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致病疫霉的分离培养和单孢纯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是番茄、马铃薯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为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广大植病工作者的重视。开展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致病性测定、室内药剂筛选、抗药性监测、病原菌的遗传变异和抗病育种等许多研究工作都要用到病原菌种,而且在研究真菌的遗传和变异、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菌种在长期的保藏及转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性能变劣、种性衰退的现象。菌种退化常成为生产纠纷的焦点问题。食用菌的出菇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变异(退化)具有剂量效应,遗传性衰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可有效减缓衰退发生的几率和速度,防止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种种性衰退性变异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亚妮 《食用菌》2005,27(6):4-5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前提,也是食用菌生产成败的关健,菌种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在自然界中,野生香菇的遗传特性是比较稳定的。人工栽培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与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条件,使香菇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暂时失去了某些正常的生理功能。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能力的丧失变得无法逆转,于是产生了某种性能衰退的现象。菌株性能衰退给人最直观的表现是在香菇菌种制作、生产栽培过程中菌丝长势变弱,提早或推迟出菇,个体变小,肉质变薄,抗逆性减弱等等。具体:接种后菌丝吃料慢,菌丝生长速度慢,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浓密的扇形菌落;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抵抗力差,易遭杂菌的侵染,甚至转色异常;子实体往往推迟形成,菌盖、菌柄畸形多;出菇潮次不明显,产量低,个体小易开伞,品质差;菌棒易解体、寿命短。  相似文献   

4.
菌种退化是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菌种退化?为什么会发生退化?至今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概念不明确,认识不一致。一、什么是菌种退化菌种退化是群体中退化菌丝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后,表现菌种生产性能的下降。退化是一种变异,变异在生物发展中是绝对的,食用菌种退化是指菌株在形态生理方面退行性变化,具体讲是产量、质量的下降,整个菌株的孢子、菌丝、菌落、子实体发育缓慢,以至变态。菌种退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现象和菌种  相似文献   

5.
陈青  潘慧锋 《食用菌》2011,33(1):1-2
简述了菌种生产具有简单性、复杂性、重要性等多重属性,菌种是特殊生产资料,菌种生产风险极高,包括错种混种、杂菌感染、盲目引种推广等可控风险和种性变异、种性退化等不可控风险两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创新探索了由第三方开展食用菌种源集中出菇试验方案,并开展了相关试验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三方集中出站试验为控制菌种生产风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麸皮保藏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我们用麸皮保藏食用菌菌种,收到较好的效果(见表),保藏时间长,成活率高,菌种特性和生产性能不变,有效地防止了因传代过多而使菌种变异和混杂。戮皮保藏食用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种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菌种保存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菌种的成活,更主要的是保持菌种的遗传性状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变异.过去有些经多年辛勤研究获得的优良菌株,由于缺乏妥善的保存方法而发生变异,失去了原有的优良特性.因此,菌种保存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较为理想的菌种保存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存,但用这种方法保存菌种需要有一定的设备,且液氮来源有限,费用高,所以还不能普及推广使用.笔者根据低温、隔氧可控制微生物繁殖和减慢微生物代谢速度,使它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原理,于1987年开  相似文献   

8.
北虫草是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食药用真菌,菌种老化衰退是北虫草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极易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不合格,为了避免菌种退化,在生产过程中就要经常对菌种进行提纯复壮,使菌种保持原有的种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菌种的染杂及防止措施严泽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认为造成菌种染杂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有以下几点:1.环境不卫生,污染源多。制种室(包括培养室)及附近不清洁,垃圾成堆,杂物乱放,污泥浊水泛滥,染杂后的废弃菌种四处乱扔,导致空气中杂菌的分生孢子满天飞,污染源到处...  相似文献   

10.
菌种的退化、老化和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人,都十分关心菌种退化。据笔者所知,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菌种很容易退化,一种认为菌种不容易退化。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也略谈一些浅见,就教于同行们。 (一)关于菌种退化问题。变异是一切生物包括食用菌在内的普遍属性,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菌种变化的幅度有多大,特别是菌种经多少时间、传多少代,才会丧失实用价值。菌种变好当然就不存在退化的问题。所以一般都把菌种变坏叫做退化。不过,什么叫退化,至今却没有  相似文献   

