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15 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绿豆7 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因子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荚粒数、主茎分枝、生育期。因此,在山西高产绿豆新品种选育时,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2.
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为了探讨大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度>株高>生育期>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42,其次是主茎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39,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主茎分枝数多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3.
豌豆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荚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生育日数>百粒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豌豆品质性状与品质优劣的关联度表现为粗蛋白含量>粗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这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品种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绿豆机械化生产是未来绿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南阳盆地种植28个绿豆品种(系),分析其农艺性状与第1批荚果产量的关系,为适宜机械化的绿豆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1批荚果产量与其主要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荚长>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其中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和荚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表型聚类发现,绿豆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在改良适宜机械化生产性状的同时,应拓宽品种(系)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5.
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讨绿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选育的巧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与绿豆产量相关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主茎分枝数>单芙粒数>单株芙数>株高>芙长>百拉重>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与绿豆产量的关联度最大,r值为0.7142,其次是单芙拉数,r值为0.7028,芙长、百拉重和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选育山西省绿豆新品种时,应注重主茎分枝数和单芙粒数多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6.
毛豆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进的9份大豆优良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中的茎粗、单株粒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总荚数、秕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秕荚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底荚高度、每荚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产量、主茎节数、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生育期;(3)产量与生育期、秕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度、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百粒重、开花至成熟的天数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出苗至开花的天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产量,首先应考虑百粒重大、单株生产力潜力大的品种,其次考虑底荚高度较低,每荚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2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荚宽>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荚长;关联顺序为:荚宽>百粒重>荚长>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两种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影响豌豆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影响百粒重的直接性状为主茎节数,影响单株荚数的直接性状为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因此在筛选培育新品种时应注意考察主茎节数与主茎分枝数,以减少这些性状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淮海地区16 个品种12 点试验进行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从而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百粒重。可见,对大豆新品种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和生育日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9个绿豆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绿6号、辽绿6号、大鹦哥绿935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小区产量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单株荚数>单荚粒数>荚长>株高。  相似文献   

11.
闫锋 《中国种业》2010,(5):37-3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6个绿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百粒重单荚粒数荚长节数株高。对单株粒重影响最大的是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因此,在绿豆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20个苦荞麦品种(系)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全生育期与主茎节数、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所有农艺现状与产量均呈现正相关,其中与基本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达到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其中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5个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分别为0.763 9、0.763 6、0.756 9、0.749 4、0.746 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山东省大豆品种安豆203为材料,对其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安豆203的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关联度为0.819,最小是有效分枝,关联度为0.490,其它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主茎节数(0.789),百粒重(0.784),底荚高(0.744),单株粒重(0.739),生育期(0.727),单株粒数(0.724),单株荚数(0.699)。因此,在今后的高产试验和推广应用中,应针对安豆203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以提高株高,主茎节数为目标,稳定百粒重,充分发挥其高产、稳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理来源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加快绿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有效地进行绿豆种质创新,为今后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各地征集及自主选育的主推70份绿豆为研究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为35.69%,最小的是单荚粒数,为9.67%;开花至收获期的变异系数为8.29%;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株高、单荚粒数、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7、0.61、0.56、0.47、0.41;经主成分分析和各指标载荷量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单株荚数、荚宽可以成为综合评价绿豆品种的代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南繁大豆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南繁大豆育制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份南繁栽培大豆的单株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南繁大豆的单株种子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数(0.815 3)单株粒数(0.772 0)百粒重(0.648 7)株高(0.646 3)主茎节数(0.644 0)有效分枝数(0.628 9)生育期(0.587 1)。因此,为获取更高的大豆种子产量,南繁时应优先考虑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绿豆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为绿豆高产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试验(2016-2017年)的25份绿豆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荚粒数变异系数最小,仅7.30%(2017年),产量变异最广泛,变异系数为35.86%(2016年);产量除与荚长(r=0.609)、荚粒数(r=0.679)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荚长>株高>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并且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荚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高产育种中,荚粒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且直接与间接效应均表现优良,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荚长和百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也应作为主要筛选对象,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相互影响与均衡发展,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夏播绿豆不同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16份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芙数和单芙拉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和芙长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单株芙数和百拉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主茎节数、百粒重和单株芙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高产育种选择中,应考虑到绿豆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各性状之间最佳关系,达到产量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150Gy60Co-γ射线对大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对其M3及M4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 M3及M4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有效分枝始节、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2) 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荚长、荚宽、单株产量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3) 对M3及M4遗传力平均值的分析,遗传力最大的分别是株高、主茎分枝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大豆M3、M4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50Gy60Co-γ射线对大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对其M3及M4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 M3及M4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有效分枝始节、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2) 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荚长、荚宽、单株产量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3) 对M3及M4遗传力平均值的分析,遗传力最大的分别是株高、主茎分枝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1986 ~2011年育成的23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绿豆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绿豆产量在1986 ~ 2011年间的品种改良过程中提高了22.99%,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产量都显著增加,说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新育成绿豆品种的库容在扩大.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产量、荚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单株荚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叶片长与叶片宽随育成年代的推移变化不显著,但叶片宽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随育成年代的推移而显著降低,其中主茎节数呈极显著相关,且株高和主茎节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表明吉林省绿豆高产育种目标应放在增“源”扩“库”上,在适当增加百粒重的基础上,选择荚多、荚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