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铜仁市夏秋绿茶品质,提高夏秋茶原料利用率,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从铜仁市主栽茶树品种中筛选出香山早1号、浙农113及中茶108,通过分析其农艺性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进行夏秋茶适制性研究。结果表明:中茶108、浙农113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农艺性状优于福鼎大白茶;中茶108及浙农113制作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以《贵州绿茶第2部分:卷曲形茶》(DB52/T 442.2—2017)为品质判定依据,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在内含成分上,3个供试品种加工的夏秋绿茶生化成分指标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尤其是中茶108,加工得到的夏秋绿茶均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酚氨比、低儿茶素的生化特性,且配比适当。综合分析,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达到一级及以上优质绿茶标准。  相似文献   

2.
千岛银珍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方法]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等10个品种的产能性状和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芽头肥壮,产能较高,且制得的茶样品质较好,审评总分高于对照鸠坑群体种2分以上。[结论]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等品种较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区无性系茶树移栽成活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移栽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适合青岛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为龙井43、浙农113、浙农139、中茶108、千年雪等。以春季移栽成活率最高,夏季移栽因失水较多成活率较低,秋季移栽须在冬季进行保温防寒,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及时浇水保墒。  相似文献   

4.
修剪次数对茶树秋梢蓬面的培养有极显著的影响,2次修剪可以极显著增加秋梢枝条密度,减少茶树开花结果,控制茶蓬高度,提高春茶营养芽百芽重,对提高芽头品质有帮助;但品种之间有差异,春雨1号和中茶108效果最好,浙农117次之,龙井43无显著差异.对春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春雨1号2次修剪产量显著高于1次修剪,浙农117却是1次...  相似文献   

5.
以福云6号为对照,研究乌牛早、浙农113、迎霜等11个茶树品种在桂北山区三江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元宵绿、乌牛早、平阳特早发芽期比对照种早6~10d;除铁观音、毛蟹按照乌龙茶标准采摘显著高于对照种,其他品种的鲜叶产量低于对照种;乌牛早、平阳特早制茶品质优异,较全面,迎霜、梅占、浙农117制茶品质优良,除铁观音、毛蟹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赣南茶区推广的高光效茶树品种,为科学制定不同品种茶树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7月测定了9个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9个品种茶树光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茶树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位列前4的品种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茶108、浙农117、龙井43和乌牛早,4个品种之间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以龙井43最高,与乌牛早、中茶108差异不显著,但它们与浙农1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茶树光合能力位列前4的品种由高到低依次为龙井43、乌牛早、浙农117和中茶108.不同品种茶树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呈正相关(r=0.65),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负相关(r=-0.34);水分利用率(WUE)与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I)呈显著正相关(r=0.67);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与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显著正相关(r=0.68).[结论]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7和中茶108这4个茶树品种光合能力较强,具有高产潜力,适合在赣南茶区推广应用,但乌牛早和龙井43两个品种的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因此,生产上宜选择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栽培.安吉白茶为低光合、低蒸腾、水分利用率高的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更耐瘠薄与干旱;黄金芽为低光合、高蒸腾、水分利用效率低的品种,可作为特色品种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适量栽培,不宜在赣南山区大面积推广.中茶108、浙农117、赣茶3号3个品种的光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度遮荫.  相似文献   

7.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8.
《浙江农业科学》2004,(6):313-313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7hm^2、苗圃53hm^2。主要优良品种有浙农139、浙农117、浙农113、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长叶等30多个。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指导、采购。基地受理预订业务,及时供应优质茶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出适宜沂蒙山区生长的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农选择种植抗寒茶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引进的8个4年生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43、浙农113、迎霜、安徽3号、乌牛早、舒茶早、劲峰、福鼎大白茶)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结合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抗寒性试验分析,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乌牛早、安徽3号次之,抗寒性指数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劲峰、迎霜2个品种的抗寒性相对稍弱.[结论]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乌牛早、安徽3号适宜在沂蒙山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茶树品种筛选的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浙江茶区主栽的20个茶树品种,分析茶树品种的理化性状、芽叶品质特征与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的关系。在春季、夏季分别采摘20个茶树品种相同嫩度的1芽1叶鲜叶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分别加工成甜香型红茶,感官审评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素,检测春季干茶样内含物质理化成分。综合茶树品种性状、感官审评结果和理化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鸠坑早、铁观音、金观音、翠峰、浙农113、浙农117、迎霜、福鼎大白茶、春雨1号等9个品种适制甜香型红茶。  相似文献   

