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在农业科技园区中实施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应从以下5方面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旅游开发活动:①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开发活动的支持力度;②加强农业科技园区旅游项目的科学规划和管理;③凸显园区旅游项目的特色;④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生产、实验、科研开发、生态旅游等功能的有机协调;⑤大力拓展农业科技园区旅游项目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然而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发展过程中.园区的人才、技术、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内部环境以及科研单位、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等外部环境的和谐程度如何,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能否健康顺利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园区内外部环境.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发展顺利进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理念与体制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园区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加入WTO以后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农业的新型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园区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管理运行的机制问题,从园区规划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目标与定位、管理体系的建立、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政府、中介组织、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青海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政策实施情况,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青海省农业科技园区相关政策支持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农业科技园区扶持政策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仍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政府加强重视、提高政策本身质量、各方主体增进协调,促进政策与青海省农业科技园区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园区建设中存在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建设的规划思想、指导原则、科研能力、产业发展、政府策略等不同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促进园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所承担的长春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项目,从建设目的与环境条件、规划思路与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分析、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及总体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和内容,提出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应凸显功能定位准确、优势产业突出、空间结构清晰、区域城乡联动的发展理念,重点构筑产业、技术和服务三大平台,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科教机构、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聚集区内外各种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研究结果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指标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综合评价,为园区经营者和政府管理农业科技园区提供决策指导和管理依据,从而引导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协调和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业科技园区内外部环境和谐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然而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发展过程中.园区的人才、技术、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内部环境以及科研单位、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等外部环境的和谐程度如何,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能否健康顺利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动江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通过对江西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的调查,总结了江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山区特色概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现代产权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科技、农产品品牌战略、人才培育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江西山区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环境创新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科技园区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科技优势,从而增强其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江西省为例,主要从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环境、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着手研究,并对农业科技园区环境创新提出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环境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宏观指导、分类管理及政策扶持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区域特色的节水农作制度,将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与集成,提高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当前国内外节水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本研究重点对节水农作制度的概念、基本特征、研究框架等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了国外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模式、技术、政策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提出了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1)从区域多样化出发,构建区域节水型和适水型的农业生产结构;2)加强节水技术标准规范化、技术模式多样化及区域性的综合节水农作制配套技术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3)进一步深化缺水条件下作物需耗水量特征及节水优化灌溉指标体系与模式研究以及区域主导性节水优化种植模式评价与筛选等共性理论问题研究;4)加强研究农民参与的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制定区域节水农作制度预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5种主要实践模式:以肥药减量控害和生产清洁节约为特点的减量化模式;包括农牧结合和新型农作模式的生态链连接和转换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产品质量提升型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特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健全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发展循环农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3.
The Valley of Oaxaca's large flat floor, high water table, low erosion rate, and frost-free floodplain give it a higher agricultural potential than that of most surrounding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t-irrigation system early in the Formative period gave it a head start over other valleys, where the low water table did not permit such farming; Oaxaca maintained its advantage by assimilating canal irrigation, barbecho, infield-outfield systems, flood-water farming, and hillside terracing as these methods arose. With the expans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high-water-table zone of the high alluvium, competition for highly productive land and manipulation of surpluses may have led to initial disparities in wealth and status; competition probably increased when canal-irrigation systems were added during the Middle Formative, improving some localities to the point where one residental group owned land more valuable than that of its neighbors.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以及引起的原因做了调查及分析,提出了绿化造林与国土整治,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从土壤肥力、耕作田块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和农田防护保障水平等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因素组合法,对研究区域做出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质量建设分区。结果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1、2级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42%和30.56%,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总体上相对优质;3、4级地共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3.02%,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较大。望都县耕地质量建设分区可划分为高标准农田主导型、农田水利路网主导型和农田路林主导型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9.86%和52.67%。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章志发  戴天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1-20243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204-2205
介绍了汉代农作物的耕作技术,包括轮作复种制、代田法、区田法和水稻耕种法,这些耕种技术为封建农业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剑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185-10186,10189
[目的]评价各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肥力等级。[方法]以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区4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农耕地5个土壤溶液肥力因子为例,采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溶液肥力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土壤溶液肥力因子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583%。4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农耕地土壤溶液养分的排序为:模式Ⅲ下层>农耕地下层>农耕地上层>模式Ⅱ下层>模式Ⅳ下层>模式Ⅰ下层>模式Ⅳ上层>模式Ⅲ上层>模式Ⅱ上层>模式Ⅰ上层。就各模式土壤上层比较,模式Ⅳ(杂交竹+牛鞭草)上层在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就各模式土壤下层比较,模式Ⅲ(牛鞭草)下层在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结论]该研究为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昭通生猪养殖的规模、发展生猪产业的政策优势、地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叙述,为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对昭通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员队伍、信息网站等调查了解后,找出现有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昭通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