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年桐雌雄植株早期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千年桐为雌雄异株植物,林地上只需保留少量雄株作为授粉树。但用实生苗造林,通常雄株达50%左右,且植株进入开花期后才能区别雌雄,此时需将大部分雄株伐去,从而影响株行距的合理配置和桐油产量。因此,千年桐雌雄植株的早期鉴定,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曾报道过千年桐雌雄株叶部组织氧化还原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以酶活性的强弱作为雌雄植株早期鉴定指标,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测定已知性别的成年树和未知性别幼苗的叶部组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初步证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Actinidia)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其酶带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开花期雌株在负极一端比雄株多1条酶带,植株进入结果期,其结果相反,雄株比雌株多1条酶带。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同工酶的酶谱还表现出,靠正极,在结果期比开花期多1条酶带。同时用未开花植株进行测定,其酶谱变化与上述雌雄株有相似结果,在靠负极一端雌株多1条酶带,有时雄株靠正极端不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银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已知性别的银杏成年大树(树龄40年以上)、在形态上尚未分化出雌雄的实生苗(苗龄2~3年)、实生幼苗(苗龄40天)以及雌雄树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经重复实验,发现成年树雌雄株的酶谱存在着差异,雌株较雄株有较多的酶带,且有两条酶带的电泳迁移率相同,但活性不同。实生苗和实生幼苗酶带比成树的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株中的活性趋于相同。而对已知性别成年树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检测,其酶谱与成树、实生苗和实生幼苗的明显不同,但均出现了雌雄成树共同具有一条酶带,且活性极强。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否作为鉴定银杏植株早期性别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南宁市的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为材料,对罗汉松雌雄植株叶片部分生理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生理指标在4个生长季节中均产生变化。雌株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秋季和冬季均高于雄株,在春季则低于雄株;雌株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小于雄株,但在春季显著高于雄株;除夏季外,雌株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在其他3个季节均显著高于雄株,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各季节基本表现出小于雄株;雌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春、夏和冬季,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春、秋和冬季均高于雄株叶片。综合分析表明,在反映同化能力和营养物质贮藏的指标上雌株高于雄株,而常用适应性指标表现为雄株优于雌株。研究结果可为罗汉松目标植株在非繁殖季节的选择、应用及抚育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三种电泳方法连续四年对银杏雌雄株及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苗木进行同工酶的测定,实验规模达数百株次,发现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着有规律的差异,即雌株幼叶较雄株有较多的条带。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植株幼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与雌株中的相同,一种与雄株中的相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性别间,没有明显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能成为鉴定银杏苗木性别的生理指标,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雌雄异株山鸡椒为研究材料,分析雌雄植株在生殖生长过程中水分及氮素利用策略的性别特异性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动态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雌雄植株在开花后105~165天共5个时期叶片养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稳定氮同位素组成(δ15N),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雌雄株叶片δ13C平均值分别为-29. 38‰和-28. 08‰。性别和发育时期对雌雄株叶片δ13C值影响均显著,5个时期雌株δ13C值均显著低于雄株;且随发育进程雌雄植株δ13C值均不断下降。2)雌雄株叶片δ15N平均值分别为1. 90‰和2. 95‰。性别和发育时期对雌雄株叶片δ15N值均有极显著影响,开花后105~150天(即雌株果实中精油及柠檬醛含量快速积累期)雌株δ15N值显著低于雄株;随着发育进程,雌雄株叶片δ15N值均表现出双峰变化趋势,双峰出现在开花后105天和135天,雌株叶片δ15N在开花后120天达到最低值,雄株叶片在开花后165天时达到最低值。3)雌雄株叶片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9. 44%和49. 28%。开花后105天和120天,雌株叶片C含量高于雄株叶片C含量,开花后135~165天(果实精油快速积累期到稳定期),雌株叶片C含量低于雄株。雄株叶片C含量随发育进程显著升高,而雌株叶片C含量在不同时期无显著差异。4)雌雄株叶片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 71%和1. 51%。性别对N含量影响显著,雄株叶片N含量均低于雌株(除开花后135天)。5)雌雄株叶片C/N平均值分别为29. 15和33. 72。性别对叶片碳氮比影响显著,雌株C/N值在不同发育时期均小于雄株,但发育时期对其无显著影响;随着发育时期推进,雄株C/N值下降程度高于雌株。