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适宜光强及不同生境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棘茎楤木和树参对林窗(A)、林缘(B)和林下(C) 3种生境下的光合生理响应,以期更好地林下推广种植。结果表明,在光强较高的A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均较低。结合光响应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棘茎楤木和树参在A生境下出现了光抑制现象。而C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较高,分别为19.325和12.451 μmol·m-2·s-1;同样,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均为最高(P<0.05),分别为145.263和99.053 μmol·m-2·s-1。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强响应的拟合结果表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饱和点分别约为900和800 μmol·m-2·s-1。由此可见,棘茎楤木和树参均属于半阳生树种。另外,不同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叶片的光补偿点均较低,其范围分别为19.590~28.392 μmol·m-2·s-1和13.200~23.829 μmol·m-2·s-1,说明两者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棘茎楤木和树参适合林下种植。建议在浙中低海拔山区种植时,生境光强为800~900 μmol·m-2·s-1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前土壤碳通量的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导致无法长时间精确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Maxwell-Stefan扩散模型进行碳通量的计算,并建立开放型气室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程序生成的不同高度的浓度时间序列,基于Maxwell-Stefan扩散模型计算二氧化碳通量值,将计算结果与仿真设定值进行对比。其中,设定通量为0.5 μmol·m-2·s-1时,计算结果为0.547 μmol·m-2·s-1;设定通量为1.0 μmol·m-2·s-1时,计算结果为0.969 μmol·m-2·s-1;设定通量为2.0 μmol·m-2·s-1时,计算结果为2.122 μmol·m-2·s-1。运用该算法计算的误差均在10%以内。另外,与Fick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3组实验下,Maxwell-Stefan模型计算所得的通量值都更加接近于设定值。本研究的结果表明,Maxwell-Stefan扩散模型适用于土壤呼吸碳通量的计算,并且具有较好的计算结果,从理论上验证了该模型用于土壤碳通量计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以药用植物车前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其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及相关生理参数,并运用5种模型探讨了拟合车前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同时研究了光合参数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改进模型是拟合车前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其R2为0.999;改进指数模型是拟合CO2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其R2为0.998;车前的光饱和点为1 808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4.25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0.158 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611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7;车前Pn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Pn与胞间CO2浓度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结果为车前的生理生态研究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容器栽培和裸地栽培),对七叶一枝花光合特性及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七叶一枝花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容器栽培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裸地栽培,且在13:00左右差别最大,容器栽培为5.1 μmol·m-2·s-1,而裸地栽培仅为3.8 μmol·m-2·s-1;无论生物量还是皂苷含量,容器栽培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表明了容器栽培是适宜七叶一枝花生长和有利于皂苷积累的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2个石楠属新品种幻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Fantasy Color)、金凤凰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 Golden Phoenix)和其原种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红罗宾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 RedRobin)的多酚、叶片氮平衡指数与光合生理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幻彩石楠和金凤凰红叶石楠的氮平衡指数均低于对照品种,而花青素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另外,幻彩石楠和金凤凰红叶石楠在光合有效辐射2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达到了最高峰值,而对照品种在光合有效辐射1 5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达到了最高峰值;同时,幻彩石楠和金凤凰红叶石楠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光响应变化曲线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基质栽培条件下外源硒对番茄的生物效应,以硒酸钠为硒源,设10个硒浓度水平,分别为0(CK)、0.25、0.50、1.00、2.50、5.00、10.00、20.00、40.00和80.00 μmol·L-1,研究外源硒对番茄生物量、产量、品质,以及各器官硒积累、转运和其他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0.25、1.00和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地上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1.00和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地下干物质含量次于0.50 μmol·L-1硒酸钠处理,且高于0.25 μmol·L-1硒酸钠处理。