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枇杷是秋冬开花,继而结果,开花坐果期正好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花果易受冻害。花果中以花蕾最耐寒,其次是刚开的花朵,幼果耐寒性最差。据报道,-4℃经2 h,-3℃经4 h,幼果冻死率均在4 0%左右。浙江省温岭市露地栽培枇杷,极易受早春冻害天气影响,种植效益不稳定。为提高枇杷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温岭枇杷产业的发展,我们从2 0 1 3年开始采用连栋塑料大棚栽培枇杷,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及防护效应,选取辽河三角洲盐碱地11块典型防护林,测定林地内环境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盐量,并对林内外草本生物多样性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的防护林在夏季均能起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其中可降低林内空气温度2.2℃,提高林内空气湿度10.2%,降低林带背风面风速1.3 m·s-1,且混交林对小气候的改善程度高于纯林,其中白榆刺槐混交林可降温达3.7℃,增加湿度25.3%,改善温湿度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白蜡刺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改善温度效果最不明显,仅能降低林内温度1.1℃;混交林能明显降低0~40cm土层的密度和增加土壤孔隙度,而纯林改善土壤孔隙度效果不显著;不同防护林均能降低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混交林降低幅度在60%~88%之间,可以将重度盐碱地改良为轻盐碱地,除刺槐纯林外,其他纯林改良盐碱地效果不显著;防护林还可显著增加林内草本多样性。在盐碱地上营造混交型防护林防护效应较明显,11种造林模式中白蜡刺槐混交林和白榆刺槐混交林效果最好,白蜡沙枣和白蜡小胡杨次之。  相似文献   

3.
丽水山区影响枇杷生长发育的临界气温历史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3—2013年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关键生育期的临界气温,通过多尺度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枇杷生长临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评估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对枇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开花期、幼果期和成熟期受影响的临界气温分别为-5℃,-3℃和30℃,其中花期"三花"受冻害的概率最高,幼果期在1月份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大,成熟期受高温影响的概率增加。枇杷花果期低温从70年代开始,≤-3℃低温日数显著减少,同时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且在21世纪最为显著;枇杷成熟期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0年代之后,极端最高气温和≥30℃的高温日数明显增多;由此推测丽水山区枇杷遭受低温冻害的概率在降低,但受到高温热害的概率却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 1、温、湿度管理。辣椒定植后,前期白天气温高于30℃,用旧农膜作顶膜,遮光降温。有条件的可在农膜外盖草帘或覆银灰色遮阳网,遮荫降温,此时应注意日夜通风。9月中旬待台风过后(白天气温稳定在28℃以下时),可换上新农膜,揭掉草帘或遮阳网。10月上旬当夜间最低气温低于15℃时,应扣上两边围裙膜,夜间闭棚保温,保持夜间棚内温度不低于20℃。此期温度高、湿度大。花粉粒从花粉囊中飞出困难,影响雌蕊授粉受精,故要控制温度,注意通风,促进辣椒果实的正常生长.一般上午棚内温度达到28℃时通风,下午棚温  相似文献   

5.
茄子喜温不耐寒,棚栽茄子要求适宜的"小气候"条件,种子发芽的适宜室温为25℃~30℃,低温为11℃~18℃;苗期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15℃~20℃。开花结果期要求适宜温度为25℃~30℃,如果气温低于20℃就会妨碍正常开花授粉,影响茄  相似文献   

6.
1.温湿度管理定植初期气温较高,大棚两侧不需要盖膜,利于通风降温.9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夜间气温低于15℃时,要及时盖好两侧棚膜,晴天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及时放风,把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在85%以下.早霜前大棚内要加盖小拱棚并且覆盖草帘,可多层覆盖保温.在严寒的冬季,小拱棚内温度应不低于8℃,同时要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管理甜瓜定植后10d内为缓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不低于20℃。中午光照强植株打蔫时,可短时间回苫;在伸蔓期夜间温度不低于15℃;为促进雌花开放提高坐果率,应提高夜间温度维持在15-18℃;膨瓜期温度白天控制在30~35℃,夜间16—20℃;在果实成熟期增大温差,白天在28~32℃,夜间在15~18℃。适当通风和打老叶等措施降低湿度,利于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品质和预防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淇澳岛红树林林内和林外无林地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红树林温湿小气候环境对人体的舒适度.每天从8:00-18:00,每隔10 min 1次,同时测定红树林内和林外无林地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每月连续测定3d,持续测定1 a.对两站点的气候因子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时间段内,红树林林内的气温一直低于林外无林地,相对湿度则高于林外无林地,红树林日降温幅度在0.6-2.4℃,平均降温1.3℃,平均降温率3.92%;日增湿幅度4.0%-20.7%,平均增湿8.0%,平均增湿率12.0%;两地气温、相对湿度的日最大差值出现在14:00左右,年最大差值出现在8月份,通过对温湿度指数的计算,红树林小气候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玉  王强  范小莉  房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14-15317,15387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模式(侧柏纯林、侧柏-油松混交林)对侧柏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当地荒山造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方法]于4月26与27日分别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每隔2 h测定侧柏纯林和侧柏-油松混交林中侧柏的光合及蒸腾特性,对侧柏与油松的混交林以及侧柏纯林的光合特性、蒸腾特性以及叶片水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混交林中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以及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室温度、空气中CO2浓度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与纯林侧柏均不相同。1 d中光合速率平均值,纯林侧柏仅为混交林侧柏的54.1%;以鲜重为基础和以干重为基础的叶子含水量混交林侧柏与纯林侧柏相比差异不明显,但混交林侧柏的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纯林侧柏,而其叶片的自然饱和亏明显低于纯林侧柏叶片。[结论]在良好的森林小气候,有较高土壤水分条件下,旱季混交林林木的水分平衡状态好于纯林。  相似文献   

10.
沿海贫瘠山地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闽南沿海贫瘠山地20年生的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林分密度、混交比例及配置条件下,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林分结构稳定,抗逆性强,能调节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20年生混交林分蓄积量比福建柏纯林提高30.41%;在高温季节里,混交林内气温比纯林低0.8℃,而相对湿度比纯林高7.1%;混交林枯落物量比福建柏纯林高4.342t@hm-2@a-1,是适应闽南沿海贫瘠山地较好的一种混交组合,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当地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mall temperate lakes (<20 square kil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mixing depth or epilimn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ight penetration measured as Secchi depth. Clearer lakes have deeper mixing depths. This 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greater penetration of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 lakes and enclosures with high water clarity. Data show that light penetration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size distribution and biomass of algae as indicated by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 of plankton size distribution (slope) and Secchi depth. Larger or steeper slopes (indicative of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small plankton) are associated with shallower Secchi depth. In lakes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planktivorous fish, water clarity or light penetration is reduced because large zooplankton, which feed on small algae, are reduced by fish predation. The net effect is a shallower mixing depth, lower metalimnetic temperature and lower heat content in the water column. Consequently, the bio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 can change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heat content of small lakes by modifying light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