6)雌雄植株叶片δ13C与N含量以及δ13C与δ15N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山鸡椒雌雄植株在养分含量、水分及氮素利用策略存在差异,且在开花后105~165天表现出动态变化规律。雌株水分利用效率低于雄株,从果实精油及柠檬醛含量快速积累期到稳定期,雌株水分利用效率不断下降;雌株氮利用低于雄株,且随着植株发育,雌雄株叶片氮素利用效率均表现出双峰变化趋势;雄株叶片氮含量低于雌株,分配更多的氮素至花芽以保证花粉形成;果实精油快速积累期到稳定期,雌株叶片碳含量低于雄株,为果实及种子的形成提供更多的碳元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杜仲为雌雄异株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其利用价值因植株性别而异,尤其是杜仲胶含量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在雌雄植株中都存在差别,但杜仲在开花前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很难分辨其性别,且需要7年以上才能开花。因此,本研究应用EST-SSR标记开发杜仲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期能在早期鉴定出雌雄植株,提高杜仲资源利用率。【方法】根据杜仲雌雄植株转录组文库中EST-SSR的两翼序列设计引物,利用来源于7个产地的杜仲雌雄植株各6份DNA样品筛选引物,PCR扩增获得具性别差异的扩增产物,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应用雌雄植株各12份DNA样品检验性别标记的可靠性。【结果】从14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EST-Eu059,在雌、雄植株中产生差异条带,雌、雄植株均有1条约160 bp的序列(分别命名为Eu-f160和Eu-m160),而雄株多1条约120 bp的序列(Eu MSM)。序列分析发现,Eu-f160与Eu-m160均为156 bp,具有重复单元(GT)6,且仅有1个碱基不相同,即雌株重复单元内第3个G碱基变成了A,可能发生了突变;Eu MSM为112 bp,缺失了(GT)6重复单元。经Blastn比对,Eu MSM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的现有序列没有同源性。用杜仲雌、雄植株基因组DNA各12份进行验证表明,在所有雄株中都有1条雄性特异序列。【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1对可以鉴别杜仲雌雄株性别的引物EST-Eu059,该标记在雄株中具有1条特异序列片段Eu MSM。该标记可在杜仲生长早期快速、可靠地鉴定其性别。  相似文献   

8.
张玲  张东来 《森林工程》2015,(3):12-14,20
为研究黄菠萝幼苗早期雌雄鉴定技术,采用甲基红法、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和斐林试剂等化学药剂对黄菠萝叶片提取液进行染色,同时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光谱吸收值,通过成熟黄菠萝雌雄株叶片提取液颜色和光谱值的差异,推断黄菠萝幼苗性别。结果表明,甲基红溶液染色的提取液在30℃水浴锅中3 h颜色差异显著,雄性植株提取液呈现棕红色,雌性植株提取液为桔红色;BTB法雌雄株提取液颜色差异明显,雄性植株提取液颜色呈深蓝色,雌性植株提取液为棕黄色,吸收光谱值差异显著(P<0.01)。TTC法在485nm下测定雌雄株提取液存在显著差异(P<0.01)。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和雌雄株提取液吸收光谱值存在差异(0.01相似文献   

9.
千年桐、构树性别的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了千年桐及构树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所得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植株各自具有不同的酶谱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及其相对活性上。运用酶谱图式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树木性别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银杏雌雄株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银杏 (Ginkgobiloba)是雌雄异株的树种 ,其雌雄株的生理差异较大 ;为此 ,从检测银杏叶片内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入手 ,找出差异性 ,进而对识别银杏的雌雄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梅和银杏雌雄性的早期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和银杏都是雌雄异株植物,幼龄性别很难区分。基于雌雄个体代谢上的差异,雌株处于较还原状态,雄株处于相对氧化状态,本文利用植物的药性反映,试图对杨梅和银杏进行早期性别鉴定。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和来源1.1.1.杨梅。来源于湖南省靖县甘棠镇建国村15年生树,株洲市中南林学院1984年种植的杨梅和自靖县的引种杨梅。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方法对中华猕猴桃雌、雄株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在同工酶谱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雌株比雄株酶带多,酶带深、酶活强。雌、雄株都有其各自的特征酶谱。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性生理、生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雌雄异株,树形美观,全株皆可提取紫杉醇,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对四川洪雅地区曼地亚红豆杉2种雌株和1个无性系雄株的枝条和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枝条形态特征可作为雌雄性鉴定的标准之一:2个无性系雌株小枝近轮生,雌株1号节间长25 cm左右,每节分枝数为4个~5个;雌株2号较雌株1号的节间较短,仅为7 cm~8 cm,每节有7个~8个分枝;雄株1号侧枝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节间仅为3 cm~5 cm,每节有2个~3个分枝。2与2种曼地亚红豆杉雌株相比,雄株1号叶片更狭长,叶长、叶面积、叶形指数均大于2种雌株,而叶宽显著小于雌株。3雌株2号的单片叶鲜重量、干重量和比叶重量均低于雌株1号和雄株1号。综上所述,经过近20年的引种驯化,四川洪雅3种不同曼地亚红豆杉雌雄株的枝条和叶片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枝条和叶片形态特征对曼地亚红豆杉雌雄性进行鉴别,有利于生产栽植中的植株性别配置。  相似文献   

14.