4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维生素C (V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次于8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0.25和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V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均次于4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0.5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硝酸盐含量较CK增加21.52%;除2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外,其他处理糖酸比均高于CK。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硒酸钠>10.00 μmol·L-1时,番茄产量均低于CK。施硒可促进番茄各器官硒的积累和转运,果实硒的积累量随着外源硒浓度增大成倍增加;番茄叶片硒转运能力最强,果实最弱。5.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N和Ca元素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分别增加10.75%和295.20%;1.00、2.50、5.00和1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的番茄P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硒促进了番茄对Mg(1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除外)和Fe(20.00 μmol·L-1硒酸钠处理除外)的吸收。适宜硒浓度能增加植株干物质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和促进矿质元素吸收。在富硒番茄生产上,建议采用5.00 μmol·L-1硒处理,起到增产提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陇椒10号为试验材料,待辣椒幼苗长至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MT)溶液0(T1)、50(T2)、100(T3)、150(T4)、200(T5)和250(T6)μmol·L-1,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对辣椒幼苗低温弱光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胁迫下(15 ℃/5 ℃,100 μmol·m-2·s-1)处理7 d后,与T1相比,外源喷施 100 μmol·L-1的褪黑素溶液(T3)后总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5.72%、52.88%,实际光化学效率Y()、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化学猝灭qL分别显著增加了43.79%、36.99%和33.8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了66.31%、56.65%,超氧阴离子含量、相对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了48.40%、17.54%。综上所述,叶面喷施褪黑素能通过提高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抗氧化能力,并且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增加植株的抗逆性,以100 μmol·L-1的褪黑素溶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铁皮石斛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了其原球茎萌发、壮苗、生根出苗环节中一些关键影响因子,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快速成苗组培技术体系。研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6-BA会抑制原球茎的发育,若整个培养阶段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起始播种密度以8 000粒种子为宜,冻干香蕉粉对于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以5~10 g·L-1为宜;壮苗阶段,接种密度以100~120株·瓶-1为宜,培养基及光质对铁皮石斛壮苗影响远小于接种密度;生根阶段,利用3 000 K LED白光代替荧光灯照明,在不降低组培苗茎粗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组培苗株高,增加优质苗比例。研究结果还表明,冻干香蕉粉可完全代替剥皮香蕉作为有机添加物用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温度(24±2) ℃,种子萌发阶段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25~30 μmol·m-2·s-1;其余培养阶段均光照时间12 h,光照强度40 μmol·m-2·s-1左右。  相似文献   

9.
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本研究以华重楼4年生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0%遮阴度、50%遮阴度、70%遮阴度、90%遮阴度和林下栽培(郁闭度0.9)5种不同的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其株高显著增加,在遮阴度为70%时达到最高,但是显著低于林下栽培。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林下栽培时达到最高。光合速率(Pn)在林下栽培时最高(7.6 μmol·m-2·s-1),其次为遮阴度70%(6.0 μmol·m-2·s-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遮阴处理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华重楼株高与Pn密切相关,为保证其最大的光合潜力,在人工栽培华重楼时,其遮阴度应控制在70%~90%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番茄品种秦丰保冠幼苗为材料,研究50~800 μmol·L-1 SNP对100 mmol·L-1 NaCl下番茄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不同浓度SNP处理的番茄幼苗生长抑制均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升高,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降低,且SNP浓度为100 μmol·L-1时变幅均达最大;2)番茄幼苗在盐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除400、800 μmol·L-1 SNP处理抑制POD活性升高外,各浓度SNP处理均可促进上述3种酶活性的升高,并使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显著降低,其中以100 μmol·L-1 SNP处理时变化最显著。研究表明,外源NO供体SNP主要通过增强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来缓解盐胁迫对其造成的氧化伤害,进而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补照适量远红光(FR)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调控作用,旨在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精确的光环境调控手段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辣椒‘博辣红帅’品种为研究材料,将苗龄7 d的辣椒幼苗置于LED光源对照光谱(NL;红R/蓝B=3/1,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为150 μmol·m-2·s-1)及在此基础上分别补充10 μmol·m -2·s-1远红光(6% FR)、20 μmol·m -2·s-1远红光(13% FR)和30 μmol·m -2·s-1远红光(20% FR)的处理组光谱环境条件下培养,并于苗龄21 d时进行低温和干旱处理。