热点,其中如何做好清洗和消毒,完善生物安全仍然是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在非洲猪瘟的疫情背景下,成本最低、隐患最小的防控方式还是生物安全措施。目前,大企业靠生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非洲猪瘟的疫情背景下,成本最低、隐患最小的防控方式还是生物安全措施.目前,大企业靠生物安全防控成功抵御非洲猪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即使今后有非洲猪瘟疫苗,强调生物安全和走净化路线也会越来越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猪价处于历史高位的当下,复养也成为热点,其中如何做好清洗和消毒,完善生物安全仍然是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猪只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对生猪养殖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阶段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防控非洲猪瘟,对于养殖场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本文就非洲猪瘟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及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加强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为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小规模猪场具有物资、人员和猪群进出少,猪场主直接参与生产执行意愿强等生物安全方面的优势,但却面临着缺乏技术指导、管理不规范、进出场随意性大、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造成中小规模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堪忧。综合上述诸多因素,中小规模猪场要想达到理想的非洲猪瘟防控效果,做好猪场围墙附近的“近身防控”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强、破坏性大的猪病.本文对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控,降低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等疾病风险的关键点进行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国家疫情通报2018年8月初,我国第一例非洲猪瘟在辽宁沈阳被发现,随后呈跳跃式传播到河南郑州市,江苏连云港、浙江乐清和云南昭通等地,给中国养猪业造成极大影响。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疫苗可以使用,根据病毒生物学特点,有很多消毒剂、溶脂剂都能将其杀灭,而且病毒在高温情况下更容易灭活。所以做好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关键。1猪场生物安全防控。1.1规模场要坚持自繁自养无论大、小规模场都要坚持自  相似文献   

19.
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之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关系着猪群疫病防控、养殖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以某规模猪场防范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例,阐述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实施分区管理和落实关键点控制等内容,以期在对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实践提供参考,不断提升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和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确诊,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重大创伤,许多养猪场心理恐慌,无所适从。在目前尚无疫苗的情况下,生物安全似乎成为防控非洲猪瘟唯一的措施,而消毒是生物安全措施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很多猪场将消毒作为猪场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甚至将生物安全与消毒等同起来,其中每周3次或每天1次的带猪消毒已成为一些猪场的制度,成为常态。高频次的带猪消毒在防控非洲猪瘟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