<正>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 et Lindl.Var. merrilli Hu)是我国第三纪孑遗树种,孢子叶球单生,雌雄异株,极个别是雌雄同株。生产上,在无性繁殖的雌株林分中需配有3-5%的实生雄株作为授粉树。所以,如果能在早期进行性别鉴定,做好实生雄株的留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找出香榧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并探索这种差异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的可能性。一、材料与方法(一)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取自诸暨县林科所的香榧林和苗圃。选取已知性别的成年树(树龄在20年以上) 11株,其中细榧4株,圆榧2株,雄株5株,作为定株分析的观察株。分别于8月和11月采主枝顶芽附近的侧芽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小枝。8月份同时采未知性别的实生幼树10株(5年生3株,11年生7株) 以及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15.
选取5个欧亚种葡萄,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实验室测定,结合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叶片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不同感病程度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应的关系;以及以上2个指标分别与病情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9307和早熟红无核不同发病程度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红宝石无核、无核红霞和矢富罗莎不同发病程度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差异,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感病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即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沙棘雌雄株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卢崇恩  闫晋民等 《沙棘》1995,8(2):16-18
对沙棘雌雄株光合与呼吸以及氨基酸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看出,雄株的光合,呼吸、叶片持水力和生长势均高于雌株,其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也有同样趋势,而雌株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比雄株多一条谱带。  相似文献   

17.
为给山苍子(Litsea cubeba)植株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探索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合特征差异,并对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合有效辐射为1 800μmol·m-2·s-1时,均达到光饱和点;4年生雄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和2年生植株和4年生雌株。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差异显著,4年生雄株的这3个参数均最大,分别为0.264 6μmol·m-2·s-1、1 382.31μmol·m-2·s-1和0.009 1 mol/mol。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1年生植株除外)均为双峰形,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山苍子时应选光照较强的地方,后期进行适当修剪,并及时给雌性植株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18.
山苍子多为野生,本文对其生物学性状作了定期定位观察。山苍子具叶、花两类芽及短果枝、长果枝两种结果技。短果枝是主要结果枝。山苍子先花后叶,先开雄花后开雌花,花期多雨是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天然林中,其雌雄株比为1:0.6~1:0.8。从生产角度讲,雄株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植物也和动物一样有雌雄之分。然而,植物的雌雄与动物的雌雄大同小异,而植物雌雄形式更加多样,十分奇特有趣。雌雄异株:这类植物和动物一样,有雌株与雄株之别。也就是在同一种植物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分别开雌花和雄花,通过昆虫、风等媒介传授花粉,繁衍后代。比如银杏、桑树、垂柳、棕树等。雌雄同株异花:这类植物的每一植株既有雌花又有雄花,但并不着生一处,花的大小、形状、构造乃至颜色有所不同,杉树、马尾松、玉米等就属此类。雌雄同株同花:即在同一种植物的植株上所开的花中,同时具有雌性和雄性器官──雌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绒毛白蜡植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及雌雄株间的性别差异,为进一步阐明雌雄株生长分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绒毛白蜡雌雄株为研究对象,5—11月每月中旬取叶片、枝条、果实,应用电感耦合离子光谱仪系统分析生长季内雌雄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K、Ca、Na、Mg)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绒毛白蜡生长季内不同器官K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叶片枝条;而Ca、Mg在生长季各月份则为叶片枝条果实;生长季初期Na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叶片果实枝条,而生长季中后期的大小顺序则为叶片枝条果实。生长季内叶片K元素含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而叶片Ca和Na含量则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叶片Mg含量则维持相对稳定含量。2)雌雄株对比表明,生长季内雄株叶片K、Ca、Na、Mg元素含量多大于雌株叶片,这种差异在部分月份达到显著水平。3)同一器官不同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K含量与Ca、Mg含量多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叶片Ca与Mg含量则呈现显著正相关,叶片Na元素与叶片其余元素含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片类似,果实K与Ca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果实Ca与Mg含量则呈现显著正相关。4)不同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株叶片K与枝条K以及叶片Na与枝条Na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雌株叶片Ca与果实Ca、叶片Mg与果实Mg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雌雄株叶片Na含量与枝条Na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结论】不同矿质元素在绒毛白蜡雌雄株器官间的分配规律存在差异性;生长季各阶段,雄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多数大于雌株,雌株翅果大量结实,参与较大比例的矿质营养分配,可能是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叶片、果实中K、Ca、Mg各元素含量之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明确绒毛白蜡植株不同器官间的矿质元素含量比例分配及相互关系,是阐明雌雄株生长分化生理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