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史密斯桉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原产地的7个种源,以保山市本地生长量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苗期到5年生幼树的生长情况表明,史密斯桉在云南保山市适生,幼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出油率均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引种的7个种源中,尤以18688、18681、18682表现最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经对样本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用W=aDb方程对云南澄江蓝桉,直干桉种子园的地上部分鲜生物量进行估测。经回归变因方差分析:用此方程建立的蓝桉、直干桉胸径与鲜树干,枝叶重的函数关系代表性极强。对蓝桉、直干桉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分析后,认为营建薪炭林、纸浆林蓝桉优于直干桉;油料林,胸径大于15cm的用材林则直干桉比蓝桉好。  相似文献   

3.
蓝桉、直干桉种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次重复。经对生长量、保存率、抗性等的观测、分析,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蓝桉、直干桉存在种源差异。筛选出蓝桉T、L、G种源,直干桉12132、12125种源为表现较好的种源。最佳种源蓄积量与最差种源相比,蓝桉大125%,直干桉大55%,上述优良种源可在我省蓝桉、直干桉种植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干桉为代表,对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进行了(1)林木不同修叶量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2)不同栽培型的林木桉叶产量及不同坡向种植的林木桉叶出油率;(3)不同采叶季节的桉叶出油率;(4)鲜叶及自然风干叶的桉叶出油率等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其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木的修叶量以修叶高度占植株树冠长度1/3为标准进行,此修叶标准不影响桉树的生长;桉叶产量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和栽培型密切相关,只有在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使所栽培的桉树林木获得较高的桉叶产量;生长在阳坡的桉树其桉叶的出油率较阴坡高,但差异不显著;在桉树生长缓慢的季节,其林木桉叶的出油率较生长迅速季节高,但差异不显著;自然风干叶较鲜叶出油率高,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云南栽培的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比较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单位面积的产叶量、桉叶产油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桉叶油中所含的桉叶素以史密斯桉最高,为81.6 %,其次是直干桉,为71.1 %,蓝桉为69.2 %.  相似文献   

5.
保山地区史密斯桉种源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的蓝桉作对照,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出油率也比值干桉和蓝桉高。其中万以18688,18681,18682等3个种源表现最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蓝桉是我省中部地区引种成功的速生树种,其材积生长在目前我省引种成功的树种中居第一位。解放以后,凡适合蓝桉生长的地方,均有大量栽培。例如,云南第一矿,二十多年来,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营造了大面积的蓝桉林,最近几年每年平均采伐矿柱1万立方米以上,基本上达到了矿柱自给。许多人民公社也营造了不少的农田防护林和用材林,有的已经开始采伐利用。但是,蓝桉树干大部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斜纹理(扭转纹),人们怀疑其影响木材的利用价值。为了了解蓝桉木材的性质、用途和斜纹理对木材强度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必要的调查研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云南滇池之滨的海埂公园树木繁多,高耸入云的桉树三鼎元,是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里的桉树,准确地说是蓝桉。 蓝桉俗称“玉树”,原产澳大利亚。蓝桉幼苗能耐-5℃低温,在桉树中是一个较为耐寒的品种,我国云南、广西、四川等  相似文献   

8.
直干桉、蓝桉优良无性系选育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专题直干桉(Eucalyptusmaidenii)和蓝桉(E,globulus)在世界上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我国引进这两个树种已有百年左右。在云南种植面积已达13万hm2左右,是我省...  相似文献   

9.
蓝桉工业用材林的施肥效应及地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桉工业用材林的施肥效应及地力变化研究在云南保山和富民红壤地区进行,历经8年,结果表明:施肥对蓝桉人工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且经济效益显著。P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P肥的处理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肥对蓝桉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与K肥相近,对径生长的促进作用略低于K肥;在有效K含量较高的地区,可以不施用K肥。在云南红壤地区培育蓝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根据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10.
桉树冻害后恢复能成林成材姜景峰,姜晓装(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南昌330046)熊卫东(南昌市林业局)关键词:桉树,恢复生长我省普遍引种栽培了赤桉、大叶桉、细叶桉、窿缘桉、柠檬桉、蓝桉和直干蓝桉等100多种,历时92年。其中有10多种在赣南赣北都能长...  相似文献   