11.
白叶1号茶的研发推广为浙江茶叶产业优质高效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浙江省白叶1号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等产业化情况的发展变化,分析白叶1号茶品种繁育、特色施肥、防灾减灾、种养结合、标准化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研进展,提出加快白叶茶品牌建设、机械化采摘、连续化加工、特色小镇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展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在汉中地区的抗性、适应性、生长表现和绿茶品质试验研究,旨在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无性系良种。结果表明,中茶108和陕茶1号茶树的适应性好,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强,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育芽能力强。中茶108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比福鼎大白茶早5~8 d,陕茶1号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中茶108和陕茶1号所制绿茶品质优良,宜在汉中地区栽培及推广。并且总结了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快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北方设施茶园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选适宜北方设施茶园的茶品种,并明确其栽培模式和配套农艺措施,以从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引进的20余个无性系茶树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整地栽培模式、种植时间、茶品种、引进地对茶苗成活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品种茶苗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茶园深翻行间起垄栽培模式、春季茶苗假植后再进行移栽,栽植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的茶树品种有金萱、安吉白茶、中茶108、毛头种茶、平阳特早5个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罗汉1号、农抗早、碧香早、元宝茶、毛头种茶、龙井43。金萱、安吉白茶、中茶108、毛头种茶、平阳特早、龙井长叶、元宝茶、乌牛早、浙农117、龙井43、白毫早适宜在北方设施茶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15.
陕西引种浙农139和浙农117茶树良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浙农139和浙农117两个高抗茶树优良新品种,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法镇乡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浙农139和浙农117的扦插繁殖性能良好,插穗成活率在90%以上,茶苗出圃率在80%以上,茶苗质量优于国标一级扦插苗质量,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浙农139和浙农117发芽早,生长期长,抗寒、抗旱、抗病虫,产量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茶树抗性酶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壳聚糖对茶树抗逆性的作用,选取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 3个茶树品种,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喷施茶树叶片处理后,分别测定茶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100、200、300 mg·L-1的壳聚糖均可使3个茶树品种叶片中的抗性相关酶活性发生变化.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 3个茶树品种分别在200、100、200 mg·L-1壳聚糖处理时SOD活性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06.87%、58.55%、68.2%;在200、200、300 mg·L-1壳聚糖处理时POD活性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18.47%、20%、18.68%;在200、300、100 mg·L-1壳聚糖处理时PAL活性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33.55%、12.16%和31.33%.表明壳聚糖对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浙农6号等菜用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农6号、浙农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6号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3.7%和3.48%,品质好,商品性好,但对病毒病抗性一般,栽培时须及时防治蚜虫,以降低病毒病的发病率。浙农8号、浙鲜豆6号和辽鲜1号3个品种早熟性好,产量高,品质好,病毒病发病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8.
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在青岛地区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芽叶性状、成活率、萌发期、百芽重、干茶品质、生化成分、产量及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经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2个比较适合在北方茶区生长的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抗寒性强、成活率高的适制卷茶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农抗早、浙农113。  相似文献   

19.
四川名山引种浙江良种绿茶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浙农113和浙农117等5个浙江品种引进四川名山后新梢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川西茶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引进品种新陈代谢的强度和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变化。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增加,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含量减少,酚氨比也减小。这些生化成分的变化,使鲜叶原料更适制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性较差,定植成活率显著低于CK及其他品种(系)。物候期方面,‘川农黄芽早’、‘中选10号’、‘浙农901’等6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比CK早,其中最早的‘川农黄芽早’一芽一叶期比CK早4~15天;‘中茶112’、‘川沐28’、‘浙农902’的物候期与CK相近;‘青心1号’、‘TRI25’、‘浙农702’等5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晚于CK,其中最晚的‘青心1号’一芽一叶期比CK晚3~12 d。产量方面,‘马边绿1号’和‘川沐28’的平均产量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约52%和39%;而‘青心1号’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低约41%);其他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审评显示,‘TRI23’、‘浙农902’、‘马边绿1号’、‘川沐28’、‘保靖黄金茶1号’的烘青绿茶具特殊花香或花香较显、滋味浓醇,更易加工优质绿茶。从14个外引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