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F_1和F_2代的不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902S是光敏性强、可育临界温度较高的光敏不育系,2877S是光敏性强、可育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不育系,而2558S是光敏性弱、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不育系,它们都是由农垦58S衍生而来的籼型核不育系。这三个不育系杂交,F_1在长光照、偏低气温下均表现稳定的不育性,表明三个亲本的不育主基因是等位的,F_1可育临界温度与低的亲本相近或更低.光敏不育系89025与2877S杂交,F_1与亲本一样,光敏性强;8902S和2877S与温敏不育系25585杂交,F_1表现双亲的中间型,光敏性中等.2877S与25585杂交F_2代不育株,在长光照、偏低气温下表现败育程度高,在短光照下绝大多数表现可育,且其中很多结实率病,光敏性强.还讨论了农垦58S衍生不育系不育主基因的等位性和实用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和株1S基因源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表现,并以此来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的核不育基因与其供体农垦58S都等位。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则不具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两对可独立遗传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其不育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系之间以及其衍生系相互之间都具有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株1S与安农S—1及其衍生后代,株1S与农垦58S及其衍生后代W6154S之间具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3.
湘州19S是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光温敏核不育系存在的育性波动和卡颈两大问题,利用远缘杂交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该品种育性起点温度23℃,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包颈粒率低,开花习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配合力强,米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育基因等位,不育性由核内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对温度敏感与否与另一对同不育基因互作的抑制基因有关,携带隐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K121S),低温条件下其不育基因的作用被抑制而表现可育,高温条件下抑制基因作用失活,不育系仍表现雄性不育;携带显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116A)其育性则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油菜温敏核不育"K121S"中,隐性抑制基因作用的温敏性导致了不育性的温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利用的一些障碍,研究了隐性核不育×温敏核不育分别在温敏核不育繁殖区和制种区的育性表现,发现其杂交后代为一种新的温敏核不育类型,这种新类型的温敏不育系能有效地降低育性转换温度,从而使杂交制种过程更简易、安全,可进一步扩大了温敏核不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减轻杂稻制种过程中苗期除杂的难度,应用苯达松敏感致死材料农林8号m的衍生系93bel与温敏核不育系360S、6311S和恢复系明恢63杂交、回交,获得6F1、6F2和6BC组合,研究了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93bel对苯达松除草剂表现敏感致死,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两个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F2群体中,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和温敏核不育性状的遗传符合9(苯达松不敏感的可育株)∶3(苯达松不敏感的温敏核不育株)∶3(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可育株)∶1(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株)的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模式;并成功地选择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8.
6311S是新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配合力高.为加快6311S的推广,促进6311S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采用分期播种、高海拔地区再生稻试验以及大面积繁殖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繁殖技术,提出了温敏核不育系6311S在海南和贵阳高海拔地区的配套高产繁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性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应用的安全性,在当前大规模进行两系或超级杂交稻产业化过程中应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对光温敏不育系育性生态、遗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临界温度性状是能够稳定遗传的.并提出安全型不育系选育、鉴定、生产和管理上的系列对策和实用技术,供新一轮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移是影响育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异质性是产生温度漂移的基本原因。水稻对光温条件的适应性和遗传漂变可能是诱发温度漂移的机制之一。通过阐述核心种子法,花培在稳定光温敏核不育系,防止温度漂移上的作用。进一步展望了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化学物质辅助育性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