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随着国内玉米市场供给过剩、巨量库存堆积、国内外玉米价差悬殊等种种因素叠加,倒逼玉米临储政策迎来调整时机。2013/2014年度,临储玉米收购6 919万t;2014/2015年度,临储玉米收购8 328万t,两年度玉米收购数量合计达到1.52亿t。而2014年5—11月临储玉米拍卖期间共成交2 965万t(含370万t进口临储玉米),2015年4—8月临储玉米拍卖只  相似文献   

2.
2015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利空因素占据主导,临储玉米去库存化进度缓慢,再加上需求未见明显亮点,以及新产玉米陆续上市,玉米价格整体弱势运行。时至9月份,市场已经进入了政策出台的密集期,国家一方面限制谷物大量进口,另一方面临储玉米"市场化"趋势明显,只是政策迟迟没有明确,使得市场一时传言四起。从市场多空因素博弈看,在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要求下,保证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就要保持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由此玉米临储政策的改革短期内仍难"到位",需要给予市场、农民、政府等时间和空间去缓冲。基于此,预计后期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的基调不会变化,但短期内临储政策将继续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阶段性供大于求加剧,临储政策调整引市场观望当前国内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内玉米供应压力大。近年来,我国玉米连年丰收,已超过水稻和小麦,成为国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2014年我国连续3年启动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1.8亿t,同期竞价销售成交量3 000多万t,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进一步加剧,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近日表示,2018年我国玉米库存消化进度超出预期,预计2019年临储玉米将继续保持较快的消化节奏,这一轮的玉米去库存有望进入尾声。唐珂说,受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和种植面积调减影响,2018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扩大,库存消化进度加快,临储拍卖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在此背景下,全年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同时由于库存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各方预期相对理性,玉米价格没有出现暴涨。  相似文献   

5.
<正>阳春3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会上讨论最多的就是粮食供应、库存和农民增收问题,与"顺价销售"等言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储玉米泄库在即,关内外玉米市场暗流涌动,价格涨跌互现。其中,华北产区在玉米价格超跌以后出现止跌反弹迹象,东北产区玉米价格高地则出现补跌。伴随着市场反弹行情的展开,暂不可过分乐观,因临储玉米定向销售和拍卖政策尚未  相似文献   

6.
《种子科技》2016,(4):17-18
<正>2015年国家首次下调了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达10%,但临储玉米的收购量仍继续大幅增加。加大玉米收储政策调整力度、加快玉米去库存已刻不容缓。实际上,有关玉米政策调整的各种传闻也不绝于耳。春分过后,春管、春耕、春种逐渐进入繁忙季节,东北等玉米主产区的农户也在焦急地等待新一年度玉米政策的出台,以决定种不种玉米以及种多少玉米。所幸没有等得太久,玉米新政策已逐步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3月28日发改委媒体通气会上,将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是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消的第一年,新季玉米供应上市,陈粮高库存亟待消耗,玉米市场必然面临重新定价的局面,未来玉米市场操作风险也将随之增加。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自9月1日起将玉米淀粉、味精、山梨醇、赖氨酸等副产品出口退税指标均恢复至13%。"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人士对这一政策的看法分歧明显。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淀粉出口企业利润水平,而且对远期淀粉销售好转预期增强;也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正>时下已经是9月,新玉米马上就要上市,而实行了8年的临储收购也将不再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内外甚至是国内外,普遍看空新玉米上市之后的价格。有众多机构纷纷预测,玉米价格到底会下跌多少,有人说会跌到1.4元/kg,也有人说有可能跌到1.2元/kg,可谓众说纷纭。作为玉米市场改革的第一年,很多人心里都没底。临储玉米收购退出市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库存陈玉米抛售、多变天气对产量威胁等因素对玉米市场究竟影响几何?眼下玉米丰收在望,玉米种植大省将面临怎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谷贱伤农,2015年的玉米行情的确伤了不少农户的心啊!那么问题来了,玉米价格到底为什么那么低?原因一:临储拍卖成交惨淡去库存化迫在眉睫2008年国家玉米收储机制开始实施,每年的临储底价及收储量呈现递增趋势,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2015年度更是以8 279万t的临储玉米收购量收尾,2013/14年度收储总量也是高达6 919万t。连续  相似文献   

