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2.
以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为试验对象,研究高温下遮阴处理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可有效降低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的灼伤株率和单株伤叶率,提高幼龄茶树成活率,并降低后期补苗成本。其中,以8针遮阳网遮阴处理效果最显著,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灼伤株率和单株伤叶率较不遮阴处理降低57.65、41.77个百分点,成活率提升43.68个百分点,每666.7 m2补苗成本降低58.44%。综上所述,认为在原生境外移植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后,加以8针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可显著提升汝城白毛茶的移栽表现及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3.
汝城白毛茶是湖南四大茶树地方群体资源之一,也是白毛茶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 Chang)的典型代表,已有研究表明汝城白毛茶在演化地位上与湖南其他3个地方群体资源差异较大,且在植物学特征、生化成分、制茶品质等方面特色鲜明。但目前对汝城白毛茶种质资源次生代谢物的差异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以汝城白毛茶为研究对象,湖南典型地方茶树资源安化群体(AHQT, C. sinensis var. sinensis)、城步峒茶[CBDC, C.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江华苦茶[JHKC, C.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为对照,筛选汝城白毛茶中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并进行K均值聚类(K-means)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AHQT、CBDC、JHKC相比,分别在汝城白毛茶中筛选到显著差异代谢物189、180、162个,种类最多的为黄酮类(69、51、60个),其次为酚酸类(31、40、25个),...  相似文献   

4.
对茶×白毛茶人工杂交一代229个单株儿茶素类和生物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杂交一代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2,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7.51%。F1个体的儿茶素品质指数为348.39~2 583.96,平均值为762.47。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6.94%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将亲本及229个单株聚为2个类群,第1类群100个单株,第2类群131个单株,包括2个亲本。对茶树人工杂交后代儿茶素类和生物碱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为茶树育种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茶×白毛茶人工杂交一代229个单株儿茶素类和生物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杂交一代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2,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7.51%。F1个体的儿茶素品质指数为348.39~2583.96,平均值为762.47。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6.94%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将亲本及229个单株聚为2个类群,第1类群100个单株,第2类群131个单株,包括2个亲本。对茶树人工杂交后代儿茶素类和生物碱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为茶树育种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叶乃兴 《福建茶叶》2010,32(10):44-46
<正>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台湾)、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天目湖白茶(江苏)、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名称的茶叶产品,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有必要了解白茶、白叶茶(黄叶茶)、白毛茶之间的区别。1白茶、白叶茶(黄叶茶)和白毛茶概念  相似文献   

7.
茶树优质资源花粉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 4份优质茶树资源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 )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花粉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4份资源与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大小、形状、平均轴径及P/E值均无显著差异。对蓝标 1、汝城白毛茶及其扦插后代花粉外壁纹饰的三维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凹穴数量、密度、两凹穴间的最小距离或凹穴最小面积均较相似 ;对日铸茶、云桂大叶及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外壁纹饰平面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长脊长度、粗脊粗度、大穴及小穴长径均基本接近。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所显示的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外壁内层的形状或厚度 ,4份优质资源与其扦插后代均无明显变化。因此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的无性后代 ,其花粉遗传性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湖南3种特色资源(品种)工夫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汝城白毛茶、保靖黄金茶和槠叶齐茶树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作工夫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主要品质与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工夫红茶品质各异,其中汝城白毛茶红茶芽头肥壮,金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红浓,滋味浓强回甘;保靖黄金茶红茶棕褐色尚润,金毫多,汤色红亮,香气尚持久带花香,滋味醇和鲜爽;槠叶齐品种红茶紧细,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红浓、亮,香气甜香、尚浓,滋味浓强回甘。生化检测表明:保靖黄金茶红茶氨基酸含量最高(6.18%),汝城白毛茶红茶茶多酚含量最高(18.49%),槠叶齐品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43%);3种红茶香气物质均以醇类、醛类与水杨酸甲酯含量为主,其中保靖黄金茶红茶醇类含量最高(65.92%),汝城白毛茶红茶含量最低(37.62%);基于香气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品种(株系)的鉴别模型。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从5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对敦化一化型、洮南二化型和公主岭二化型3个地理种群共24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1 127条清晰可辨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029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30%;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430 7~0.667 5之间;同一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敦化一化型为0.439 9~0.524 0,洮南二化型为0.487 8~0.667 5,公主岭二化型为0.459 7~0.563 9,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亚洲玉米螟聚成两大类,敦化一化型聚为一类,洮南二化型和公主岭二化型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性比率达91.22%,反映了黄金茶群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说明黄金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22~1.00之间,平均值为0.55。根据相似系数平均值,用UPGMA法将供试的110个株系分成七大类群,并绘制ISSR聚类树状图,揭示了黄金茶群体各株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性比率达91.22%,反映了黄金茶群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说明黄金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22~1.00之间,平均值为0.55。根据相似系数平均值,用UPGMA法将供试的110个株系分成七大类群,并绘制ISSR聚类树状图,揭示了黄金茶群体各株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来自我国龙血树属(Dracaena)的24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从8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15对引物组合共扩出15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5条,占87.1%,平均每对10条,最好的引物组合为F18Em6。利用NTSYS软件分析数据得出24份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7~0.97,平均值为0.56,UPGMA聚类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34处将一未定名种与其它材料分开,其他23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46处又可分成2类,其中勐腊龙血树  相似文献   

15.
为给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以甘肃省育成大麦品种陇啤1号(XYL-601)为对照,利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匈牙利的3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31份大麦种质资源中,12条ISSR引物扩增出11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14%,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2~1.5kb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分为2大类。本研究结果表明,匈牙利大麦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以引进利用,为甘肃大麦育种提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技术对65份有代表性的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所筛选的Sangon引物中选取16个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10条(100%),表明65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46~1.000,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当D=0.847时,65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两大组第1组为非栽培品种,包括7号(栎叶枇杷)、1号(贵州野生)、5号(台湾枇杷)和8号(海南野生),第2组为栽培品种,这与传统分类法是一致的;但在栽培组中,各分组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中国枇杷品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刘振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杨阳 《茶叶通讯》2014,(1):8-10,14
为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湘波绿2号"的父本,本研究采用SSR标记对其母本和5个可能父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29对引物共检测到83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1~4个,平均2.86个。湘波绿2号与福鼎大白茶及5个可能父本的相同位点数分别占其扩增总位点数的71.93%、64.91%、94.74%、66.67%、52.63%和70.18%,最多的为湘波绿,最少的为云大72-04。7份供试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45~0.80,平均0.55,其中湘波绿2号与湘波绿的相似系数最大(0.80)。根据相似系数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55处将参试7份材料分为5类。参试材料的相似系数和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湘波绿与湘波绿2号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为湘波绿2号的父本。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EST-SSR标记对茶树新品系"53-34"及其母本和4个可能父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共检测到69个等位位点,平均2.88;53-34与湘波绿及4个可能父本的相同位点数分别占其扩增总位点数的85.71%、71.43%、65.71%、60.00%、74.26%,最大为湘波绿,最小为福云7号。6份供试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44~0.77,平均0.57。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进行聚类,在相似系数平均值0.57处可将参试的6份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第Ⅰ类高芽齐;第Ⅱ类湘波绿、53-34与古蔺牛皮茶;第Ⅲ类云大72-04与福云7号。参试材料的相似系数和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53-34的4个可能父本中,古蔺牛皮茶与其亲缘关系最近,可能为53-34的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