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两优培九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大通湖采用田间试验,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7∶3和6∶4的处理产量较高,分别为9 877.5 kg/hm2和9 637.5 kg/hm2,并具有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还发现每生产100 kg稻谷水稻植株需要吸收氮素1.50~2.05 kg,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所需吸收的氮素增加。建议生产中重视氮肥作穗肥的施用和穗肥分次施用。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选择超级杂交早、晚稻组合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陆两优996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和N素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递增,淦鑫688稻谷产量和N素积累量以中等密度处理M2和M3较高.有效分蘖期随着密度降低而后移,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递增.有效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移栽基本苗数和最高茎蘖数显著负相关,低密度有利于提高成穗率.早稻移栽基本苗数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群体自动调节能力不如晚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随密度的提高而递减.二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率与其分化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穗肥氮施用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氮素吸收、籽粒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两系杂交早稻施N 180 kg/hm2,30%作穗肥、70%作基肥的稻谷产量最高,比施N 180 kg/hm2 10%作穗肥和施N 120 kg/hm2 30%作穗肥两个处理均增产6.2%。晚稻在施N 210 kg/hm2条件下,仍以30%作穗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3个施氮量平均,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表现为30%作穗肥>20%作穗肥>10%作穗肥,氮肥利用效率表现为30%作穗肥<20%作穗肥<10%作穗肥。与其他氮素穗肥比例处理比较,氮肥30%作穗肥、70%作基蘖肥的分配方案能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0.09~0.38个百分点,其中又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增加较多,赖氨酸次之;且稻米产量、总氨基酸积累量和必需氨基酸积累量分别增加5.4%~27.5%、5.4%~30.4%、15.1%~36.0%。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盐粳456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保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前提下,氮肥适当后移,增加穗肥的比例,可协调水稻的群体指标,有效控制分蘖高峰期群体茎蘖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与单位面积颖花量;有利于提高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可获得最高单产788.2 kg/667 m2,比5.5∶4.5和7∶3的处理分别增产1.2%和11.9%。  相似文献   

5.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203在施氮量为207 kg/hm2时产量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232.5 kg/hm2时产量最高;淦鑫203和淦鑫688分别在施氮量为234 kg/hm2和232.5 kg/hm2时的干物质生产量最大;淦鑫203在施氮量为153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197.7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认为淦鑫203和淦鑫688在生产中的合理施氮量可以分别确定为180~207 kg/hm2和197.7~232.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南方晚粳稻适宜的氮肥运筹,设计3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N210(210 kg/hm~2)、N255(255 kg/hm~2)及N300(30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为5∶2∶3,并在N255施氮水平下设置4种不同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分别为BR6(6∶2∶2)、BR5(5∶2∶3)、BR4(4∶2∶4)及BR3(3∶2∶5),研究氮肥运筹对晚粳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晚粳稻产量先增后降,与N255处理相比,N300及N210处理分别降低1.8%~2.0%和6.0%~7.2%。随施氮量增加,晚粳稻氮素总积累量增加,抽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及该阶段占总氮素积累量的比例、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均降低。随基肥施氮比例降低,晚粳稻产量、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均先增后降,镇稻11号和甬优2640分别在BR5和BR4处理时最高,但两品种在这2个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随基肥施氮比例降低,晚粳稻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抽穗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及该阶段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均增加。在江西等双季稻区,建议施氮量以25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以(5∶2∶3)~(4∶2∶4)为宜,具体因品种特性而异。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不同时期氮肥配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为材料,研究机插秧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施用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固定的情况下,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Y两优1号机插秧的生育期影响不大;适当增加穗肥施用比例,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从而增加有效穗数,以及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氮肥的合理施用也有利于提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Y两优1号机插秧的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以6:4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中稻品种天优3301为材料,设置施用氮肥4种不同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处理,研究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中稻天优3301产量影响较大。在施纯N11kg/667m2中等肥力条件下,最优施用方式是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4.5∶3。  相似文献   

