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猪、厕—沼—菜"生态校园模式,以陕西杨凌西大寨中学为例进行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分析。分析表明,"猪、厕—沼—菜"生态校园模式可以改善农村学校厕所及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还能生产可再生能源,同时沼渣和沼液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循环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范家寨中学生态校园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依据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构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西北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以陕西凤翔范家寨中学为试点,研究了西北生态校园模式的结构和单元功能,并通过财务分析,对草-羊(厕)-沼?果模式生态校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该模式净现值>0,内部收益率(0.13)>社会折现率;益本比(1.077)>1。【结论】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北方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沼气生态农业建设过程、建设模式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及在农村农户中建设猪——沼——菜、猪——沼——厕“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不同污水处理模式对 污染物减排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养结合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采用的生态养殖模式。选择广东省12家规模化猪场,将猪场污水处理系统划分为四种处理模式:模式一,猪—沼—果达标排放模式;模式二,猪—沼—鱼模式;模式三,猪—沼—果—鱼生态养殖模式;模式四:猪—沼—鱼种养结合—集中供气模式。不同处理的模式的第1处理阶段为厌氧发酵系统,第2处理阶段为鱼塘等生态处理设施。废水处理系统不同处理阶段的污水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厌氧发酵系统粪大肠菌群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也有一定减排作用,但对污水氮、磷营养元素减排作用有限。第2处理阶段中具有鱼塘等污水生态处理设施的猪场,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减排效果。不同废水处理模式污染物减排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模式三减排效果最佳,其次是模式四,模式二得分较低,模式一的减排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沈丰菊  赵润 《农学学报》2015,5(10):44-49
农业清洁生产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增效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在咸宁市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总结出了茶叶-桂花套作有机种植模式、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休闲观光有机果园模式和葡萄生态种植模式等立体种养模式,为建立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济平 《农家致富》2005,(11):43-43
近年来.江苏省洪泽县以沼气为纽带。推广“猪—沼—粮(菜)”生物链工程技术。实施“一池三改”。发展“猪—沼—粮(菜)”生态农业模式。把种植业和养殖业链结起来。使有限资源实现再增值和多级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该县生态能源建设成效日益显著。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沼渣、  相似文献   

7.
冯明辉 《农技服务》2007,24(8):88-89
进行了"沼-稻-鸭"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可节约施用农药费用405元,减少薅秧人工约30个,计费用600元,养鸭增收2475元,共计增收3 480元/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枣阳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猪-沼-果"模式使果农667米2均增收300元 枣阳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4万口,小型沼气池128处,年产沼气676万米3.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20,(10)
正"畜—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是根据农牧结合和生态循环原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集中处理家畜粪便为着力点,以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处理利用为核心,将家畜养殖与蔬菜生产、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一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续第1期)4.加强环境控制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猪群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要和一定的猪舍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养殖规模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力推广“猪-沼-有机复合肥-果”、“猪-沼-有机复合肥-菜”、“猪-有机复合肥-菌-棉(花生、果)”等生态养殖小区模式,的生态系统链条,健康养殖。形成一个完整实现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在我区的适应情况,寻求水稻生产新的高产节本增效途径,我们于1996、1997连续2a在西青区进行了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累计育秧面积0.8hm^2,实抛面积46hm^2。通过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2a平均产量达453.6kg/(667m^2),较对照增产41.1kg/(667m^2),新增效益122.1元/(667m^2),累计新增效益8.4万元,累计节省用工成本2.76万元,总创效益达到11.16万元,达到了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每亩用秧盘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四种播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用的技术参数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30克/盘和150克/盘可有效节约成本,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这一创新技术可在陕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渔业能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领域,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水平低,潜力大。总结了我国海洋捕捞渔船能耗及排放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作为渔船代用燃料的优缺点,根据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的特点提出了掺混生物柴油需对柴油机做出的改进措施,对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的生物柴油将导致每船每年平均减少1 371元左右的燃料费用和2 000元左右的维修费用,但需付出较高的船舶改造成本;若我国所有的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都添加5%的生物柴油,每年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3.4万吨,按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计算,每年将产生400多万元的社会环境效益。生物柴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环保性能显著,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可以促进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和国家减排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干旱绿洲区果园复合种植高产高效节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疆塔里木盆地葡萄园间作复合种植种类、经济效益及水效益的研究表明,葡萄间作复合种植是一种节水增效的种植模式;葡萄间作花生、马铃薯、饲料甜菜对葡萄的生长发育有促进的作用;萄葡间作饲料甜菜、马铃薯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都较高,而葡萄间作棉花的综合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都较低,因而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干旱绿洲区葡萄间作饲料甜菜、马铃薯是适于推广的高效、节水的间作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土墙厚度的优化——以杨凌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减少日光温室土质墙体成本并满足作物生长,对后墙厚度进行优化。以单位造价的节能量为日光温室节能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分析日光温室土墙系统在节能工程中的成本构成;通过分析日光温室的状态系数、墙体传热系数和不变成本,着重研究节能量和土墙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当不变成本为43.08元/m2,单位造价节能量取极大值时,增加厚度为1.18m,实际建造厚度为2.30m。引入性价比将墙体技术参数和经济参数有效连系起来,以杨凌地区为例,得到了日光温室土墙增加厚度优化式。  相似文献   

16.
