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饲料中添加铁对蛋鸡血浆微量元素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8周近开产母鸡64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用FeSO4·7H2O作添加剂,Ⅰ,Ⅱ,Ⅲ,Ⅳ组日粮每千克分别添加0,50,400,1600mg的铁。饲料本底含铁、铜、锰、锌分别为324.0,14.6,43.9,49.6mg/kg,含钙33.4g/kg,磷4.3g/kg。每千克饲料另添加MnSO4·5H2O0.195g,ZnSO4·7H2O0.220g,CuSO4·H2O0.023g及禽用多维0.14g。预饲后,每间隔28d称重采血1次,并测定其微量元素。结果表明,第28天,Ⅳ组血浆铁显著高于其它组,而Ⅰ组血浆锰显著高于Ⅳ组。第56天,Ⅳ组血浆铁,锌均高于Ⅰ,Ⅱ,Ⅲ组。试验期间血浆铜差异不显著。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铁对蛋鸡增重影响不显著。可见,产蛋鸡有着精细的机制以防止铁中毒,但饲料中过量铁会引起过量铁效应,并影响血浆铁、锰、锌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确定了降解茶树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的3项有效农艺措施,即(1)根部施用NH4HCO3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或单独施用NH4HCO3;(2)茶树修剪,其中以深修剪效果最好,其次为重修剪和轻修剪;(3)叶面喷施稀土元素、NaHCO3和腐殖酸钠等,三者的最适宜浓度分别为1.0g·L-1、250mg·kg-1和4.0g·L-1.根部施用NH4HCO3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叶面喷施降残剂对产量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棉仁饼为原料,热带假丝酵母ZAU-1为菌种,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无游离棉酚的酵母饲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原料对酵母饲料发酵的影响,筛选出较合理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棉仁饼60%,大米蛋白粉25%,麸皮10%,饴糖2%,酒糟1%,MgSO4·5HO0.25%,KH2PO40.75%,FeSO4·7H2O0.80%,ZnSO4·0.20%,MnSO4·H2O0.06%,CuSO4·5H2O0.04%和  相似文献   

4.
喷施锌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含锌不足的酸性紫色土水仙茶适时喷施0.3%或0.5%ZnSO4·6H2O,能促进茶树生长,早发芽,多发芽,提高鲜茶产量7.8% ̄17.1%,改善锌肥后,茶叶中氨基酸组分、可溶性糖、茶多酚及锌含量等均高于对照处理。建议紫色土茶园ZnSO4·7H2O喷施浓度为0.3% ̄0.5%。  相似文献   

5.
硒对玉米叶片衰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1-1.0μmol/LNa2SeO3处理不同程度地延缓了下米连体叶片的衰老,其中1μmol/L效果最好。30℃黑暗条件下,1μmol/LNa2SeO3处理,玉米离体叶的H2O2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变化平稳;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比活力,处理比对照变化平稳,可见以适当浓度硒处理玉米叶片可以降低其H2O2水平,减轻膜脂过氧化,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6.
在脱盐碱土上监测了麦-玉米轮作制中不同施肥处理施肥8年后土壤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后,各处理含盐量略有增加,其中增施有机肥的处理略高于单施化肥的处理,但各处理均未超过1g/kg;盐渍类型以Ca·Mg-HCO3和Ca·Na-HCO3·SO4型为主,变化不大;SAR略有减少且均小于1;pH值普遍下降,耕层pH值小于8.5,因此按现有的施肥量及配比进行施肥,不会发生次生盐碱化.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对称的六齿(N6型)双核配体N,N,N’,N’-四(2-甲基苯并咪唑)乙二胺(ED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DTB(CH3COO)2](CH3COO)(ClO4)·2CH3CH2OH·4H2O(Ⅰ),[Mn2EDTB(CH3COO)2](CH3COO)(NO3)·4CH3CH2OH(Ⅱ),并对配体EDTB,配合物(Ⅰ),(Ⅱ)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一可见光  相似文献   

8.
首次合成了三种单核锰配合物MnL21PhCOO-,MnL22PhCOOH,MnL22HAc.其中配体HL1,H2L2分别为三齿配体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和水杨叉邻氨基酚;Ph为苯基.运用元素分析、化合价测定、电导率和磁化率测定、热重分析、IR、Uv-Vis、ESR等方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首次合成了三种单核锰配合物MnL^12.PhCOO^-,MnL^22.PhCOOH,MnL22.HAc.其中配体HL^1,H2L^2分别为了配体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和水杨叉邻氨基酚,Ph为苯基,运用元素分析,化合价测定,电导率和磁化率测定,热重分析,IR,Uv-VisESR等方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锰锌的土壤吸附和小麦夏玉米对锰锌的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对锰、锌的吸收规律相似,但是冬小麦对锰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对锌的吸收量,约为锌吸收量的2倍,因此易发生缺锰;夏玉米对锰和锌的吸收量相近,但是苗期到拔节期锌吸收率显著高于干物质积累率,易发生缺锌。锰锌配合施用对锌肥的有效性影响不大,邓可明显提高锰肥的有效性,因此是有利于科小麦和夏玉米锰锌营养、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nitab软件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响应面设计法,对1株产高纯度阿维菌素B组分的阿维链霉菌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研究原始培养基各成分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黄豆饼粉、CoCl2.6H2O三因素对阿维菌素B1a组分产量影响显著,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分析方法确定了其最佳质量浓度。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g/L):玉米淀粉92.19,花生饼粉10,黄豆饼粉9.70,酵母粉5,酵母浸膏2.8,玉米浆2.2,CoCl2.6H2O 0.04。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其发酵液阿维菌素B1a产量达到525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2.
滴灌施肥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目的】"一旱二薄"是限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研究滴灌施肥下不同水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旱棚防雨条件下进行田间微区试验。【结果】通过对玉米产量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水肥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磷肥用量。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表现为正效应,其效应顺序为:N水>P水>NP;从产量角度评价,以较高氮肥用量、高磷肥用量和丰富灌水量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结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较高氮肥用量243.27 kg·ha-1、高磷肥用量137.431 kg·ha-1、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5.6%。  相似文献   