11.
蓝桉、直干桉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和直干桉(E.maidenii F.V.M.)在云南引种时间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省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现已成为最重要的速生丰产林造林树种。栽培地区正迅速向低山、缓坡地带扩展,造林面积以每年十多万亩的速度激增。省内计划大面积营造以这两个树种为主的纸浆林,选育良种成了当前生产中的紧迫任务。这两个树种原产澳大利亚、世界各地已广泛引种。但蓝桉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种植最多,他们在选优建园和培育新品种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国内以四川省林科所在西昌地区进行蓝桉选优为最早,并提出了优树年生量的绝对指标。直干桉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引种,但尚未见到国内外对它进行遗传改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论述了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情况及在科学试验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云南桉树发展提出了建议。云南约1896年首次引种蓝桉于昆明,至2005年云南引种保存桉树100种左右,面积达23.6万hm2。目前,在生产中种植较多的有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双肋桉、巨桉、尾叶桉等10多种,选出优树348株,优良种源28个,家系176个,无性系21个,提出了工业原料林集成培育技术,对桉材、桉油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发表论文109篇,获得部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14项,对云南桉树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用430块标准地资料,采用树高导向曲线Y=115.8529X编制出蓝桉纸浆林立地指数表,运用数量化Ⅰ方法编制出蓝桉立地质量评定表,运用立地指数表和立地质量评定表可以预测宜林地或无优势高林分产量。采用中国林科院编制的“scope”软件程序导出蓝桉部份生长模型,初步建立蓝桉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1995年 ,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 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 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 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 ,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 ,出油率也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其中尤以 186 88、 186 81、 186 82等 3个种源表现最好 ,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方差分析后发现,3个试验点的直干桉、蓝桉无性测定林在1994年7月以前造的,其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直干桉的生长差异比蓝桉更大。将造林时的苗高作协方差分析,用回归系数调整树高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都超过对照。对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初步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地点、地点x无性系的差异显著。以实测值(并非调整值)为难,选出了材积超过对照25%的直干桉无性系7个,蓝桉无性系6个,最好无性系的材积分别为对照的288%和256%。  相似文献   

16.
蓝桉和直干桉实生种子园建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澄江县营建种子园9.3公顷,有蓝桉优树家系106个,直干桉77个。生产区内仅保留最好家系中的最优植株作为结实母树,其数量为初植株数的5%。现有花、果、蕾的植株,蓝桉占55.0%,直干桉占45.9%。已采收蓝桉种子1.66公斤。  相似文献   

17.
选用430块标准资料,采用树高导向曲线Y=115.8529X(e^x-0.2918)^-3.4276编制出蓝桉纸浆林立地指数表,运用数量比I方法编制出蓝桉立地质量评定表,运用立地指数表和立地质量评定表可以预测宜林地或无优势高林分产量,采用中国林科院编制的“scope”软件程序导出蓝桉部份生长模型,初步建立蓝桉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史密斯桉等31种桉树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密斯桉、樟脑桉、本沁桉、巴吉桉等31个树种的引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9次重复。经对苗期、幼林阶段、生长量、物候、保存率、抗性、桉油含量等的观测,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定法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史密斯桉15092、15091、樟脑桉、本沁桉、巴吉桉各项指标均优于直干桉(对照)。史密斯桉蓄积量比对照大69%,樟脑桉大45%,本沁桉大89%,巴吉桉大16%。史密斯桉桉叶出油率比直干桉高24%,樟脑桉、巴吉桉与直干桉相近。因此,上述树种可在云南的蓝桉、直干桉栽培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蓝桉工业用材林的施肥效应及地力变化研究在云南保山和富民红壤地区进行,历经8年,结果表明施肥对蓝桉人工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且经济效益显著.P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P肥的处理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肥对蓝桉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与K肥相近,对径生长的促进作用略低于K肥;在有效K含量较高的地区,可以不施用K肥.在云南红壤地区培育蓝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根据林地土壤情况将施肥量控制为基肥施普钙或者钙镁磷肥400~500g*株-1;追肥施尿素50~100g*株-1、硫酸钾0~100g*株-1,分两年平均施入.据监测,施肥可以有效地阻止土壤养分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幼林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做底肥能使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4.67%、15.87%,每株施215g钙镁磷肥则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1.44%、7.83%;氮肥各水平间无差异,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1、2水平间无差异,3水平可能过量,阻碍了肥效发挥。施肥能提高蓝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几个处理依次为6、9、2、10、3产出投入比值均大于对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N2P3K2为蓝桉幼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