11.
光强变动条件下两个典型基因型番茄品系苗期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典型基因型番茄品系01(耐弱光)和04(不耐弱光)为试材,研究光强变动对番茄苗期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变动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v/Fm、PhiPSⅡ呈现波动式变化,但不同品系波动幅度不同,品系01波动幅度小于品系04;光强处理28d后,品系01恢复程度高于品系04。表明番茄弱光耐受性与光强变动条件下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应能力有关,耐弱光品系对光强变动的适应能力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CO2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护地内CO的变化规律,CO2施肥的效果,增产的原因,施肥时间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CO2的施用方法、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对从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引进9个草菇菌株与江苏省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用品种V830进行对比试验,以期能筛选出适合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栽培出菇的优良菌株.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及出菇农艺性状进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供试菌株中,草菇菌株V9715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时间早,抗杂菌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的特点,而且所有的试验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其产量和形状表现为适宜在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生产中应用,可代替本地菌株V830使用,同时为遗传变异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草菇组织分离物的遗传变异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草菇组织分离物与草菇出发菌株的RAPD和ITS的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两者的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核桃花器官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胡桃花器官变异类型及其特点,制作石蜡切片对两性花变异类型的花芽分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用6个早实胡桃材料和2个晚实胡桃材料作亲本,选配10个杂交组合,得到2942个实生杂种苗。在具有早实胡桃为亲本的杂交组合和早实胡桃自然授粉的2648株实生单株中,到播种后第3a累计结实实率为20.34%,晚实胡桃294株实生后代无早结果现象。在538株早实杂种苗中,共有12个单株在2a生时发生了花器变异,变异类型包括两性花类型、穗状花类型、穗状花具分枝类型、穗状花雌雄同序类型、柱头变异类型和雌花序莲座状类型。连续5年观察表明,仅有来自于新1号×香玲杂交组合的C3单株二次花的雌雄同花变异在不同年份稳定表现。在一些早实品种(如香玲)的徒长枝上也具有两性花变异。胡桃两性花变异的形态发育进程属于向心式:花序原基-花原基-花被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子房原基。胡桃的花器官变异是早实胡桃二次开花过程发生的。早实胡桃花器官变异类型的存在为胡桃的早实特性和花器官发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苹果种间杂种对苹果腐烂病感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分析苹果实生树对苹果腐烂病抗病性的遗传规律,【方法】2010—2011年连续2 a用2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紫塞明珠’ב富士’的杂种实生树1 150株进行离体接种鉴定,采用次数分布分析法研究了苹果腐烂病抗病性遗传。【结果】结果表明,连续2 a接种2菌株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8.5%~85.5%。该实生群体对菌株03-8的感病性的变异由5个主基因位点分离所致,而对菌株xc56的感病性分离与4个主基因位点有关,且年份间表现稳定。【结论】离体枝条接种病原后,发病/不发病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发病对不发病为显性。感病的实生树接种后发病的病斑长度表现为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7.
李家丽  高雪  王秀华  石香雪  于鸿翔  赵岩 《园艺学报》2016,43(12):2401-2411
采用从其他作物转移与利用自身EST序列设计两种方法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开发EST-SSR分子标记,并利用所开发标记对高羊茅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来自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的732对EST-SSR在高羊茅上进行通用性分析,得到406个有效的扩增引物对(55.46%)。利用高羊茅EST数据库(GenBank/dbEST)中63 853条EST序列进行微卫星序列的查找,共发现包含微卫星的EST序列420条,占整个EST总数的0.658%。其中三核苷酸基序出现频率最高(43.33%),次之为二核苷酸基序(33.57%)。二核苷酸基序以CT/GA出现频率最高(16.90%),三核苷酸基序以CAG/GTC出现的频率最高(10.63%)。进一步运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108个引物对,并交上海桑尼公司合成。PCR检测表明,92个引物对(85.19%)在高羊茅中均可以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型。从498对(其中5种作物的406对,高羊茅的92对)有效扩增的EST-SSR引物中随机选取81对引物,对12个高羊茅品种(系)进行扩增。79个引物对显示出多态性(97.53%)。共检测到13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有1.68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最高为0.66,最低为0.14,平均为0.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61处可分为5大类:第Ⅰ类为‘爆发力’和‘法思’;第Ⅱ类为‘强劲’、‘家园’和‘翠碧A’;第Ⅲ类为‘可其思3号’和‘凌志’;第Ⅳ类为‘雅典娜2号’、‘美洲虎3号’、‘火凤凰’和‘TF160’;‘球道’单独为第Ⅴ类。  相似文献   

18.
浓香乳菇原生质体再生及再生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s(Bull.)Fr.]香气浓郁、抗菌性强,是理想的食品风味剂和天然香料源,但难以人工栽培。本文探索了适于浓香乳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实验系统,但从随机挑选的120个再生株中未检测到单核体。研究表明,部分再生株的菌落形态及生长速度与亲株明显不同,且与亲株呈三种类型的拮抗反应,但再生株与亲株的酯酶同工酶及蛋白质电泳图谱完全一致。针对浓香乳菇再生株的多种特性,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变异机理,并对原生质体单核化的可行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香菇菌种不同组织分离物的DNA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0.
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RSV—W)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国株系(ZYMV—CH)是危害我国西瓜的主要病害。以抗病毒病西瓜野生种质P.I.595203与感病普通西瓜自交系98R为亲本,采用单粒遗传方式得到109个F3代株系。分别对亲本、F1及F3代109个株系群体进行了苗期抗PRSV—W和ZYMV—CH接种鉴定,通过F3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情况来推测F2代单株的基因型,并分别对PRSV—W与ZYMV—CH抗性遗传及其这2个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P.I.595203对PRSV—W的抗性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可能存在微效修饰基因,将此基因暂定名为prs—W;同时进一步证实了西瓜对ZYMV—CH的抗性由单隐性基因zym-CH控制,zym-CH和prs-W2个抗性基因在遗传上存在一定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是27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