10.
热点资讯     
《种子科技》2014,(10):5-5
玉米或成下一个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品种 目前,除了大豆和棉花结束临储外,玉米、油菜籽、食糖仍然在沿袭过去几年的临储政策,稻谷、小麦也还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据悉,结束玉米、油菜籽、食糖的临储政策大方向已定,玉米或成为继大豆、棉花之后下一个实施目标价格试点的品种,最快将于2015年执行。专家介绍,目前正在研究的农业“十三五”规划已将取消临储提上了日程,这表明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临储政策已经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1.
尚能 《中国种业》2016,(11):26-27
<正>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但2016年我国的种业市场依旧低迷,在国家政策变革、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加剧,国内外价差较大,收储和进口压力逐步增大,用粮企业经营困难突出,不利于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在此背景下,种子行业正处在防范市场风险与艰难维稳阶段。1黄羊河种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首次下调,粮农面临丰收的烦恼。记者走进吉林敦化展开调查——2016年还种不种玉米?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积压,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势在必行政策调整,应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收割机隆隆作响,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收获的景象一如往年。不同的是,自2008年国家推行玉米临储政  相似文献   

13.
梅雨 《种子科技》2016,(4):16-17
<正>近日,朋友圈、粮食市场QQ群和微信群都会被有关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取消的解读刷屏,尽管市场众说纷纭,但有一组词汇不断响际耳畔,诸如"草木皆兵"、"深不可测"、"像雾像雨又像风"等,而笔者认为,虽然目前相关细节问题仍无头绪,但可以预见,未来玉米市场"变相临储"的基本轮廓已见雏形,且对于秋粮上市以前的玉米市场而言,"政策市"与"市场市"的较量之路艰难而又漫长。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该政策事件发生的经  相似文献   

14.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后第一个收储季的实践检验,玉米市场出现一些可喜的现象。市场价格机制开始恢复,玉米产业活力增强,多元市场主体成为玉米收购的主力军,保障了玉米收购进度。在新形势下,曾经在玉米临储收购中独挑大梁的中储粮,退出了临储玉米收购,以储备粮轮换购销的方式参与收  相似文献   

15.
追肥时期与肥料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明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夏玉米合理追肥时期和追肥种类。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追肥时期(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和追肥种类(尿素 磷酸二铵,仅追尿素)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区、裂区和再裂区的产量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4 个夏玉米品种平均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先玉335’>‘强盛51’>‘临玉3 号’>‘浚单20’,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为‘强盛51’>‘先玉335’>‘临玉3 号’>‘浚单20’。对于高产夏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51’,拔节期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均高于单追尿素;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则高于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因此,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拔节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肥应选用尿素单施,可获得夏玉米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粮食储藏》2018,(1):27-27
中储粮集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集团累计销售政策性粮油8074万吨,库存消化量创2005年执行政策性收储任务以来最高。全年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2377万吨、早籼稻125万吨、中晚稻2136万吨,临储小麦81万吨,确保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落实,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为确保今年秋粮收购信贷工作顺利进行,农发行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秋季粮食收购信贷工作的通知》,部署秋粮收购信贷工作。《通知》强调,今年中晚稻主产区仍执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调整较大。各级行要做好贷款发放和资金支付工作,足额保证中晚稻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储玉米收购资金的供应。对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中晚稻和国家临储玉米,  相似文献   

18.
焦善伟 《种业导刊》2013,(11):10-13
进入2013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以震荡偏弱运行为主,市场有效支撑因素乏力,利空占据主导,玉米价格回升拐点较往年延迟且表现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带动产销区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行情,但主要是优质粮源。后期随着新季玉米的收获上市,在产量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受宏观经济形势、进口玉米将陆续到港、市场供需较为宽松、临储收购政策等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善伟 《种业导刊》2017,(10):12-16
进入2017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在经历了短期的回落行情之后,受加工补贴政策、拍卖政策、环保督查等影响,二季度后玉米价格在逐渐上涨的大趋势下震荡调整,阶段性、区域性行情表现突出.新的市场年度即将开始,在新季玉米产量预期下降、而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的格局下,在国家继续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的政策基调下,在“去库存”政策仍将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的形势下,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总体将以平稳偏弱为主,大幅度涨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高云 《中国种业》2018,(10):4-8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品种,更是全国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代表。随着当前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价补分离、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等政策的推行,玉米种子推动供给侧改革就更加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玉米种子供给大于需求,且预测供需形势将会持续,高库存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玉米种子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如何通过种业推动产业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玉米种业供需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应分散玉米制种、培育大型制种主体、加大基地玉米种子开放力度、创建完善的玉米制种体系等措施,提升国内玉米种业竞争力,争取全球玉米种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