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61-262
鸭瘟病毒是引起鸭、鹅等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鸭群规模性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江西上饶某鸭场的一例鸭瘟病例,总结鸭瘟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以期为广大养鸭大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卞国宝 《农技服务》2010,27(6):768-768,801
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介绍了鸭瘟的病原、流行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杜志芳 《农技服务》2011,28(12):1700-1700
鸭瘟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阐述了鸭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滴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6.
鸭瘟     
王群 《湖南农业》2007,(1):16-16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大头瘟,是一种由鸭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烈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群一旦感染此病,若防治不到位,蔓延快,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对养鸭业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大头瘟,是一种由鸭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烈、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群一旦感染此病,若防治不到位,蔓延快,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具有毁灭性打击力,是养鸭业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须做好鸭瘟的正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鸭瘟的有效方法,所以本病当前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是影响我国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我们多年的临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鸭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其防制简述如下。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得益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鸭肉、鸭蛋及其制品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养鸭发展迅速,但养鸭业的发展也受到各种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制约。鸭瘟(DP)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传染性疫病之一,该传染病对养鸭业危害较大,给我国肉鸭及蛋鸭养殖业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鸭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鸭瘟是养鸭业的大敌,死亡率很高,按下法以中药防治鸭瘟有良效。 蜈蚣10条,全蝎10只,乌药、枳壳、甘草、党参、巴豆、车前仁、桑螵蛸、朱砂、白蜡各50克,郁金、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正>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鸭发病时,体温升高到43℃左右,精神不振,采食减少,饮水增加,离群呆立,羽毛松散,两翅下垂,不愿下水游泳,严重时伏地不起。拉稀,粪便呈  相似文献   

15.
某一养鸭场引进的青年鸭发生以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为临床表现症状。对发病鸭进行病理剖检及病毒的PCR鉴定。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鸭瘟病毒检测呈阳性,而A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剖检变化及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为鸭瘟感染,随即提出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也随之传播扩散。病毒病、细菌病及寄生虫病等经常威胁鸭群的健康。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为控制或减少疫病的发生,现将鸭场常发的传染病作以重点介绍,便于实施防控。1鸭瘟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相似文献   

17.
<正> 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1 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眼结膜、呼吸道及接触等也能感染。该病四季可发,多在春夏之交及秋季  相似文献   

18.
<正>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头颈肿大,流泪,下痢,排绿便,两腿软弱无力为特征。传染速度快,发病率较高,死亡率>40%,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病鸭、潜伏期的鸭、带毒鸭、带毒的水禽、鸟类、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分泌物等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消化道、交配、眼结膜、血吸虫、呼吸道、免疫接种等传播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均可感染。番鸭、麻鸭易感性最  相似文献   

19.
浅谈鸭瘟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是目前广泛存在于养鸭业中的一种传染类疾病,该病对鸭类致病性强,且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给鸭的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潍坊养鸭业的发展。本文在前人文献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鸭瘟的一点认识,讨论了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养殖从业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小点出血,并覆盖灰黄色假膜或溃疡灶,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经常给养鸭户带来大量损失,了解流行病学和诊断防制方法,做好防控措施,能有力保证养鸭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