通过测定生物量、抗性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酶活性、激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等,探究补充6% FR对辣椒幼苗生长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光谱相比,补充6% FR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株高、茎粗、干鲜重以及壮苗指数(P<0.05)。低温胁迫下,相比于对照光谱组,补充6% FR显著提高了辣椒叶片冷响应基因CBF1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Cu/Zn-SODGRAPX、CAT、DHAR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25.2%、53.6%、55.8%、72.7%和33.4%,抗逆相关激素脱落酸(ABA)的含量提高69.5%。同时,低温胁迫下补充6% FR后辣椒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对照光谱组显著升高,而相对电导率(REL)显著降低,表明补充6% FR缓解了低温下PSII光抑制和叶片细胞的损伤,提高了辣椒幼苗的耐冷性。此外,干旱胁迫下,相比于对照光谱组,补充6% FR使辣椒幼苗的抗氧化酶SOD、GR、APX、CAT、DHAR活性分别增加13.7%、38.0%、37.2%、27.6%和23.7%,ABA含量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也显著升高,而REL则明显降低,表明补充6% FR减轻了干旱胁迫引起的PSII光抑制和膜脂过氧化,提高了辣椒幼苗的耐旱性。【结论】补充6% FR不仅可促使辣椒壮苗的形成,还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ABA含量提高辣椒幼苗对低温胁迫和干旱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和田引种的无花果优势品种。【方法】在和田地区日光温室内,以引进的5个2年生无花果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枝叶生长指标,采用PP-Systerm公司的TPS-2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运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金傲芬品种在上午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达到23.4 μmol/(m2·s);新疆早黄、布兰瑞克、金傲芬3个品种的光补偿点较低,分别为30.0、27.5和30.0 μmol/(m2·s);布兰瑞克、日本紫果、金傲芬、新疆早黄4个品种的饱和光强较大,分别为2 277.2、1 939.4、1 929.4和1 899.4 μmol/(m2·s);在上午时金傲芬和美娜亚具有较高的内禀量子效率,为0.062和0.054 μmol/(m2·s);表观量子产额也相对较高,为0.126和0.049 μmol/(m2·s);在下午时金傲芬和日本紫果有较高的内禀量子效率,为0.051和0.048 μmol/(m2·s);日本紫果的表观量子效率也较高,为0.040 μmol/(m2·s);上午时新疆早黄的暗呼吸速率最低,为0.86 μmol/(m2·s),下午时布兰瑞克的暗呼吸速率最低,为0.57 μmol/(m2·s)。【结论】布兰瑞克、青皮枝条节间较短、叶片较小、生长势中庸,较适宜温室栽培;金傲芬光合性能最优;美娜亚、青皮、布兰瑞克、新疆早黄4个品种光合性能次之;日本紫果的综合光合性能较差;布兰瑞克、金傲芬较耐弱光。综合比较,金傲芬、布兰瑞克较适宜和田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3.
草酸氧化酶(OXO)在包括核盘菌在内的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和植物改良中有重大作用。以紫花苜蓿为材料,克隆得到紫花苜蓿草酸氧化酶基因MsOXO。利用烟草瞬时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sOXO定位在细胞壁上。qRT-PCR结果显示,MsOXO在紫花苜蓿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但在根茎中表达量较低,这可能是根颈和茎基部更易被病菌侵染的原因。外源草酸50 μmol·L-1处理根或100 μmol·L-1处理茎及外源水杨酸100 μmol·L-1处理根均可以诱导MsOXO基因的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14.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s,PPTase)是细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手段构建集胞藻PPTase基因(slr0495)过量表达重组质粒,在集胞藻PCC6803中进行表达研究,并在DNA和RNA水平进行验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不同条件下突变藻株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50 μmol ·m-2 · s-1培养条件下,过量表达slr0495基因突变藻株中C12:0、C16:0和C18:0的含量分别为1. 31 mg · g-1、8.07 mg · g-1和1.35 mg · g-1,比野生型藻株分别提高了23.58%、25.31%和13.45%;在温度为20 ℃、50% NaNO3浓度、光照强度为50 μmol · m-2 · s-1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藻株中C16:0和C18:0含量分别提高了44.71%和41.51%。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slr0495基因增加了集胞藻PCC6803中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且在低温(20 ℃)和缺氮(50% NaNO3)双重胁迫培养条件下中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为探究slr0495基因功能以及在逆境中基因产生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微藻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用大豆7S球蛋白作为诱导因素,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跨膜电阻(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探究维生素A(VA)对大豆7S球蛋白致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mL-1大豆7S球蛋白导致IPEC-J2活力、TEER与ZO-1、Claudin-1、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降低,而荧光素钠渗透率和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IFABP1)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添加0.1和1 μmol·L-1 VA极显著提高了细胞活力(P<0.01),0.1~10 μmol·L-1 VA显著(P<0.05)缓解了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剧了这些影响。总体上,0.1~10 μmol·L-1 VA能通过保护细胞活力和细胞完整性、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对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而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重了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6.