13.
王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1-8082,8086
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DPG!01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高温豆饼粉2.0%,尿素0.1%,玉米浆0.15%,玉米淀粉1.00%,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硫酸锰0.02%;培养条件为:pH值7.5(消前),装量100ml/500ml三角瓶,摇床频率200r/min,温度(37±1)℃。优化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DPG!01发酵水平达到9.1×109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番茄钙、锰、锌、硼营养与贮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45)~Ca示踪表明:Ca在番茄体内的难移动性是缺钙生理病害、坏果率高及不耐贮藏的原因。显微镜观察表明:在盛果期喷施0.4%C_aSO_4、O.01%H_3BO_3、B+Ca(V∶V=1∶1)、O.05%MnSO_4;及0.01%ZnSO4,除Zn外,其他均对果实表皮细胞有影响。细胞壁增厚的次序是B>B+Ca>Ca>Mn>Zn(~H_2O);细胞的长/宽比,对照近于1,B、Mn、Ca为1.71、B+Ca高达1.82;六边形细胞的多少与喷施相应元素的成熟果实的半贮藏期呈正相关(r=0.7759)。  相似文献   

15.
微肥配施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五种微肥Zn、Mn、Cu、B、Mo配合施用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主因素、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青贮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锌、硼和钼肥,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为锌肥与铜肥、锌肥与钼肥、锰肥与钼肥。定量地评价了五种微肥用量与青贮玉米产量的关系,提出了目标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从青贮玉米最大产量考虑得到其最优组合为:硫酸锌施用量28.75 kg/hm2,硫酸锰量10 kg/hm2,硫酸铜量30 kg/hm2,硼砂量5 kg/hm2,钼酸量0.93 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温室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甘肃省高寒阴湿区黄绵土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盆栽诊断黄绵土缺N、P、S和Zn,未表现缺B、Cu和Mn,Fe和Mo元素充足,N、P肥为大田该黄绵土种植油菜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S、B和Zn,土壤中不缺K,OPT中氮量适中。与OPT相比,减N、P、S、B和Zn油菜分别减产24.5%、27.1%、13.5%、16.8%和8.8%,而增加N用量则产量降低12.2%。推荐施肥N、P2O5、S、B、Zn分别为90、90、105、3.75、3.75kg·hm-2。盆栽诊断与大田平衡施肥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来指导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17.
硒锌交互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叶面配合喷施不同浓度Na2SeO3(50~200 mg/kg)和ZnSO4.7H2O(0.25%~1.00%),研究硒(Se)、锌(Zn)及其交互作用对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夏、秋茶微量矿质营养均有明显影响。就春茶而言,与对照相比,硒、锌及其交互作用总体极显著提高了Se、Zn、Fe含量,对Mn、Cu含量表现负效应。硒、锌单独作用总体上对夏茶中Se、Zn、Fe、Mn、Cu吸收有极显著的正效应,交互作用则极显著提高了Se、Zn、Fe含量,降低了Mn含量,而对Cu的吸收影响不明显。硒、锌及其交互处理对秋茶Se、Zn、Fe吸收有促进作用,而对Cu、Mn吸收有抑制作用,其中以Cu含量降低尤为明显,较对照下降约7%~30%。总体上看,通过硒锌配合喷施改善蒙山茶微量矿质营养时,若为提高Se、Zn含量,则以100 mg/kg Na2SeO3和0.50%ZnSO4配施最好;若同时考虑Fe、Mn、Cu含量的提高,则以50 mg/kg Na2SeO3和0.25%ZnSO4.7H2O配施,春、夏、秋季均可进行。  相似文献   

18.
红锥幼树配方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红锥幼树开展N、P、K、B、Zn肥多元素组合田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促进红锥幼树的生长是很有效的,氮肥单施有显著促生长效应,而其它养分单因素效应不显著,但磷与硼、钾与锌互作对产量有极显著的正效应,体现了多元素配方施肥的意义;肥料效应回归分析得出幼树最优养分施用量及配比为:每株N 29.4 g,P_2O_554.0 g,K_2O 45.0 g,B 2.25 g,Zn 3.15 g,配比N∶P_2O_5∶K_2O∶B∶Zn=1.0∶1.8∶1.5∶0.1∶0.1。采用该施肥配方,施肥后1年树高生长量可达119 cm以上,通过合理配方施肥能有效促进红锥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19.
低锌旱地土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和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是制约西北旱地冬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关键问题。采用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0、10、25、50、100、150 kg·hm-2 6个锌肥(ZnSO4·7H2O)水平,研究了施锌对小麦产量、籽粒锌含量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西北旱地冬小麦土施锌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锌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但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小麦籽粒锌含量两季最高值分别为19.8、32.1 mg·kg-1,比不施锌提高32%和44%,却依然低于40~60 mg·kg-1的推荐含量,总锌利用率不到1%。因此,在西北旱地,不建议通过土施锌肥来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  相似文献   

20.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以芽孢产率和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Z-9菌株摇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黄豆饼粉和MnSO_4·H_2O、Mg SO_4·7H_2O。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MnSO_4·H_2O 0.04%、MgSO_4·7H_2O 0.04%、Na_-2HPO_4·2H_2O 0.4%、Na H_2PO_4·2H2O 0.2%;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7.5,250 m L三角瓶装液量50 m L,37℃培养36 h。优化后发酵液的芽孢数量为1.60×109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3.7倍,芽孢产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