山地烟散叶穿针式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生产减少用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烘烤质量的技术措施,探讨重庆市山地烟的散叶穿针烘烤技术,试验研究了散叶穿针烘烤和常规挂竿烘烤对山地特色烤烟外观质量、烘烤成本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挂竿烘烤相比,散叶穿针烘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明显改善,上等烟比率、上中等烟比率、均价和产量等烟叶经济性状显著提升,烤烟烘烤成本显著降低,并且散叶穿针烘烤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山地特色烤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综合评估黄土高原沼气生态果园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实际工程案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计算出黄土高原沼气生态果园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潜值,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功能阶段的环境和经济表现。结果表明:在系统完整生命周期中,环境排放发生在建设阶段和果园生产阶段,沼气利用阶段则创造了显著的生态减排效益,基础设施、田间管理、果园建设及生产是带来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其中田间管理过程对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及能源耗竭潜势分别造成高达83%、55%、43%及59%的排放量,果园生产过程也导致了较高比率的富营养化(40%)、人体毒性(41%)、光化学氧化(66%)及能源耗竭(26%)问题;沼肥还田、沼气发酵及由沼气利用引起的燃煤替代是节能减排的贡献因素,系统的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及富营养化等环境潜值均为负值,相比单一的苹果种植模式具有更强的环境可持续性。此外,利用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核算得到系统的集合经济效益(IBE)为$2 544.25,在建设期、生产期和利用期分别为$-255.11、$2 447.67及$351.47,表明系统前期处于亏损状态,但后期经济效益可观,具有整体上的生命周期经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综合效益。【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从多个角度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效果。【结果】2016~2017年在沙湾县使用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示范区产量分别为402和419 kg/667m2,高于塔城地区的平均产量135和145 kg/667m2,分别高出塔城地区平均水平198%和189%,应用AHP模型对影响沙湾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措施)进行重要性打分,得出经济效益得分0.776 6,资源节约得分0.154 9,防灾减灾得分0.068 5。(3)2016~2017年通过与合作社合作,增加收益145.6×104元;精量播种节约成本27.3×104元;应用测土配方与精量施肥,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1倍,钾肥利用效率提高3.9倍,磷肥利用效率提高4.3倍。棉花产量主要受到低温、大风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结论】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评价各因素重要性排序:经济效益>资源节约>防灾减灾。通过与合作社合作、精量播种、测土配方和精量施肥等手段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棉花种植的成本、提高棉花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气候灾害对棉花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示范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体化匀播栽培技术对新疆南疆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一体化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条播相比,匀播处理有利于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处理节省整地、撒肥及播种作业费1 320元/hm2,节约肥料投入成本421.5元/hm2;2年籽粒产出效益分别增加了5.93%(2017年)和22.75%(2018年)。【结论】冬小麦一体化匀播具有高产、节本增效、肥料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东营市的污水排放状况及农业污灌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阐明了农业污灌在缓解水资源短缺、节省肥源与灌溉成本等方面的益处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作物减产、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不利影响,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东营市农业污灌问题的基本思路,以确保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稳步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