9.
选用佳辐占进行早稻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比试验,设置不同基蘖肥、穗肥比例及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处理。通过对早稻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考查,结果表明:基蘖肥、穂肥比例以6∶4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相比产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穗肥施用时期以倒4、倒2叶各半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相比产量增加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超级稻天优3618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对天优36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比例为7∶3、6∶4、5∶5的处理产量较高,比10∶0、9∶1、8∶2处理增产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和收获指数高、籽粒饱满。因此,适当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有利于超级稻产量的增加,考虑到中期施肥安全性问题,7∶3是超级稻天优3618比较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比例。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品种盐粳18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88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2∶5∶3的B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颖花数、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的百分比及结实率、氮素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产量达720.45 kg/667 m2,分别比C(3∶4∶3)、D(3∶5∶2)、A(2∶4∶4)处理增产1.11%、2.93%、7.83%。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超级杂交早稻陵两优268在“三定”栽培、免耕摆栽、传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特点、干物质生产特性、氮素吸收量及其利用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三定”栽培处理齐穗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有效穗较多,产量较高,氮素吸收量分蘖中期和幼穗分化期较低,齐穗期和成熟期较高,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较高;免耕摆栽处理有效穗较多,但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居劣势;氮吸收特点与“三定”栽培处理相似,但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比“三定”栽培处理略低.表明陵两优268采用“三定”栽培法可实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稻产量及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稻11号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钵苗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或6∶4时,2个品种穗粒结构协调性好;群体茎蘖消长平稳,最终成穗率达70%以上,并能增加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最终实产明显高于其他比例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湘南双季稻适宜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盛泰优018和H优518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湘南双季稻氮素吸收、转运与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其蘖肥、穗肥、粒肥比例分别为7︰2︰1(N1)、6︰3︰1(N2)、5︰4︰1(N3)。结果表明:(1)早、晚稻N2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其平均双季总产量较后两者分别提高11.86%和5.24%,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2)各品种全株、穗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N2>N3>N1;(3)各品种各处理成熟期氮素分配系数均表现为穗部>茎鞘>叶片,各品种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与转运率及其对穗部贡献率均表现为N2>N3>N1;(4)处理间在氮素利用效率这一指标上的差异不大,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N2>N3>N1,氮生理效率与氮素收获指数以N2和N3处理较大。氮肥运筹显著影响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N2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偏生产力、氮生理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是湘南双季稻较理想的氮肥运...  相似文献   

15.
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本研究在总施氮量(195 kg/hm~2)和基肥氮用量(占总施氮量的50%)不变的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的分蘖肥与穗肥氮的比例,即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2∶3(T1)、5∶3∶2(T2)、5∶4∶1(T3)、5∶5∶0(T4)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穗肥氮用量对优质晚稻泰优871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T1、T2和T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T4处理每穗实粒数显著低于T1和T2处理。各处理间糙米率、精米率和胶稠度差异不显著;T1处理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的垩白度显著低于T1和T3处理;T2处理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T3处理,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T1处理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且总施氮量和基肥氮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基、蘖、穗肥氮的比例为5∶3∶2时,泰优871能够协同实现其丰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对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穗重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50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8 750.2 kg/hm2;穗数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28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9 083.3 kg/hm2;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纯氮用量为128 kg/hm2时大米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设定4种氮素基蘖穗肥比例试验,3次平衡施用明显优于2次集中施用,合理的运筹能提高氮肥的农学效率,与习惯2次施肥比较,每k纯氮可增加稻谷产量2.15kg,每hm。可提高产量355kg;同时试验表明提高后期氮肥的比例,会降低谷草比,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性产生影响,因此前氮后移的程度要适宜。一般栽培应掌握穗肥25%,基蘖肥75%,且蘖肥比例略高于基肥的运筹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东风、西安两地大区试验,探讨了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基蘖与穗肥比为25∶3∶的GN处理,在N-n叶龄期够苗后,高峰苗得到较好控制,获得高成穗率;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08.9、743.4 kg/667 m2,两处理的产量也最高,分别为759.7、805.9 kg/667 m2;基蘖肥所占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分蘖率,对叶龄影响不大,但过重施用基蘖肥,无效分蘖多,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降低,而适量增加穗肥,有利于提高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  相似文献   

19.
氮素运筹对超级稻Ⅱ优084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在水稻特高产生态区(云南涛源),以超级杂交稻Ⅱ优084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0、150、300、450 kg/hm2)和2个施氮比例(基蘖肥∶穗肥=8∶2、5∶5),分析了各处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倒伏指数及茎秆形态学特性,以明确氮素运筹对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素用量增加,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显著扩大了群体库容量。但水稻抗倒伏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加显著下降,表现在茎秆倒伏指数显著增加,弯曲力矩、折断部位至穗顶的长度及鲜质量显著增大,折断弯矩、弯曲应力显著降低。氮素后移虽然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是降低了茎秆折断弯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20.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