对砷、汞标准溶液各进行20次连续进样,利用6项统计指标对砷、汞在原子荧光仪检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10μg·kg-1砷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441.26、9.802μg·kg-1,中位值分别为440、9.775μg·kg-1,极差分别为16.86、0.375μg·kg-1,偏度系数都为0.732,峰度系数分别为-0.457、-0.456。1μg·kg-1汞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和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761.94和1.035μg·kg-1,中位值分别为762、1.035μg·kg-1,极差分别为81.59、0.111μg·kg-1,偏度系数分别为-0.435和-0.414,峰度系数分别为-0.246和-0.271。统计发现,10μg·kg-1砷数值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点,1μg·kg-1汞在第5针后有明显变动向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对生长期的细绿萍1001、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进行处理,探索生长素NAA对红萍结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为1、5、10、15和20 μg·mL-1均能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NAA浓度为15 μg·mL-1时的结孢率为34.7%,浓度为10 μg·mL-1时结孢率为15.0%,浓度为20 μg·mL-1时结孢率为12.3%,浓度为5 μg·mL-1时结孢率为9.3%,浓度为1 μg·mL-1时结孢率为5.0%,对照的结孢率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均有显著差异;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6.56,NAA浓度为1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52,NAA浓度为2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5,NAA浓度为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1,NAA浓度为1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3.83,对照的结孢数量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65∶1,NAA浓度为1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6∶1,NAA浓度为2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5∶1,NAA浓度为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2∶1,NAA浓度为1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1∶1,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例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都有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1、5、10、15和20 μg·mL-1的NAA浓度处理后细绿萍1001的萍体大小和碳氮比(C/N)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提高;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经处理后萍体大小和C/N比都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5个葡萄品种光合能力,为其合理选(引)种和科学田间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瑞森、新郁、火焰无核、巨玫瑰和蓝宝石为试材,测定‘V’形架栽培模式下5个葡萄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趋势及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结果】5个葡萄品种Pn日变化中,克瑞森、新郁、巨玫瑰均有单峰,均呈上午高下午低的逐渐下降趋势,火焰无核和蓝宝石均有双峰,均呈因中午的高温和强光(气孔因素)而导致的“午休现象”,5个葡萄品种Pn日平均值分别为克瑞森(8.395±3.541)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 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 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 μmol/(m2·s)。【结论】5个葡萄品种在于田县的光合适应性均比较好,其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克瑞森>火焰无核>蓝宝石>新郁>巨玫瑰。  相似文献   

19.
薛峰  彭欣  柯爱英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6):1029-1035
大型海藻光合作用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来源之一,是海洋碳循环中关键的一环。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浙江省洞头区霓屿岛紫菜养殖区海气界面CO2的足迹与通量进行观测,获取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间紫菜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2通量数据,并进行碳足迹和碳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数据能合理刻画人工紫菜养殖海区秋冬季海气界面的通量变化,秋冬季紫菜养殖海域表现出强烈的碳汇效应,海气界面CO2通量伴随着紫菜生长与收割的不同阶段呈现出规律的变化。整个紫菜养殖周期内,海气界面的CO2通量均值可达-1.45 μmol·m-2·s-1。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thanatin是一类广谱性的阳离子抗菌活性肽,对病原性真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为了提高thanatin抗菌肽表达丰度,将3个thanatin单体拷贝基因进行串联,与MBP蛋白进行融合表达,表达的产物经过酶切纯化后,通过Western blot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3×thanatin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对核盘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3×thanatin最低抑菌浓度为6.6 μmol·L-1, 而化学合成的thanatin抗菌肽对核盘菌的抑菌浓度约为64 μmol·L-1,3×thanatin抗菌肽对核盘菌的抑菌活性提升了约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