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阔叶混交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它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和发展阔叶混交林,建立多层次复合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和提高现有森林生态效益,已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一、保护和发展阔叶混交林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1.阔叶混交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能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最高,构成一个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特别是天然阔叶混交林,是个具有多层次复合立体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好场所,利于形成最多的生物种类、数量和最高的生物产量,使环境和生物、生物  相似文献   

2.
当前,营造混交林的问题日益为林业管理、生产、科研、教育部门所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人民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混交林比纯林的优越性多,主要是:混交林能形成一个协调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光  相似文献   

3.
混交林     
在森林的结构组成方面,由单一的树种形成的森林称做纯林,由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森林称为混交林.因为混交林具有纯林所没有的许多优点,营造混交林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4.
关于营造混交林的几个基本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识森林群落与森林生态系统入手,对森林群落各植物成分的地位与功能、森林经营所界定的混交林、混交林的形成和构成以及纯林和混交林的优缺点等进行了概略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营造混交林的几个基本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认识森林群落与森林生态系统入手,对森林群落各植物成分的地位与功能、森林经营所界定的混交林、混交林的形成和构成以及纯林和混交林的优缺点等进行了概略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不但能提高森林的覆被率,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调节森林的林种结构,而且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分析,评价了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今后大面积培育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而目前,全球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六大生态危机,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已直接威胁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而混交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因此,科学营造混交林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营造混交林的益处1、增强林分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该文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为对照,分析白桦、色赤杨、水曲柳、刺楸、紫椴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红松纯林现存凋落物量明显高于人工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高;5种不同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综合涵养水源功能均高于红松纯林。因此,在辽东地区应尽可能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桦+红松块状混交试验林与红松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降低土壤酸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并能大幅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在森林生物量及碳汇方面,白桦+红松混交林类型优于红松纯林。营建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红松纯林地力衰退问题,又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林区通过多年营造混交林,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了不断提高。介绍了太行山林区适宜的几种混交造林模式以及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更新与萌芽更新培育形成的针阔混交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与天然更新形成的混交林树种结构发生了变化;混交林经20年的生长,总蓄积量比纯林高1.06%;混交林各项养分指标显著高于纯林,土壤通透性优于纯林;人工和天然更新形成的混交林,多样性指数突出,更接近原生态森林群落,更能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森林分类经营机制的确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混交林的建设日益成为当前林业建设主战场的生力军。混交林以其特有的结构组成对利用和改善外界生态环境、对森林的生产力、防护效能和社会效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具体阐述。1营养空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台山区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植被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五台山区混交林发展模式的初步构想,为建设比较稳定的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人工造林的成败决定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回顾和总结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造林经验教训,发现引进外来树种造林导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保护区原生态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潜在威胁。提出对策,必须使用当地乡土树种,自育苗木,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混交林是指林冠由2种或多种优势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也可由不同生活型的乔木所组成,以形成冠层多或厚的林分结构,从而提高防护林的防护效能和稳定性。本文以杨属树种北抗8号与刺槐为研究对象,通过混交模式进行种植,分析并探讨混交林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今后开展防护林营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更加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混交林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通常认为,相对于纯林,混交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产力、增加碳储量,具有更高的生态韧性(抵抗力与恢复力)。但混交林是否必然优于纯林,且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汇、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混交林绝不是简单的树种组合与排列,其结构与生态过程相对复杂。文中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分析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储量、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林经营管理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混交林与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多样,总的结论是,若要得到混交林的积极效应,不能单纯增加树种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树种特性、生态互补、林分结构以及立地和环境的影响。我国混交林研究主要是通过造林实验对比分析生长效果,选择较优混交造林技术。文中最后提出我国混交林研究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对混交林的科学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混交林营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近年来,在我国造林工作中,营造人工混交林越来越受到重视,造林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北方某些林业生产发展较快的地区更为迅速,各地林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广泛地进行了有关混交林营造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这为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物质需要而有目的的建立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本文将归纳综合混交林营造方面的科研成果,并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混交林树种的选择解庆珂营造混交林是提高森林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森林环境,减少病虫害和火灾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人工林中纯林多,混交林少,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这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营造混交林方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理论上,所有的林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森林生态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们在营林实践中,逐步认识大面积纯林,会导致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林木生长缓慢,质量低劣.因此,现在已开始重视营造混交林,以逐步代替单一纯林.以往,不少地区对混交林作过很多研究工作,生产上也有些成功的经验,作者就混交林生产力和营造技术提出粗浅意见,以供参考.混交林的生产实践由于纯林在树种个体发育过程中需求条件相同,如有一因子不能满足生产发育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林分的生长,致使生产力降低,而混交林是不同植物结构所形成较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